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庆,我做了一件疯狂的事!<br><br>晚上11点躺在沙发上,凳子上的脸盆内,放着一条半湿的毛巾。<br><br>定了一个1小时45分钟后的闹钟,我打算用15分钟入睡,然后再睡足90分钟,闹钟响后把湿毛巾盖在脸上。<br><br>是的,我要强制把自己搞醒,然后看看电影,或者刷刷朋友圈,或者做些无聊的事,反正不能睡觉。<br><br>最少一个半小时之后的某个点,困意袭来后,我才会躺沙发上睡去。<br><br>90分钟后,我还会被一个闹钟和一条湿毛巾弄醒,继续循环……<br><br>老婆说我疯了! 画坛泰斗达芬奇,有一个奇葩的睡眠习惯、每工作4小时、休息15分钟,一天花在睡眠上的时间不到2小时,这被称为多阶段睡眠法。<br><br>第一次听说,我有点不信。<br><br>1943年,美国的《时代》杂志发表了一篇有关多阶段睡眠报告,这是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多阶段睡眠尝试记录。<br><br>巴克米斯特·富勒,每隔6小时睡觉30分钟,一天只睡2小时。因为这种睡眠实在不合拍,朋友极力阻拦,坚持了2年多后被放弃。<br><br>豆瓣上有个实验小组,专门实验这种多阶段的睡眠方式,网上也有很多辟谣的帖子。<br><br> 无意中,看到一个睡眠四阶段理论,简单的讲,就是人类的睡眠是有阶段和规律的。<br><br>阶段1:轻度睡眠,就是刚刚入睡的那个阶段,有个响动就会醒来。<br><br>阶段2:中度睡眠,睡眠逐渐深入,本身不会被外界的声响唤醒。<br><br>阶段3:熟睡阶段。<br><br>阶段4:深睡阶段,这两个阶段,睡眠质量很高,也很难被唤醒。<br><br>四个阶段之后,通常会开始做梦,脑电波和人清醒时一样活跃,眼睛会无规则转动,很容易被唤醒。<br><br>这个阶段被称为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前面四个阶段总计时长大约90分钟,于是有人就提出,每90分钟是一个整睡眠周期,最好在一个整睡眠周期结束时醒过来,睡眠质量最好。<br><br>关于这个睡眠理论,真的有效吗?<br><br>国庆无聊的我,开始了变态的“人肉实验”,每90分钟后就把自己弄醒,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br><br>坚持了五天后我放弃了!<br><br>刚开始的两天有些不习惯、头脑昏昏沉沉的,第三天开始感觉和正常睡觉没有什么区别。但我还是放弃了,为什么?<br><br>太无聊了,突然间时间好像多了很多,真不知道干什么!<br><br>17年的时候,出了本书《睡眠革命》。作者是英国睡眠协会前任会长,尼克·利特尔黑尔斯。<br><br>他从事睡眠科学研究超过30年,提出了R90睡眠方案,正是基于这个变态的四阶段睡眠理论。 正是这次国庆期间的无聊实验,让我开始践行各种时间管理的理论、方法、工具。<br><br>可以这么说,我几乎尝试了所有的时间管理方案、读了大量时间管理的书籍,结果呢?<br><br>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10:30就是准时入睡,凌晨4:30起床,就这样一晃3年多了。<br><br>很多人纳闷:怎么可以起来那么早?其实,早起一点都不难,难的是早上起来干什么?<br><br>没有值得让你早起的事,才是关键!<br><br>3年时间,900个4:30的早晨,我开始像那年高考一样,啃着一本本看似毫无用处的“闲书”。<br><br>每天3小时的阅读,一年就是900个小时,要知道一年250个工作日,每天8小时,也才2000个小时。普通人工作的半年时间,我全用来读书了。<br><br>3年时间,不仅自己得到了快速的成长,我惊喜的发现、老婆也开始了阅读、身边的朋友学员也开始早起,踏上了自我破局,成长的道路。 作为一名时间管理的践行者,我发现很多人在时间管理这条路上,走了不少弯路。<br><br>我看到很多执着于井井有条的人,他们过于痴迷规划,过于讲究条理;<br><br>我也看到很多过于关注时间的人,他们不肯浪费任何时间,记录下每天的时间,想要把握每一秒;<br><br>我还看到很多人忙个不停,不会让自己放松片刻,总是忙于行动;<br><br>还有人痴迷于各种时间管理工具,却不知道时间管理到底是什么?<br><br>其实这些,都是虚假的时间管理……<br><br>今天是我2019年早起的第300天,完成了我全年的早起计划。 2020年即将到来,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免费帮助更多的人在新的一年提升时间的价值、遇见2.0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