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永远在路上——全国第十一届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有感

博乐教研

<h3>  为期三天的第十一届初中青年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于2019年12月10日下午落下帷幕。培训期间我们一行六人在马校长的带领下一共观摩了15节现场说课和一节现场课,还聆听了五位专家的精彩点评,本次培训时间紧,学习任务重,但大家饱含热情,仍为满满的收获而快乐着。</h3> <h3>  9日下午的一堂《全等图形》精彩纷呈,该教师教学目标定位精准,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思考的能力,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直观感受、动手操作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数学课堂,充分体现了数学的育人价值。</h3> <h5>江苏盐城初级中学陆丽萍老师展示《全等图形》</h5> <h5>安徽宿城第一初级中学石卉老师展示《三角形的认识》</h5> <h3>  在《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中,石老师非常重视问题引导,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到相关顾念和结论,该教师采用了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也十分重视小组合作与成果展示,为我们今后小组合作活动的优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h3> <h5>河南郑州七十五中学郑红莉老师展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h5> <h3>  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课中,郑老师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立足点,以解决问题为主线,设计了层层递进的三个探究活动贯穿整堂课,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发现、猜想、证明等过程,深化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判定和理解,在点阵中画出平行四边形、添加条件构造平行四边形、优化条件构造平行四边形环环相扣,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h3> <h5>青海格尔木五中陶姗姗老师展示《菱形的判定》</h5> <h3>  在《菱形的判定》一课中,陶老师从类比矩形的判定入手,借助于自制教具的直观展示和对折纸片的操作,得到菱形的三个判定定理,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文字语言和几何语言的转换,并完整呈现了证明过程,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几何直观和逻辑推理能力。</h3> <h3>  在10日上午由厦门北京师范大学海沧附属学校的陈磊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现场课展示《因式分解》,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通过精心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同时教学中重视问题引导,利用层层递进的问题一次次触碰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完成对于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h3> <h3>  活动的最后,中国教育学会数学专业委员会主席章建跃博士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首先章博士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整体情况,对评委的精彩点评和选手的出色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然后指出了选手们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给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并进一步强调了数学教师要提高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数学教育教学的质量。此次培训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真正让参训教师深切感受到“学习永远在路上”。</h3> <h3>撰稿人:崔金环 马青</h3>

学生

平行四边形

展示

判定

教学

老师

培训

数学教师

直观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