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安平史话(家乡寨子)

小黄

我们兴义城区南部的“安平九寨”,在近代史上可是小有名气的。然而,大约是史料记载逸散各处,抑或是后人粗心大意,这“安平九寨”所辖之地也就变得五花八门,甚至扑朔迷离起来。在万物复苏的夏季,我们就带着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九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安章与平寨. “安平九寨”之称始于晚清民国时期,是指兴义城区南面万峰林腹地,如今则戎乡境内的安章、平寨、纳具、卧嘎,以及万峰林街道办辖区内的鱼龙、乐立、上纳灰、中纳灰和下纳灰九个布依族自然村寨。 据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纳具布依古寨里所立的契约古碑记载,安章古称奄章,系兴义城南十四公里处的一个布依族自然古寨,坐落于东峰林的群山环抱之中。平寨位于安章寨子斜对面的大山脚下,就景色与地理位置,相比于安章古寨,就稍稍逊色一些。然而,安章与平寨仿佛一对孪生兄妹,哥哥是平寨,长得随便和粗糙一些,但是棱角分明;妹妹是安章,生得就很体面,粉面桃花,风情万种。安章不仅有着漂亮的脸蛋,还有着柔软而曲线优美的腰围。当然,这比喻仅是文人墨客的主观遐想。然而,就算是普通的群众走进安章古寨,也会惊叹其美丽的“容颜”,仿佛进入了清幽的仙境。 “根连石桥桥连根,似桥似根巧天成。一泉酿就琼浆酒,三榕招手天外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布依族老人吴尚林非常热爱本土文化,生前曾写诗赞颂村中美景。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就在兴义城里置办了房产,然而他却不愿离开安章这一美丽的古寨,常年与老伴守着自己的“老窝”共享天伦之乐。在老家,他过得很舒坦,写了不少诗歌与文章,还不时帮忙整理族中事务,中午或傍晚时,则与邻居三五成群到“榕根月洞拱门”之-上,或“树包井”旁纳凉,时而静静地倾听众鸟鸣唱,时而有一搭没一搭地与邻居聊聊天。 布依村寨都很美,但则戎乡境内的安章、平寨、纳具、卧嘎这四寨之中,最美丽也最神奇的就是安章了。在安章古寨的梁子背右侧下方,有一株参天的百年古榕,其粗壮的树根顺着巨石垒就的寨门攀爬,数百年后,就构成了独特的“榕根月洞拱门”景观。更为奇特的是,在“榕根月洞拱门”附近不到十米处,又有一株百年古榕,在这株古榕的树根之下,有一小小的泉眼喷薄而出,榕根沿泉眼周围盘曲生长,若干年来,就形成了一口树根包围着的天然小井,当地布依村民称之为“树包井”。井里泉水清澈,常年不断,入口甘甜犹如琼浆玉液,滋养着生活在这里的一代又一代布依山民。在离这两株古榕不远处,偌大的又一株古榕独自兀立,其树龄应与前面两株相当,三株古榕呈三足鼎立之势,似乎在诉说着“安平”两个古寨的历史沧桑。 岁月悠悠,一代代布依人依旧走在祖先铺就的石阶古道与搭就的石桥上,一块块石板在这布依寨里数十代人脚板的打磨下,变得光滑而圆润,早已失去了它应有的棱角。石阶古道上的每一道印痕,都记录着这个山寨的发展历史。 在安章古寨里行走,在古寨梁子背后的古榕林荫下休憩,那才叫一个舒服。夏日炎热的午后,走进树林中的古石阶上,一股轻风顺槽子吹拂而来,透身凉爽。在这样舒服的环境中,谁还舍得离去呢? 近些年来,“树包井”和“榕根月洞拱门”景观,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慕名前来欣赏,观者无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