[每日论语16]共情倾听,无条件正面关怀

爱的絮语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每日论语16] </h3><h3>1、原文 </h3><h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h3><h3>2、傅佩荣原文 </h3><h3>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我,只担心我不了解别人。” </h3><h3>傅佩荣: </h3><h3>“患不知人也”,为什么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呢?因为自己有才华、学识、德行、能力,这是个人的事,不见得需要别人了解;别人不了解,那是别人的损失,重要的反而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年轻时,要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年长时,要提拔正直有为的后辈;若不知人,难免造成许多错误,悔之莫及。 </h3><h3>[每日闲思] </h3><h3> 读罗杰斯心理治疗的三大根本原则:“真诚合一,共情倾听,无条件的正面关怀。”这给我以震动,其实就是在说:“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h3><h3> “真诚合一”意味着一个人需要高度的自我意识!高度的对自己懂得和认识。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一个从来没有见过自己内心的人,是无法分辨何谓真诚,何谓自我完整,只会被各种思维挟持绑架。这也是为什么本来是成就君子的孔孟之道,如果用来成为社会标准,就会导致虚伪,成为扼杀人性的封建礼教。 </h3><h3> 见自己是成为君子的先决条件,其后才能“温良恭俭让”见众生。才可能做到宠辱不惊,“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台”。 </h3><h3> 而“共情倾听,无条件的的正面关怀”必须是建立在平等心基础上的!要“共情倾听”,必然要放下评判,进入他人内心私世界的深处,与之共鸣,从而令个体的内心世界获得一种“合法性”,可以被展开。“无条件的正面关怀”,则体现了体谅与悲悯,看破与接纳。 </h3><h3> 反过来说,红尘炼心!能不能倾听共情,能不能无条件的正面关怀,才是“见自己”的真正考场!</h3><h3> 如果我希望自己在这个考场中结业,或者顺利通过,那就要敞开心胸,共情倾听,以无条件的正面关怀创造一个爱的能量场。而不是自说自话,仅仅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