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手无缚鸡力,一腔热血护河山——通化市十三中学7.11纪念“一二九”剪影

行者

<h3>  通化市十三中学纪念“一二九”运动诗歌朗诵会如期举行。校长孙侠、副校长黄永生等校领导参加现场活动。</h3> <h3>  七年十一班大型历史穿越舞台剧《不忘来时路》震撼来袭!!!</h3><h3> 第一篇:丝绸之路</h3><h3> 这条路,响着驼铃叮当,</h3><h3> 这条路,伸向戈壁苍茫,</h3><h3> 这条路,透着千年古韵,</h3><h3> 这条路,连着希望梦想……</h3> <h3>  每一次彩排,都是一次对角色内容的领悟和相互配合默契度的提高。</h3> <h3>  一次大的活动,从策划安排到最后组织,有着太多的付出和心血。思琦妈妈联系朋友,深夜还在帮着制作班级节目的背景音乐。</h3> <h3>  熟悉亲切的后勤保障队,召之即来的家长战斗队,全班齐心,其利断金!</h3> <h3>  全能老师+半个编导,Teacher吴不但精力充沛,而且文武兼备,编导很有压力,孩子们也不敢大意啊。</h3> <h3>习近平总书记的丝绸之路情结</h3> <h3>  </h3> <h3>  年度最佳男配角,一声“皇上驾到”,技惊四座,满场欢腾。叫金嗓子的不一定是喉宝,也可能是欣伯。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h3> <h3>羌笛一曲丝绸路,胡马千年五彩弦。</h3><h3>古道西风今又现,葡萄美酒话缠绵。</h3> <h3>  即使没带神灯,他也是阿拉丁,这么好的机会,光看节目忘记许愿了吧?</h3> <h3>  第二篇:奋战之路</h3> <h3>  历史是国家民族的“家谱”,记载着光荣和梦想,也浸透着血泪和辛酸。</h3> <h3>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我国抗战历史篇幅中,学生运动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h3> <h3>  那段历史,青春如歌;</h3><h3> 那段历史,气壮山河。</h3> <h3>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h3> <h3>在中国,</h3><h3>只要有硝烟,就有勇士;</h3><h3>只要有危难,就有脊梁;</h3><h3>只要有青年,就有希冀。</h3> <h3>  “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h3> <h3>第三篇:复兴之路</h3> <h3>当我写下“祖” 石头崩裂 </h3><h3>甲骨开始唱歌 青铜开始舞蹈 </h3><h3>晶莹的陶器在烈火中显现古老的密语 </h3><h3>一条优雅的蚕 在丝路上 </h3><h3>抒情诗般 吐着秦腔 汉语和方言</h3> <h3>当我写下“国” 长城风一样生长 </h3><h3>羊皮纸上呼啸着金戈铁马 </h3><h3>夜阑卧听 关山月冷 誓言无声 </h3><h3>将士长眠 千年守护 暮鼓晨钟 </h3><h3>我千里迢迢 为祖国捧一掬水来 </h3><h3>只为洗去她一路的疲倦</h3> <h3>当我写下“万” 请把门打开 </h3><h3>倾听“一二九”万千学生的呐喊声 </h3><h3>感受长江黄河孕育下的民族力量无穷 </h3><h3>看东方巨龙遨游宇宙熠熠闪光</h3><h3>看人民子弟兵驻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h3> <h3>当我写下“岁” 大地一片金黄 </h3><h3>高举的铁锤砸出奋斗的火花 </h3><h3>收割的镰刀映出流汗的脸颊 </h3><h3>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h3><h3>带领我们 </h3><h3>走向希望! </h3><h3>走向复兴! </h3><h3>走向胜利! </h3> <h3>  再见,一二九!</h3><h3> 高举团旗,信心满满,不忘初心,再踏征程!</h3> <h3>距离太远,不知道有没有录得更清晰的?</h3>

一二九

抗战

写下

千年

学生

历史

通化市

运动

一次

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