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唐芳高中名师工作室教研交流活动

Miao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每一节精品课程的练就需要不断的切磋琢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反复的切磋琢磨。在2019年12月11日这个晴空万里、暖阳普照日子里,唐芳老师带领工作室的成员于湛江市第六中学开展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展示课交流活动。这次教研活动分别由陈巧宁,杨丽荣和许惠绮三位老师带来三节精彩的展示课,课后教师们从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议课,取得了预期的效果。</h3> 陈巧宁老师上课掠影 <h3> 陈巧宁老师给大家展示了杜甫的《阁夜》。课堂按照知人论世,解读诗题,初读感知,再读咀嚼诗景诗情的思路展开,力求让学生通过诵读找出诗中所绘之景,体悟诗人所抒之家国情怀,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h3> 杨丽荣老师上课掠影 <h3>  杨丽荣老师给大家展示了《咬文嚼字知题意,依据指向精准答——实用类强化文本及问题意识指导》的复习课。杨老师精心备课,善于钻研,通过让学生批阅示例答案,让学生去发现自己审题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从而寻找题干中的关键词并对关键词的含义进行分析,做到精准作答。</h3> 许惠绮老师上课掠影 <h3>  许惠绮老师给我们展示了茹志鹃的《百合花》。课堂设计构思巧妙,以细节为抓手对小说进行鉴赏,按照从细节识人物,从细节析手法,从细节赏语言,从细节品风格的思路展开。</h3> 议课评课掠影 <h3>  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听课并在课后集中于教研室对这三节展示课进行了议课评课。</h3> <h3>一、唐芳老师点评:</h3><h3>1、点评陈巧宁老师:</h3><h3>陈老师能由诗歌引导学生关注家国情怀,不过备课略显仓促,课堂安排学生反复吟诵会更好。建议陈老师思考如何让老师和诗人、课堂融为一体,能够想一些策略和技巧让课堂顺利进行。</h3><h3>2、点评杨丽荣老师:</h3><h3>杨老师精心准备,用心钻研,教会学生如何读懂题干关键词的含义这一点很值得大家学习。建议在分析答案和题干的关系时,如果能以板书的形式呈现可能会更加直观形象。</h3><h3>3、点评许惠绮老师:</h3><h3>许老师课堂设计很好,构思巧妙,内容要点有详有略,可以将此课继续打磨,打造成一节精品课程。课堂总结“世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而已”特别好,建议把末尾有关战争的视频放在开头,为学生创设情境,亦可联系《荷花淀》进行课堂拓展,同时要在情感挖掘方面多下功夫。唐老师还建议我们每一个成员在上课前把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一一列出来,然后再逐一剔除,从中选择该节课自己最想实现的一两个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h3><h3><br></h3><h3><br></h3><h3><br></h3> <h3>二、王媚老师点评:<br></h3><h3>1、点评许惠绮老师:</h3><h3>许老师选择的革命战争题材以及和时事相关的练习题作为教学内容这一点我很喜欢。该节课的切入点也很好,能够从细节入手,由细节贯穿小说六要素,紧扣小说的知识点和考点。不过教师和学生的情绪不够深入,课后延伸题要求不够明确,目的性不强,在赏析语言和风格方面有所重叠,可考虑把赏语言放到识人物这一点中去。</h3><h3>2、点评杨丽荣老师:</h3><h3>杨老师课前准备充足,导学案设计非常详细出色,课堂内容实用,指导性强;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练习充分;语言幽默,接地气,拉近了师生距离。</h3> <h3>  本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研活动的融洽开展,展现了精彩纷呈的教学课堂,促进了工作室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丰富了彼此的眼界和阅历,希望我们能本着教书育人的初心,在漫漫长路中,上下而求索,互相切磋,互相琢磨,努力打造出精品课堂,锻造成有作为教师。</h3>

老师

课堂

杨丽荣

许惠

学生

掠影

点评

细节

陈巧宁

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