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摄4】相看两不厌

(蓝紫)

<h3>  冬雨的黄昏中,抵达黄山脚下的汤口镇,同学传来当天黄山上雨后冰挂的视频,心情雀跃。</h3><h3> 我们住的全季酒店第二天一早有摆渡车送往游客换乘中心,从黄山旅游微信公众号上买了前往后山云谷寺的交通车票,索道票,20分钟即抵达云谷寺索道站。从车窗望出去,晨雾迷濛。</h3> <h3> 云谷索道站上端在白鹅岭,云海之上,阳光通透得有些刺眼。白鹅岭是观东海的最佳位置,由于索道客流多,拍摄不便,匆匆拍了一张。后来得知,黄山由于地形原因,并非到处都能看见云海,这边云海浩荡,另一边却万里无云。</h3><h3></h3><h3><br></h3> <h3>  久旱近一月,终于下雨,空气透明度很好,山间有些云层。云层之上,山峦露出优美的曲线,晨光和煦。</h3> <h3>  变换着色温,远拍石笋峰,观音峰。</h3><h3><br></h3> <h3> 路边导游的介绍信马由缰,这像,那像 ,我倒觉得像一位老者在提醒周遭的嘈杂,“嘘!”</h3> <h3>  始信峰奇松林立,三面临空,悬崖千丈,据说是明代书生游历到此,提笔写下“始信” 沿用至今。有诗岩上“峰奇今始信,不负此峰名。下瞰散花坞。峰峰玉琢成。”道尽始信峰的奇险与俊美。</h3><h3></h3> <h3>  这个视角特别像明末清初画家石涛的黄山图,石涛说自己是“搜尽奇峰打草稿”。以石涛为代表的黄山画派得黄山之滋养,在明末清初独辟蹊径,自成一格,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黄山,也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摇篮。</h3> <h3> 始信峰上有一块普通的石头,命名“寒江子独坐处”,让人想起李白写过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的独坐。几个团队走过,也没有人讲解这个精彩的故事。寒江子因协助其师金声抗清,兵败不屈,慷慨赴死。他虽非位高权重,但所代表的中国文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操与气节,为后人景仰,人们把黄山最美的始信峰与寒江子的名字永远连在了一起,成为精神气节之峰。</h3><h3></h3> <h3>  松是黄山一绝,始信峰附近名松聚集。所以才有“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之说。</h3> <h3> 聚音松,是始信峰最大的一棵松,它与丽田生琴台近在咫尺。丽田是著有《丽田琴谱》,清朝著名琴学流派中州派的大师,有“琴仙”之誉。传说丽田弹琴时,走兽蹲伏,飞鸟停空。聚音松能将琴音收聚起来,大风时又将琴声释放出来,故名“聚音松”,原有四棵松,目前独存这棵。始信峰的丽田生弹琴处也是古琴爱好者携琴登山膜拜的圣殿。</h3><h3> 听见有导游在介绍,这是接引松,谬以千里。</h3> <h3>  黑虎松,如下山猛虎。</h3><h3> 黄山松为黄山独有树种。松树的根系能分泌一种有机酸溶解岩石,吸收岩石矿物盐,这样黄山松便能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h3> <h3>  卧龙松</h3> <h3>  龙爪松,有点抓狂感。</h3> <h3> 仙人指路</h3> <h3>  连理松</h3> <h3>  一枝不知名粉红果实植物与松枝映衬,让人联想到古画中的红梅松柏。</h3> <h3>  秋天的忍冬红果实好漂亮。</h3> <h3> 月亮在枯枝间清晰可见,日月同辉。</h3> <h3>  蹭听导游介绍,这是十八罗汉朝南海。黄山形成期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h3> <h3>  眼前的一排石头就是十八罗汉,如果有云雾齐腰,当属神仙幻境。</h3> <h3>  在山间行走,一直听到哗哗的声响,原来松间的冰挂在阳光的照射下消融。</h3> <h3>  抵达北海宾馆。这是国宾馆,宾馆大厅挂着邓小平,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来黄山的照片。这个位置的上面是唯一的总统套房,刚路边听导游给游客团队介绍,总统套房“躺床上就能看日出”。酒店缺水,定时供应,大堂经理提醒我们现在正可以烧开水。放了行李,修整一下前往西海大峡谷。</h3> <h3>  这是黄山名松团结松。一颗树分多个枝桠。黄山松生长慢,树龄很长,动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h3><h3> 团结松远望,可远观《红楼梦》中片头的飞来石。</h3> <h3>  黄山松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根部很深,黄山松才能临峰傲立。</h3> <h3>  正午的阳光下,松针滴翠,昨日冰挂枝头今天依然嫩绿苍翠,生机勃勃。</h3><h3>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不见此景不能理会,古人用松柏亭亭,迎风斗雪,苍翠依然,来比喻君子的气节操守于艰苦危难之时凸显,的确精妙。</h3> <h3>  阳光直射西海大峡谷。西海大峡谷是黄山风景区新开发的一处景区,山高谷深,壁立千仞,怪石嶙峋。</h3> <h3>  大峡谷奇峰怪石所围成的空间,整个形结构呈一个“U”字 形。我们去时只有排云亭方向半U开放,另一半在封闭维修。</h3> <h3>  昨天下过雨,空气格外透明,阳光直射,峰俊石秀,瑶林琼树,尽显仙姿。</h3> <h3>  从上俯视,峰顶宛若一尊南海观音。</h3> <h3>  谷底仰视,则好似如来神掌,活灵活现。</h3> <h3>  西海群峰最适合入画。有人曾经评价祖籍徽州歙县,山水画一代宗师黄宾虹的作品,其仙风道骨的远山都象是黄山的西海群峰,以至于黄宾虹搜稿写生的巴山蜀水都似打上了家乡黄山烙印。</h3> <h3>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只能令人感慨“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不到西海大峡谷,就等于白来黄山,此话确实不假。</h3> <h3>  细看林间,人若米粒,栈道贴绝壁建造,神秘险奇。大峡谷有一环、二环两段小环线,供游客折返,或根据恐高程度选择攀登难度,路越恐怖风景越奇险。游西海大峡谷全拼运气。如遇云雾飘渺,大峡谷如临梦幻仙境,如遇浓雾,所有峰峦都视而不见,而到了冬季,季西海大峡谷会因石级结冰全部关闭。</h3> <h3>  大约2个小时,快到谷底,可以看到谷底缆车(左下)。</h3><h3><br></h3> <h3>  从前面山洞钻过去,另3/5的西海大峡谷据说风景更为险奇,目前封闭维修中,没有开放。</h3><h3> 隐约看见山石上光线有了色温变化。晚霞时分的西海大峡谷会有奇特的云雾光影。</h3> <h3>  坐缆车回到排云亭,太阳西下。</h3> <h3> 前往丹霞峰拍日落。</h3> <h3> 快到丹霞峰前遇到小松鼠在枝头欢跳。</h3> <h3>  丹霞峰很窄,抵达时,等候拍日落的机位已经被占满,不得已在偏一点的位置才架起脚架。变换色温试了一张。</h3> <h3>  日落前的光线把山谷染得金黄。</h3> <h3>  这个景点叫仙人晒靴。左上那个倒7形状的岩石,就是倒挂晾晒的靴子。</h3> <h3>  在太阳快要跌入云海之前,还是跑到好机位,在第二排手持抢了一张。</h3> <h3> 晚霞很好,天空只有一丝云彩,被照得彤红。</h3> <h3>  拍完日落,往北海宾馆走,这时才感觉真累了,手机计步器显示,这一天的山路走了27000多步,地图上大红色路线,大致就是我们第一天的路径。</h3> <h3>  第二天4点起床,打着手电,往狮子峰去。怕上猴子观海,观察了地形,打算继续前往狮子峰,却发现铁栅栏门锁住了。只好返回,人已经多了,灵机一动,利用护栏架起脚架,勉强在尖石上找到机位。</h3> <h3> 虽然攻略说,猴子观海可以看日出,实际看不到太阳跃出云海 ,以及期盼的云海中的神奇光线变化,只看到太阳从山顶升起。</h3> <h3>  太阳出来那一刻,周遭被朝阳映红,让早起爬山看日出的人群一阵激动。好在有猴子观海这个前景,没有云海,猴子远眺城市群山也是一种美。</h3> <h3>  改变色温拍一张,云像笔刷刷上去的了了一片。</h3> <h3>  虽然黄山上阳光明媚,但山边有水的地方冰一直没化。</h3><h3> 在光明顶转了一圈,游客拥挤,匆匆离开,开始下山。</h3> <h3>  鳌鱼峰附近一个不知名的山顶,却意外发现这是一个一览无遗观天海的好地方。“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体会到这种感觉了。</h3><h3> 这是西面景德镇的方向,问了路过的导游,远处云上的峰顶是齐云山,海拔2061.3米,也属于黄山山系。</h3> <h3>  这张更有动画片里云上仙山的味道。</h3> <h3>  路上发现很多松树上都挂有这样的小瓶子和迷彩布条,不知何用途。</h3> <h3> 内心一直纠结,要不要徒步下山,每路过一些左右逢源的岔路口,内心就斗争一次。走下百步云梯便没有内心斗争的可能了,回望,开始艰苦历程。</h3> <h3>  仔细看图片中的小红点,那是下山的游客。穿过鳌鱼洞,翻下鳌鱼峰。</h3> <h3> 莲花峰是黄山最高峰。登峰起步的缓坡称“莲梗”,中间穿过四个石洞,古人称“莲孔”。“洞穴陡立,游人叠级而上,如在莲孔中穿行,恰似倾曲作蚁旋出花萼中”,简而言之,人若蚂蚁爬上莲苔。</h3> <h3>  站在莲花峰眺望对面的天都峰和红房子旁边的迎客松。与天都峰四年为期,轮流封闭维护的莲花峰,恰好今年4月刚开放。</h3> <h3>  做攻略时看到一段有趣的记载。是文字可考最早登莲花峰的记录,宋咸淳四年(1268年),徽州人国史院编校吴龙翰,徽州人景定进士鲍云龙等三人,秋冬之际,自带干粮,历时三天,始登峰顶,写下《黄山纪游》:夜宿莲花峰顶,霜月洗空,一碧万里,狂放中吹铁笛,歌游仙招隐之章。赋诗“铁笛一声天未晓,吹开三十六峰云”。读来震撼而欣喜,那种物我融通、天人合一的光明莹洁、虚静清朗如在眼前,徽州文人的浪漫尽现字里行间,也由衷佩服,无路野山的顽强攀登。</h3> <h3>  明清时期是黄山历史上文学最兴盛的时期,成立过著名的文学团体天都社,留下了大量诗词歌赋,游记,戏曲等文学作品。</h3><h3> 天都社的核心人物为历任南京户部右侍郎,增工部尚书的方弘静。有书记载明嘉庆年间,方尚书等十六人重阳节策杖攀登天都峰,把酒赋诗。</h3><h3> 天都社历时69年,各种文学聚会在吴越地区文人雅士中小有名气,最大规模的文学聚会达到三千人以上。在明清时期,交通、通讯、出版、印刷都不发达的情况下,如此规模的文学聚会,难以想象。</h3> <h3>  登上峰顶,风劲吹,感觉能把人吹下山崖。遇到一对法国情侣在峰顶遥控无人机。扶住莲花峰的地标碑,请人帮忙拍照留念。</h3> <h3>  曾经爬过华山,但黄山莲花峰的险峻与陡峭丝毫不逊色,那种直视峰底的下山坡度,带来强烈的眩晕感,回望下山路,依然两股颤颤。</h3> <h3>  走过最险的路,终于幸福地看到了迎客松。回望来时路,忍不住吟诵起“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的赞叹,正合孤意!</h3> <h3>  黄昏的光线开始直射山梁。听同行下山游客说,换乘站的客车夜里10点收车,放下心来。</h3> <h3>  腿已经不听使唤,只希望天黑前多走一段山路。</h3> <h3>  历时7个多小时,终于来到山脚,手机显示,行走25000多步。看到慈云寺枫树的时刻是最幸福的,终于走下山了。站在慈云寺回望山颠,粉色晚霞漫天。</h3><h3> 很神奇的机缘巧合,在寺庙禅意中走出黄山,回想徽州之行爬过的两座山,庐山是程朱理学的发端,黄山则更像是徽州文化的标高与符号,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因为黄山,徽文化的韵味凸显得明净而淳厚。因为徽文化,黄山的自然风光才俞加清新而明媚。</h3> <h3>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另一层含义在下山后第二天深刻体会:腿痛,爬不了!原来计划的三清山,只好望山兴叹。</h3><h3> 转向丽水,山清水秀 ,专程看了龙泉青瓷博物馆。</h3> <h3> 丽水可谓天生丽质,既有磅礴大气的山石瀑布,云雾梯田,也有瓯江小船白帆,小桥流水山野美景,是电视剧《花千骨》外景地,无数个去的理由,无奈假期太短留下一点遗憾。算时间,量体力,看天气,转向去了霞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