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日子无恙,暮色里,又迎来了属于大理人民的节日——州庆。</h3><h3><br></h3> <h3>11月21日晚7点的飞机,延误的结果,我和老大邂逅更美的夜空~</h3> <h3>第一站,四川泸州。第二次来泸州,感觉变化好大,当时长江沿岸的空地,现在都成了高楼,小姑子也在这里买了房安了家,第二天我们和小姑子一起参观了泸州老窖,泸州老窖旅游区。漫步其中,徐徐酒香沁人心脾。这里拥有明、清时期手工酿酒作坊留存下来的460口酿酒窖池,以其的经济、历史和文化价值成为世界酿造史上的奇迹。其中,始建于公元1573年的四口老窖池经国务院专家组鉴定为中国酿酒历史上建造最早、保存最完好、持续生产使用时间最长的酿酒窖池,被誉为“中国第一窖”。</h3> <h3>穿越历史浓香——品尝国窖7573</h3> <h3>泸州,一座古老的城市,以酒闻名,那数千年的历史积攒的不仅仅是那几坛美酒,更有很多人文情怀,地方典故,小姑子又带我们去了泸州博物馆,看看那些岁月的痕迹。</h3><h3>一楼: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展览馆</h3><h3>二楼:中国蒋兆和艺术馆</h3><h3>三楼:泸州历史文物陈列馆</h3><h3><br></h3><h3><br></h3> <h3>馆里最吸引我注意力的是这幅画和这个音乐。</h3> <h3>其次,就是二楼为民写生,写尽苍生的蒋兆和艺术馆——</h3> <h3>第二站,成都,成都简称“蓉”,别名蓉城,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南面与眉山市相连,西南与雅安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属内陆地带。亚热带季风性温润气候,有“天府之国”美称,也是历史文化名城。</h3><h3>到成都的第一天晚上,我们先在温江市侄女处吃到第一顿成都火锅,吃完晚饭,连夜赶到成都一环以内的如家酒店(武侯祠锦里店),因为定了第二天的都江堰青城山团票,旅行社只接二环以内的游客,所以,不得不赶过来。</h3><h3>第二天,烟雨朦胧中,远望烟,近看雨。远眺都江堰之水,近听李冰之治水~</h3> <h3>都江堰三大水利工程:鱼嘴分水堤~飞沙堰~宝瓶口</h3><h3>分水鱼嘴 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h3> <h3>飞沙堰溢堤的功能是泄洪、排沙;宝瓶口引水口的功能是引水、限流。</h3> <h3>随后去了都江堰的另外一个景区——离堆公园,在里边看到这棵非常漂亮的树,忍不住上前拍照,导游凑过来介绍:这棵树和《西游记》与《三国演义》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据说这棵树是三国时代的张松种的,所以取名“张松银杏”,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这棵树原本种植在张松的故里崇宁县三圣寺,是在1957年被移植到都江堰景区离堆公园。在树的旁边,还有“张松银杏”的碑石。</h3><h3> 这棵树之所以有名,还因为它在电视剧《西游记》中有不少镜头,想必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人参果树”,就是那颗长满了可爱的人参果,还被悟空用金箍棒连根拔起的大树,拍摄时就取景于此。</h3><h3> 因为这棵树的历史性和故事性,吸引了很多游客上前拍照,让这棵树看上去又带了几分仙气……</h3> <h3>中午饭后,烟雨蒙蒙中,探寻青城山。</h3><h3> 青城山 自古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分前山和后山两部分,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道教文化、文物古迹多集中这里,这里也是一般游客口中的“ 青城山 ”;后山以自然风光取胜,是度假休闲的好去处。</h3> <h3>几乎每一百多步就能看到一座文物古迹、庙宇道观、阁楼。印象最深的是:上清宫。剧导游介绍,1940年7月,正是烈日当空、盛夏酷暑季节,日军的铁蹄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人民大众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时任国民党总裁的蒋介石却在青城山休闲度假。蒋介石在青城山上清宫的亲笔题字已刻在新修的山门正上方,正中是“上清宫”三个楷书大字,两边分别是“蒋中正”、“二十九年”落款,黑底白字,十分醒目。两边石柱上配刻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草书对联:“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在“文革”期间险遭破坏,是青城山道众用毛主席语录和红色标语将其覆盖,才得以保存至今。</h3> <h3>登山之初,嫌弃青城山太矮,可是阴雨绵绵,冷风飕飕,穿着雨衣,打着雨伞☔的人们,尽管借助了景区电瓶车,索道和摆渡船,还是不可避免一路艰辛。不过,被云雾缭绕的景致,也该是青城山最亮丽的风景吧!</h3> <h3>到成都的第二天——游武侯,逛锦里,品三国</h3> <h3>成都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它也是来成都的游客必到之处。</h3><h3>杜甫草堂的由来: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时,觉得成都浣花溪一带景色宜人,便在此定居,建立了草堂,由于当时贫穷,他还写了不少诗向当地的社会名流换取一些花草树木,自己亲手栽培。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称“成都草堂”。</h3> <h3>清雍正十二年果亲王题字的碑亭,里面矗立着石碑,“少陵草堂”四个大字展现在眼前。</h3> <h3>走过碑亭,就看到了传说中的茅屋了。看见茅草屋,我仿佛看见了当时的兵荒马乱。</h3><h3>杜甫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来到了草堂,从此过着简朴的生活,但就算是在这简朴的生活里,杜甫也一样时时刻刻为了人民着想。在这里,我又一次拜读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再一次感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千古绝唱!</h3> <h3>离开了杜甫草堂,我们去到了宽窄巷子,在这里品尝了各种成都小吃。</h3> <h3>我们从宽巷子进去窄巷子出来,在窄巷子巷口有一家“偶尔bar”的茶馆,可以一边喝茶一边观赏成都的特色表演,于是买了票,进去看了近50分钟的表演:有茶艺、有魔术、有变脸……还有书法……压轴的表演当然得是川剧变脸咯!第一次近距离的观看变脸,感觉很新奇,他变了几次脸之后下台来跟每桌客人握手,还让人摸摸他的面具,趁你稍不注意就变了面孔,让你吃惊之余一阵欢笑……</h3> <h3>要是有人来问我: “你喜欢宽巷子还是窄巷子”我会记得 : “眼中有尘三界窄,心里无事一床宽。”</h3> <h3>晚上,离别24年的老同学,带我们去吃了成都火锅,再带我们去参加了一个酒会,聆听了大漠上沧桑的歌声,斟满一杯驼铃的美酒,洗净繁华,让心归零……</h3> <h3>到成都的第三天——老同学一家带我们去熊猫基地,拜访了国宝——</h3><h3>胖嘟嘟的身体,懒洋洋的随意一趟,或树杈上一挂,舒适安详的就睡了,让人羡慕……</h3> <h3>毛茸茸的面孔上嵌着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笨拙的身躯,滑稽的样子,真是惹人喜爱……</h3> <h3>憨态可鞠的样子,总让人感到亲切……</h3> <h3>最幸运的是,在熊猫基地的月亮产房,还看到了刚刚出生不久的熊猫宝宝。瞧!这两只小熊猫正睡得香呢!它的身子胖乎乎的,真想摸摸它那肉肉的身子和舒适柔嫩的毛,它浑身黑白相间,别看它的毛颜色很单调,但小熊猫带给我们的快乐可是丰富多彩!他有一个又圆又大的脑袋,头上长着两只半圆的黑耳朵。两只眼睛如黑珍珠一般,又好像戴上了一副墨镜。在婴儿床上面,自在舒坦的睡着……</h3> <h3>离开了可爱的小熊猫,老同学家再次请我们吃成都火锅的美好食光,也是话别的美好时光!</h3><h3>二十四年前曾春城一别,</h3><h3>二十四年后此锦城相逢。</h3><h3>中间多少别离愁。</h3><h3>美丽大方的你</h3><h3>还是那么热情似火</h3><h3>愿你青春永驻!</h3> <h3>再见,成都那知名的不知名的美食,再见,成都盖碗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