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往事

白草

<p class="ql-block">&nbsp;1998年4月我被外派到中铁澳门公司,在澳门工作、生活了两年。期间领略了独具中葡特设的澳门文化,参与了澳门许多重大工程的建设,亲身经历了澳门回归前后的过程,虽然二十年过去了,但那些人和往事至今还历历在目。</p> <p>澳门是一座美丽、古朴的岛城。那时还没有莲花大桥、西湾大桥、澳门电视塔,也没有金沙、威尼斯人、新葡京,最高的建筑是中国银行大楼。那时的路环与氹仔只有一条海堤相连,还保留着离岛特有的原生景象。那时的澳门还是一个寄养在别人家里的孩子,尽管天生丽质、兼学别样,但缺少母亲乳汁的滋润,显得有些单薄。</p><p>旅游博彩业是澳门的支柱产业,它养活了澳门的老老少少,各行各业,支撑着澳门的经济长盛不衰。那时,每当葡京游乐场的职员上下班的时候,身穿紫色羊毛衫的葡京员工就会分布在大街小巷,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nbsp;</p><p>在澳门华人占绝大多数,他们崇拜关公、妈祖,家里都设有神龛,门口都有土地爷的牌位,初一十五会供水果焚香祭拜。他们没有经历过国内近现代的社会运动,原滋原味的保留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澳门还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长着葡萄牙人的体型相貌,讲着葡语、粤语两种语言,已经几代人在澳门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这就是澳门的“土生葡人”。</p><p>澳门人的婚礼一般都安排在晚上,下午三点钟主人就在酒店候客了。早来的宾客大多是为了打麻将的,他们一边打牌一边等待着婚礼的开始。等大家到齐入席后,主持人就挨桌向宾客们兜售彩券,宾客们买彩券就等同于送贺礼了。在席间,主持人按照奖项从小到大陆续开奖,宾客们饮酒欢乐之余还享受着博彩的兴奋与喜悦,这是“赌城”婚礼上独有的特色了。&nbsp;</p><p>澳门人非常朴实。我与政府土地工务运输司、填海办、澳门电信、大丰银行、澳门赛马会、律师楼的官员和高管都有过工作上的交往,也与一些小的承包商、工地的判头、扎铁佬、钉板佬等基层的商人、工人有过合作,他们给我的印象都很和气、低调,非常有礼貌。&nbsp;</p><p>在澳门一些小的商业纠纷都是当事双方找一个共同信赖的中人来协调解决的。因为去法院打官司是一件耗时、费钱、漫长的事,一点小事打个三年五载的官司是常有的事。我刚到公司曾经接手过一起应诉,是两年前主教山西望洋花园地盘雨水冲刷了一户居民院子的索赔案子,好不容易等到了开庭,由于当事人因故不能出庭就只能重新排队等待下一次了。两年后,在我离开澳门时,这个案子还是停滞不前,没有一点进展的音讯。&nbsp;</p><p>每年一次由《澳门日报》读者公益基金会主办的“百万行”是澳门社会的头等大事,下至街坊总会,上至澳门总督府、新华社澳门分社,所有的公司、商会、社团、学校都组队参加,各界人士一起为慈善公益事业结队游行,声势浩大,体现了澳门人行善的传统美德和澳门社会慈善事业的发达。&nbsp;</p><p>澳门慈善事业的发达还体现在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甚至是从娃娃做起的。我刚到澳门,一个周末的早上,在殷皇子大马路的公交站等车,三位身着童子军制服的儿童手里拿着透明的钱袋和印有图案的贴纸,很有礼貌的与行人搭讪。一位小女孩走到我身边,用粤语说“先生早晨!请买支旗啊”,然后很期待的望着我。我听不懂粤语,也不知道她在做什么,她看我没有反应就默默的走开了。当我意识到这是在募捐时,就主动走到她的身边,向她的钱袋里投了硬币,她高兴的踮起脚在我胸前贴了一枚贴纸,同时送给我一个灿烂的微笑。那一刻,在这一募一捐之间,我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和慰藉。后来我才知道这种募捐活动叫做“卖旗”,旗就是那枚贴纸。卖旗的孩子都是在做义工,他们是受慈善机构的委托来卖旗的。&nbsp;</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中葡文化的融合是澳门特有的气质。记得回归前华人在澳门的最高峰叠石塘山上立了一尊汉白玉的妈祖雕像,慈眉善目,雍容华贵,很受华人的喜欢。后来葡国人在澳门半岛新口岸的海边也立了一尊铜像,号称为观音像,不过大家怎么看着都觉得不像观世音菩萨,倒像是身裹黑袍的一位修女。对了,还有葡国艺术家设计的那个锈迹斑斑的“东方拱门”和四根黑柱子的“融合门”,都体现出了文化思维的差异。有时候文化就是这样泾渭分明,不可调和。不过,二十年过去了,如今依然矗立在那里的葡萄牙人塑造的观音像、“东方之门”、“融合门”都已经成为澳门的旅游打卡地,这一切又在告诉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文化是可以相互融合的。</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99年国庆节,我代表公司出席了由新华社驻澳门分社举办的国庆酒会,社长和总督及澳门各界代表共同出席。万豪轩的礼堂里充满了节日的喜庆,大家都站在红地毯上,托着酒杯,吃着点心,等待着酒会的开始。酒会开始后,社长和总督互致贺词,并率领嘉宾环场一周与来宾们碰杯敬酒,相互致意,庆祝祖国的生日。那场面隆重、亲切、简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九十年代末期的澳门,正处在回归祖国的浪潮旋涡之中,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云谲波诡。各种势力都在研判回归后的形势,企图借权力交接的过渡期扩大影响,占领地盘。中葡两国在紧锣密鼓的协商回归的具体问题,葡萄牙当局在耗巨资兴建澳门文化中心和修缮四百年来遗留在澳门的葡萄牙文化遗址,企图把他们的殖民文化永久地根植于澳门。黑帮集团跃跃欲试,争夺地盘,扩大势力范围,时常在夜里发生火拼,烧车、枪杀,血腥惨烈。一些澳门的商人与中资企业的合作中也是充满了矛盾,他们既想与中资企业合作来抗衡葡萄牙的公司,又担心中资企业做大抢了他们的饭碗。&nbsp;</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澳门回归的进程中,作为先期进入澳门的中资企业在新华社驻澳门分社的领导下也积极发挥了作用。1999年10月在珠海召开了澳门回归安保工作会议。12月19日、20日抽调中资企业的骨干参加了回归活动的外围工作。 我作为回归活动的工作人员有幸参加了澳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欢迎驻澳部队进驻澳门、中央人民政府赠送“盛世莲花”镀金雕塑揭幕仪式等活动,当时的情景至今难以忘怀。&nbsp;</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回归前几日的澳门街头,非常平和,但还是有一些与平日不同的景象。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着回归的事,一些华人更是心潮澎湃、喜上眉梢。在古董商店里,许多的葡国人士在选购中国古董,希望带一些中国文化特色的礼品回国留作纪念,毕竟他们对这片土地有着四百多年的管理,他们也深深地热爱着澳门这片土地。新口岸离文化中心不远的海边搭起了一座白色的大型膜结构建筑,像一顶巨型的帐篷, 葡方准备在这里举行文艺晚会及官方晚宴。这里将是葡国官方在澳门的最后一站,据说在12月19日的下午,所有的葡国官职人员就要离开官邸,集中在这里,与他们的总统和总督一起等待权力移交的时刻,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一结束,他们将乘船离开澳门。&nbsp;</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们也在按照要求积极准备着各项工作。澳门的回归活动与香港不同。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与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不在同一个场馆里举行,两个活动之间有一个转场,二千多名嘉宾们要从文化中心步行三四百米走到综艺馆,所以两个活动之间有一个半小时的间隔。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转场的引导和安保工作。</h3> <p class="ql-block">12月19日,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了澳门。这一天,世界各大主流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充满了澳门街头,澳葡政府发行了最后一套以澳门回顾为主题的纪念邮票,澳门总督发布批示,将中文正式列为澳门地区的官方语言之一。上午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学校和街上的店铺就开始更换门牌、店标、路标的牌匾了。旧的牌匾都是纯葡文的或是葡文在上、中文在下双语的,现在都通通换成了中文在上、葡文在下的新牌匾。这一小小的变化意味着主权回归的大变革。</p> <p class="ql-block">下午,夕阳西下之时,第127任澳督韦奇立在澳门总督府举行了最后一次降旗仪式,为澳门政权的移交拉开了序幕。在澳门警察乐队所奏的葡国国歌声中,葡国国旗从旗杆上降下,韦奇立接过国旗并向来宾们致意后,便离开了居住8年之久的澳督府。&nbsp;</p><p class="ql-block">下午6时,葡方文艺晚会及官方晚宴在那座白色大帐篷里举行。文艺晚会的节目是反映澳门的历史和传统的歌舞表演,整个晚会充满了中葡友谊和惜别之情,韦奇立在讲话中向澳门居民道别,“离开时我充满怀念之情,怀念澳门,怀念澳门的未来,再见”。&nbsp;</p><p class="ql-block">12月19日深夜,举世瞩目的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在澳门文化中心隆重举行。23时55分,降旗、升旗仪式开始, 23时58分,在葡国国歌声中,葡国国旗和澳门市政厅旗开始缓缓降下。12月20日零时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奏响雄壮激昂的中国国歌,中国国旗和澳门特区区旗冉冉升起,46秒后,红色的国旗和绿色的区旗同时升到旗杆顶端。至此,中葡两国政府完成了澳门政权的交接。&nbsp;</p><p class="ql-block">这是历史性的时刻,在这旗帜的一降一升中,葡萄牙结束了对澳门的统治,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殖民统治的历史结束了,失去的主权回归了,新的澳门开始了!&nbsp;</p><p class="ql-block">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歩出文化中心,向综艺馆集结。沿途我们站立在两侧,目送着他们通过。完成任务后,我们进入会场就坐在综艺馆的观礼席上,见证了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的庄严时刻。</p> <p class="ql-block">12月20日1时3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在澳门综艺馆隆重举行。在这里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告澳门特区政府成立,澳门特首和特区政府主要官员、行政会议成员、立法会议员、法官检察官等都在国旗和区旗下宣誓就职。从此澳门开启了“一国两制”、“澳人治澳”的崭新时代。在这写入史册的日子里,<span style="font-size: 18px;">澳门特区政府第一次发行了自己的邮票,纪念澳门回归祖国。</span></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这一夜我特别兴奋,一直沉浸在自豪和喜悦之中。澳门的回归这是国家强盛的必然,是民族复兴的标志。我行走在新口岸的海边,遥望着苍茫的大海,尽管天际一片灰暗,然而,我心中充满了光明,祝愿澳门的明天更加灿烂!</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2月20日上午,特区立法会第一次会议在我们承建的立法会大楼里举行。由于大楼是第一次正式使用,我们和机电技术人员都在现场应急值班,随时准备着处置突发情况。</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2月20日中午,我们公司的全体员工来到新口岸路边列队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进驻澳门。当我们看到国防绿的军车车队整齐驶来时,人群沸腾了,人们举着国旗和区旗欢呼跳跃。打头的车是一辆军用敞篷吉普车,车上载着一名擎旗手和两名护旗手,这三名驻澳部队战士共同护卫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接下来是各种指挥车、运兵车、后勤保障车徐徐从我们面前驶过。军人威武挺拔的英姿和军旗迎风飘扬的雄风,又一次让我这个曾经的军人感受到了祖国母亲的温暖。车队行进在澳门的大地上,所到之处受到了澳门市民的热烈欢迎。</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2月20日下午,中央政府赠送澳门特区的礼物《盛世莲花》镀金雕塑在综艺馆南侧广场举行揭幕仪式,钱其琛副总理与何厚铧特首共同为雕塑揭幕,钱其琛代表中央人民政府致送礼品证书,中央政府代表团、澳门特区政府代表和各界人士参加。从此这朵亭亭玉立、冉冉升腾的金色莲花就扎根在濠镜大地,保佑着澳门繁荣昌盛。</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2000年4月,外派工作结束,我离开了澳门。&nbsp;</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很怀念在澳门工作的日子,中铁澳门公司是一个精干、高效、和谐的团队。金总、陈总、老周、尹工、陈工、牟会计、小邓、小包、老焦、张工持因公护照,都是外派的。大家白天同在一个写字楼里工作,夜里同住一个集体宿舍,吃的是一锅饭,干的是共同的事业。还有东北姑娘杨小姐、澳门姑娘张小姐、罗工程师、翻译文先生都是当地的雇员,大家和睦相处,亲如一家。&nbsp;</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再过些天就是12月20日了。这些日子,尘封已久的记忆又一幕一幕的浮现在眼前,我把这些记忆写下来,与朋友们一起重温往日的欢乐。</h3> <h3><i><b>回归后的澳门风光</b></i></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