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12月5日下午,天气阴沉寒冷,可是静教院附校的教学研究室里,热流涌动。静安区六七年级的语文老师,正济济一堂,观摩“学会观察,合理联想”的作文指导课。执教者是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区“种子计划”培养对象,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的陈方琳老师。<br></h3> <h3> 该节课的主题为“为观察插上联想的翅膀”,教师以观察一个苹果作为切入点,通过观察苹果的整体与细节,总结观察的相关要点。再以此为抓手,鼓励学生展开联想,从而对观察结果进行进一步“优化升级”。最终对联想的要点进行归纳。</h3><h3> 整堂课秩序井然,学生讨论热烈、发言踊跃。</h3><h3> 教研活动的第二个部分是由方琦老师分享自己的写作指导相关经验。方琦老师指出,写作指导不是割裂的、孤立的,而是连续的、浸润的。写作不仅包括完整的全篇作文的写作,还有更多更灵活的方式,如连词成段、仿写、改写等方法。日常写作指导要抓住每一次小的机会,对各类篇幅、不同特点与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别化地指导。通过大量日常对学生的写作指导案例的陈述与分析,方琦老师为大家提供了有关如何对写作进行日常的、长期的、浸润式的指导思路,为参与活动的教师们提供了新的指导写作的想法与思路。</h3><h3><br></h3> <h3> 基地主持人陈美老师说,写作是一种领悟、体验、判断、遐思和感动。学生写作如果只是将表象写入文章,文章一定是冷冰冰的,但是如果把印象写入文章,那么文章就是有温度的、温情的。所以,观察,加上联想,这个客观的“苹果”,就有故事了,就有情感了。</h3><h3> 最后,教研员严英老师,也分享了自己写作的体会,对老师们的作文教学提出了建议。</h3><h3>此次活动,让老师们思考:作文教学,是一种修炼,需要热情和智慧。</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