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变革以及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大趋势,中国教育需要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形成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教育新格局。自此,北京师范大学于2015年牵头主办每年一届的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励志搭建政府、教育部门、企业、公益组织、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教育创新的平台,发现和展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发现、培育和推广教育创新成果的新机制,从而推动教育创新成果不断涌流并广泛惠及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实现中国教育的系统创新与转型升级。</p> <p> 2019年11月20日—23日,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以下简称“教博会”)在中国珠海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大会以“汇聚·碰撞·变革:教育创新提升中国力量”为主题,聚焦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运用脑科学、学习科学、互联网+、智能智造等前沿科技成果,紧密围绕创新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化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博会期间,五大展馆集中展示1788项全球优秀教育创新成果,覆盖国内所有省市自治区(含港澳台地区),及联合国教科文、美国、加拿大、法国、芬兰、以色列、日本等多个国家或组织。</p><p> 第五届教博会将持续举办四天,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直面中国教育事业的新机遇、新挑战,为全球教育创新搭建起一个广阔的舞台。</p> <p> 昆明市官渡区余晶名师工作室,有幸受邀参加本次教博会。展示成果《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研究》,该成果志在设计出众多源于学生生活的真实的结构不良的项目,并使这一系列有关联的项目能够基本覆盖地理课程的主要内容;项目的编制体现“教、学、做”一体的设计思想,改掉令人望文生畏的课程名称,采用体现典型任务、探究内容的名称来吸引学生。</p><p> 项目式学习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生长”中,感受到探索知识的乐趣、体悟到科学原理及其研究方法的价值,并在实践中全方位提升地理核心素养。将地理核心素养与项目式学习相结合,创设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以发展学生地理实践力为目的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拟解决的重点问题是项目的设计,因为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着项目展开的,项目的质量关系着项目式学习的成败。为此,搭建教师交流平台,打破学科、学校之间的界限,鼓励课题组教师成立跨学科的合作型项目开发小组,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体现的尤为重要。 </p> <p> 为深入开发与项目式学习配套的具有乡土特色的项目式学习教材,提出在地理课堂教学和课外研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具体策略。2019年7月下旬,在项目负责人余晶老师的牵头带领之下,课题研究组携学生(主要是昆明市官渡区第五中学学生)向南至红河进行研学活动,活动分工明确,学生与教师结成研学小组,每个研学小组至少配有一位地理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以保证研学项目式学习得到深度开展,在每一位老师的指导下,并充分发挥团队协作力量,学生完成了研学论文4篇。</p> <p> 为更好的让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需品格和关键能力,课题组将围绕项目式学习,进一步融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开展长久的地理教学实践,为新课程改革添砖加瓦。</p> <p> 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23日上午11时,教博会举行了闭幕仪式,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守军发表闭幕讲话。他指出,教博会已经成为优秀教育创新成果的一个汇聚地,是教育创新者交流、碰撞、对话的盛宴。</p><p> 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创新的产生使所有的教育者受益匪浅,我们盼望着新时代的开启,愿为伟大的未来教育事业奉献绵薄之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