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徐林祥)

弄潮沧海

<h3>徐教授就各个阶段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作以详细的介绍、讲解。从双基到三维目标是一个进步,再到核心素养又是一个进步。</h3> <h3>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和文学课。</h3> <h3>语文教学的八字“宪法"。</h3> <h3>精讲多练。</h3> <h3>文革后拨乱反正,重提双基。吕叔湘之问。</h3> <h3>叶圣陶回应</h3> <h3>钱梦龙:主体、主导、主线。训就是教,练就是学。</h3> <h3>魏书生语文知识树。</h3> <h3>48个能力点,20个知识训练点。</h3> <h3>徐林祥主编从一百多部相关语文的著作中精选的从清末至今的优秀语文的著作。</h3> <h3>三维目标的提出。</h3> <h3>人文派与科学派的分歧与统一。于漪老师推动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h3> <h3>在全国逐步推进开展。</h3> <h3>不能倾向任何一个方面。三维要相互兼顾。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目标(即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三个维度。</h3> <h3>河南老师的教学目标体现了三维目标。</h3> <h3>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学汉语言和汉语文学的一门学课程。不光要学语言的内容,还要学语言的形式,首先是学语言的形式。</h3> <h3>核心素养</h3> <h3>中国的核心素养</h3> <h3>一个核心,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点。核心素养由外而内,到中国要接地气。</h3> <h3>重视关键能为培养,其中包含双基,双基就是三维目标的第一个维度。</h3> <h3>我们提出了各门学科的核心素养。</h3> <h3>语文核心素养。</h3> <h3>语言建构是基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借助语言来表现。</h3> <h3>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以语言思维为核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