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

识途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真诚地感謝您投上宝貴的一票!</b></p> <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重新编輯。</p> <p class="ql-block">【夕阳红】沙洋縣退教家园(203)</p> <p class="ql-block">  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该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打我懂事起我便听到了这首曲子,他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影响了我,让我喜欢音乐。</p> <p class="ql-block">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p> <p class="ql-block">  他以温柔、凄苦、文雅、愤恨、宁静、不安诸多情感相互交织,宛如夜之皓月一般的乐曲,向世人诉说了他一生的苦难与辛酸……</p> <p class="ql-block">  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且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p> <p class="ql-block">  相片里戴着盲人眼镜,形容枯瘦的中年人,在破毡帽下面 一副憔悴的面孔,透着生活的艰辛和沧桑,这便是阿炳。他生平唯一留下来的影像,只有一张日伪统治时期“良民证” 上的标准照。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道观里。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p> <p class="ql-block">  他自幼受到四巨头吴地小山歌、长篇叙事歌、滩簧、说因果和丝竹乐等乡土音乐的熏淘,对音乐非常爱好。</p> <p class="ql-block">  阿炳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且广泛收取民间音乐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270多首民间乐曲。</p> <p class="ql-block">  父亲华清和是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帮佣的寡妇琴嫂相好而生下了阿炳。</p> <p class="ql-block">  阿炳出生后,被偷偷送到一位同族的婶母家里抚养。在他4岁时,他的生母无奈地以结束生命来抵抗世俗的歧视。长到8岁也不知道父母是谁。</p> <p class="ql-block">  8岁时,阿炳被父亲接回道观。但父亲不敢相认,于是让阿炳拜自己为师,当了小道士。</p> <p class="ql-block">  在道家法事中,需要用各种乐器。</p> <p class="ql-block">  阿炳就跟着师傅练习,无论严冬酷暑白天夜晚都刻苦钻研。在父亲的教习下,12岁已能演奏鼓、笛、二胡、三弦、琵琶等多种乐器,他十六七岁便学会了结构繁复技法多变的梵音,吹、拉、弹、唱、打、念样样精通。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被无锡道教界誉为演奏能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10年,阿炳已17岁,他正式参加道场法事音乐的演奏活动。</p> <p class="ql-block">  他年纪轻轻,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称为“小天师”。</p> <p class="ql-block">  1914年,阿炳21岁时,他师傅去世,临死前,才将他的身世告诉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阿炳继承了当家道士的位置,和一位堂兄共同执掌雷尊殿的香火。</p> <p class="ql-block">  无人管束的阿炳,后因交友不慎,变得吃喝嫖赌抽,甚至还染上了吸食鸦片等不良的恶习。</p> <p class="ql-block">  荒唐的行为带来了荒唐的结果。他很快坐吃山空,变得穷困潦倒,还落下了一身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27年,阿炳己34岁。后来由于梅毒侵害,他又患上眼疾而导致双目失明,无法再进行法事活动。</p> <p class="ql-block">  他被堂兄赶出了道观,流落街头。</p> <p class="ql-block">  阿炳拿起了二胡,开始了街头卖艺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十多年的街头卖艺,阿炳免强度日。</p> <p class="ql-block">  偶尔有点余钱,便去烟馆抽两口大烟。</p> <p class="ql-block">  1939年,阿炳已46岁,他与在烟馆认识的江阴农村寡妇董催娣结了婚。(这就是阿炳夫妇。)</p> <p class="ql-block">  阿炳每天演奏,技艺出神入化。可将琵琶置在头顶上弹奏,还可以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说话叹息、欢笑及鸡鸣狗叫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闲的时候,偶尔也教一教邻居的小孩。</p> <p class="ql-block">  再后来,他得了肺病,无法演出,只能呆在家里修理胡琴。</p> <p class="ql-block">  1950年,阿炳已57岁,中央音乐学院的杨荫浏和曹安和教授来找阿炳</p> <p class="ql-block">  原来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民乐系的黎松寿孩童时期和阿炳是邻居,少年时喜好二胡,在演奏技法上常常得到阿炳的点拔。一天天很冷,他在老师琴房外活动手指,随手拉了支阿炳教他的乐曲。一曲终了,过来一个人讯问他拉的是什么曲子。老师告诉他,这位问他的先生是从中央音乐学院来的杨荫浏教授。黎松寿说这乐曲是家乡的一个民间艺人教的,没名字。杨荫浏教授说这曲子好,还说他正在搜集民乐,要用刚从国外进口的钢丝录音机录下这样好的民间音乐。于是黎松寿约好回到家乡等杨荫浏教授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到了9月份杨荫浏和曹安和教授 带上设备来无锡找阿炳录音。</p> <p class="ql-block">  此时的阿炳己经好几年没有弹、拉琴了。</p> <p class="ql-block">  阿炳练习了几天后,开始录音。</p> <p class="ql-block">  一共录制了《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曲。</p> <p class="ql-block">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曲。</p> <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由于录音材料不够,没能录制传说中阿炳最得意的《梅花三弄》和其他几百首乐曲。</p> <p class="ql-block">  杨荫浏教授表示计划明年再来。(杨荫浏教授)</p> <p class="ql-block">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道访,也使得阿炳名声大噪。</p> <p class="ql-block">  1950年9月25日,即录音后二十多天。无锡牙医协会成立,阿炳应邀参加文艺演出。阿炳身体已很虚弱,由黎松寿扶着走上舞台坐在话筒前面。</p> <p class="ql-block">  这是阿炳第一次面对话筒正式公开演奏,也是唯一的一次。阿炳一开始弹琵琶,后来台下有人叫他拉二胡。当时担心他身体,让他别拉,阿炳说:“我给无锡的乡亲拉琴,拉死也甘心。”接着就拉起了他不知垃了多少遍的《二泉映月》。</p> <p class="ql-block">  当时满场是人,连窗户上也站满了人。演出结束后,台下掌声和叫好声不断,阿炳听见,脱下帽子点头示意。</p> <p class="ql-block">  谁知两个月后,1950年12月4日,阿炳就去世了,终年57岁。二十几天后,他的妻子董催娣也随他而去了。</p> <p class="ql-block">  他去世后葬无锡西郊璨山脚下“一和山房”道士墓。1979年5月墓遭破坏,由无锡市博物馆原地拾骨,1983年迁葬惠山东麓,二泉之南现址。墓地占地742平方米,主体由墓墙和翼墙组成,状如音乐台。墓碑由中国音乐研究所、无锡市文联立,杨荫浏书。墓前瞎子阿炳铜像由钱绍武塑像。他的去世把他一身的绝学,埋进了黄土。</p> <p class="ql-block">  阿炳在二胡、琵琶等艺术作品中体现了相当高的艺术造诣。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亲传的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被收入《阿炳曲集》,成为中国近代民间音乐研究的宝贵遗产。成了中国传统音乐难得保存下来的艺术瑰宝。</p> <p class="ql-block">  尤其《二泉映月》像是对痛苦人生倾诉,跌宕起伏,如泣如诉,感人肺俯。</p> <p class="ql-block">  1951年《二泉映月》开始在广播电台播放。</p> <p class="ql-block">  1959年《二泉映月》作为我国民族音乐代表作送给国际友人。从此《二泉映月》在国内外流传,获得很高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  《二泉映月》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器乐创作的优秀代表,展现了古老民族的东方神韵。</p> <p class="ql-block">一位英国音乐家听了后,激动地把他比成中国的贝多芬!中国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  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在第一次听到这首乐曲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说:“这首乐曲太感动人了,应该跪下来听。”并当即跪下。</p> <p class="ql-block">  《二泉映月》以他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p> <p class="ql-block">  谢谢欣赏!</p><p class="ql-block"> 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诚謝有关资料原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