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醴陵名人

琼琼

<p>耿飙(1909年8月26日-2000年6月23日),中国湖南醴陵人,中国共产党元老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央军委原常委、秘书长,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 <p>耿飚,1909年8月26日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北乡严家冲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并于1925年5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p><p>1926年,湖南革命形势进入高潮。耿飚同志按照党的指示,同其他同志一道,从敌人的兵工厂秘密运出一批枪支,武装水口山工人赤卫队,开展革命武装斗争。不久受党派遣回醴陵,组建并率领农民赤卫队参加醴陵暴动和十万农军攻长沙。在党的组织和革命力量遭受严重损失后,他几经辗转,于1928年4月回到浏阳,找到党的组织,并担任浏(阳)、醴(陵)游击队队长,积极开展游击斗争,配合主力红军作战。1928年8月,他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1930年9月,耿飚同志奉党的指示,率领游击队参加红军,历任红1军团第3军9师参谋、师干部教导队队长、作战教育科科长。1933年春,任红1军团第2师4团团长。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漳州战役等重大作战。他机智果敢,英勇善战,率领部队打了许多硬仗、恶仗。红军长征中,他率部担任第2师前卫,攻克古陂,激战九峰山,夜渡潇水河,奔袭道州城,血战湘江边,沿途斩关夺隘,屡破强敌,有力地掩护了中央纵队和主力红军突破敌四道封锁线。红军进入贵州境内后,他率部在江界渡口强渡乌江,首夺天险娄山关,为中央纵队和大部队开辟前进通道。毛泽东同志曾就此事写信表扬耿飚同志。</p><p>1933年春,任红1军团第2师4团团长。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漳州战役等重大作战。他机智果敢,英勇善战,率领部队打了许多硬仗、恶仗。红军长征中,他率部担任第2师前卫,攻克古陂,激战九峰山,夜渡潇水河,奔袭道州城,血战湘江边,沿途斩关夺隘,屡破强敌,有力地掩护了中央纵队和主力红军突破敌四道封锁线。红军进入贵州境内后,他率部在江界渡口强渡乌江,首夺天险娄山关,为中央纵队和大部队开辟前进通道。</p><p>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耿飚同志任红1军团第1师参谋长,率部参加四渡赤水、再克遵义、南渡乌江,从云南境内巧渡金沙江等重要战役战斗,为中央红军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赢得战略转移的主动权作出了贡献。继又率部通过彝族地区,抢渡大渡河,配合兄弟部队夺占泸定桥,使中央红军再次摆脱险境。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他率部参加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在攻打甘泉时颈部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他于1936年6月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同年12月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参谋长。他认真执行党的政策,努力消除张国焘错误路线的影响,为加强红军内部团结做了大量工作。</p><p>抗日战争时期,耿飚同志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参谋长、副旅长兼副政治委员,率部驻守陇东,保卫陕甘宁边区。他于1941年7月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9月任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兼联络部部长。1945年8月,他指挥部队向盘踞在张家口的日伪军发起进攻,一举收复被日军占领多年的这座塞外重镇。抗战胜利后,他于1946年1月至8月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副参谋长兼交通处处长,在叶剑英同志领导下,同国民党破坏和平、挑起内战的阴谋进行了坚决斗争。</p><p>解放战争时期,耿飚同志回到晋察冀军区,任晋察冀野战军参谋长。他先后参与组织了正太战役、青沧战役、保北战役。在战略进攻阶段,他参与指挥了著名的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1948年5月任华北军区第2兵团(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即著名的杨罗耿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率部参加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宁夏战役,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p><p>1950年初,党中央决定调耿飚同志到外交部工作,开始了他长达20多年的外交生涯。至1971年,他先后担任中国驻瑞典王国大使兼驻丹麦、芬兰公使,驻巴基斯坦大使,外交部党委委员、副部长,驻缅甸、阿尔巴尼亚大使等职。</p><p>“文化大革命”中,耿飚同志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面对林彪、“四人帮”对中央外交路线的严重干扰和破坏,他坚持原则,顶住压力,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制定的外交政策,遭受残酷迫害。他在逆境中仍然坚贞不屈,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私无畏的气概。</p><p>1971年1月起,耿飚同志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他顶住压力,坚决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把一大批干部解放出来,从“五七干校”调回部里恢复工作,并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中去。他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坚决纠正“四人帮”在对外交往工作中“左”的错误做法,积极恢复和扩大我党对外交往工作。他向中央提出恢复同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和其他一些共产党的关系,并同各国社会党、民族民主政党建立联系和交往的建议。</p><p>1976年10月6日,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反党集团,耿飚同志当晚奉党中央之命,到中央广播事业局掌握了被“四人帮”长期控制的广播电台、电视台。他在担任中央宣传口负责人期间,为消除“四人帮”在宣传舆论战线的破坏和影响做了大量工作。他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他呼吁尽快让邓小平、陈云等一大批老同志重新出来工作。</p><p>1978年3月,耿飚同志任国务院副总理,负责处理外交事务,并分管民航总局、旅游总局和军工部门的工作。1979年1月,他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协助军委主席、副主席处理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81年3月任国防部长。1982年5月任国务委员。他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7月,他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军队要“消肿”和改革体制的指示精神,主持制定了《中央军委关于精简整编的方案》。</p><p>1981年,耿飙转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次年任国务委员。1983年起,耿飙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任外事委员会主委。耿飙亦是中顾委常委,1988年获一级红星勋章。</p><p>1983年6月,耿飚同志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并兼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全国人大工作期间,他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积极开展工作。</p><p>耿飚同志离开领导岗位后,仍然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多次给党中央、中央军委写信,提出有关经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建议。他十分关心人民疾苦,多次为贫困地区和灾区群众捐款捐物。他热心老龄事业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他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衷心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p><p>2000年6月23日,耿飙在北京去世。</p> <p>耿飚认真贯彻中央的外交方针和政策,为开创和发展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树立了中国老一辈外交家的崇高风范。他作为中国派驻西方国家的第一位大使,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促进中国同驻在国的友好关系,努力宣传中国的内外政策和建设成就,扩大新中国的影响。</p><p>他与瑞典、丹麦、芬兰三国的经贸部门及经贸界人士积极交往,创造了中国同西方国家开展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契机。在任驻巴基斯坦、缅甸大使期间,耿飚同志积极推动中巴、中缅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以及经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巴、中缅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巴基斯坦政府曾经专门向耿飚同志颁发勋章,以表彰他对增进中巴友谊的功绩。缅甸政府领导人也多次赞扬耿飚同志为发展中缅友好合作关系所作的贡献。</p><p>他担任外交部副部长期间,协助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处理了大量涉外案件,参与或主持起草了一批重要的外交文件。在任驻阿尔巴尼亚大使期间,他向中央提出了关于改进外交和外援工作的意见。他以身作则,忘我工作,勤于钻研,善于思考,深得外交部干部、职工的好评。在使馆工作期间,他把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经验与使馆工作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外交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得到提高。</p> <p>毛泽东称赞耿飚:“敢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是个好大使”,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p> <p>耿飚,新中国著名的“将军大使”。革命战争年代,他作为红军、八路军和晋冀鲁豫野战军的高级指挥员,曾率领十几万大军驰骋沙场,屡建奇功;新中国成立后,他又长期奋战在外交战线上,历任外交部副部长和驻瑞典等6个国家的大使等职,为我国外交事业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耿飚长达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赵兰香陪伴他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他们相濡以沫、同舟共济的爱情故事,已成为今天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传奇。&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