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意画”跨界大IP将从草堂诞生

观察与品鉴(原创作品,侵权必究)

<h3> 近日,画家简崇民等把自己的新作放在杜甫草堂博物馆亮相,用色彩表达“千诗碑”,果然让人耳目一新。据悉,明年画家李金远的“花重锦官城”系列画展也将在杜甫草堂举办。应金远先生邀请,我参观了他的工作室,在强烈的色彩冲击中与交流中,深感诗画同源。<br></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传统文化如何当代表达?老祖宗的精华如何运用?艺术家如何找到新的感觉?”这都是文化领域永恒的课题。中国绘画自唐宋兴盛起来,经久不衰,其中一个奥妙就在于有天然的基金-----充满诗意,让人除了欣赏画面的美感之后,产生无限遐想的空间,人入画中,画在诗中。这种精神愉悦与可以说是渗透血液之中。</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杜甫草堂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诗歌圣地,这里除了赏诗和浏览古蜀园林之美外,还有一种功能,就是“赋能”。李金远在这里采气,在唐诗中找到灵感 ,用当代绘画表达解读唐诗找到了突破。成都自古文华风流,司马相如、扬雄、王褒、李白、薛涛、苏轼等蜀中文豪纷纷涌现,领一时之风骚。更有杜甫、陆游、范成大、王闿运等千里入蜀,留下无数歌咏成都的诗词歌赋,流传千古。自古诗人例到蜀。成都这块千古风流之地,诗养人,人养诗。这些诗句给古今书画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诗意入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李金远说“如果仅仅将古诗词中的情景描绘出来,画得像,那样就不好玩,没意思了。我要用最当代的方式将唐诗中的成都呈现出来,用我的大写意色彩语言将杜甫、李白、陆游诗的意境中蕴含着的成都独特、辉煌、奇丽的美呈现出来。”谈及自己心目中的诗意画,李金远开门见山地说:“50年前我每天都要背诵的唐诗宋词,现在时时回味,她给我心灵带来温馨与无穷的创作灵感。杜甫、李白、陸游等成都的诗篇都是世界文化的奇葩,也是当下新的大写意创作灵感的无穷的源泉。我是老成都人,创作他们的诗意画更是得天独厚。”他说,他的诗意画是要用现代人的解读、现代人的领悟来展现成都别样的美。</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他最新创作尚未完成的大尺幅水墨画《花重锦官城》。在这巨幅的水墨作品中,望江楼、九眼桥依稀入画,满眼的粉色与亭台楼阁交相辉映,让人过目不忘。虽然整幅作品未题只字,但大开大合之间,“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诗意跃然纸上,豪气、霸气、文气,喷薄而出,让人不禁击节叫好。</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如果说《花重锦官城》是李金远用清润的粉色带给观众全新的诗意画体验,那么《锦官城外柏森森》则是用厚重的黑与铜展现柏树的遒劲、苍茫,呈现出成都的历史感。在李金远的另一幅诗意画《锦官城外柏森森》中,他把丙稀铜与水墨完全化合力一体,挥洒自如,大气磅礴。画面中,武侯祠红墙青瓦被古柏所包围,在清幽之中悟出禅意。这批大写意系列代表作将2020年集体亮相杜甫草堂博物馆。</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参观中发现,李金远在让中国水墨变成世界艺术语言上做了不懈努力。从上世纪90年代起,李金远的作品就远渡重洋,向海外观众展现中国文化。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李金远总是能够用其独具魅力的作品深深打动海外观众,让他们为之倾倒。1995年,李金远在法国进行文化交流。对于李金远的作品,时任法国文化部长斯特@伯拉齐评价说:“突然一位中国创作者让我们看自己,他不仅使我们重新认识我们自己的景观发出的威力与恩泽,而且尤其突出了我们与之维系的深厚关系,正是这点把我们变成了这片土地的儿子。他以最异乡人的沉思,在我们最贴近的地方重新发掘最奇特的东西,触及于我们自身最亲密的感觉。这就是文化交流的活力所在。”法国著名哲学家,法兰索瓦·马第在观看了李金远在法国驻城创作的作品后,赞叹道:“我们或许还是没有领悟到“观看”就是“回忆”。目光的相遇,事实上就是记忆的交流。远方的来客李金远,他与当地人的文化背景迥然相异,却又另当地人感到无比亲切。只有在他亲临这篇土地,参与当地人对这篇土地的情感,他才能赠送给我们如此写意又具不同视野的礼物。用一种深刻且高贵的字眼来说,既是一种“铭记不忘的礼物”。他丰富了我们的记忆。可以这么说,从今以后大中国的某些巨大的东西将烙印在我出生地的记忆中。”2007年,由德国米苏尔社会发展基金会、帕德波恩博物馆、中国中心华裔学志联合主办的“心象——李金远绘画作品展”在帕德伯恩博物馆举行,受到了观众的热捧。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当时正在进行维护的帕德伯恩博物馆并不可能举办画展。当展览主办方找到博物馆馆长克里斯多夫·斯都格曼,商谈李金远画展事宜时,这位馆长甚至以为对方在开玩笑。当克里斯多夫·斯都格曼馆长看到李金远的作品后,他推翻了之前的想法,当即决定为李金远在博物馆举办一次特别的展出。在克里斯多夫·斯都格曼的眼中,李金远教授的作品具有独特性。他评价说:李金远的作品既有中国传统绘画的优秀元素,又融合了欧洲艺术中的一些元素。更为重要的是有他个人独特的视角与发现,他的作品非常特殊、神秘博大而又很有力量。</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作为一位艺术家,30余年来,一直孜孜不倦地为传播中国文化而努力,是什么让李金远如此执着?”这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互动共生,跨越彼岸,终归同一”,艺术都是相通的。“以泰初为邻”,常养真气于心中。在这样一种平和自然的氛围中找到文化的自信。“化真气为人格,化人格为作品”,李金远豪迈地说,这样的创作必然能够打动国外的观众。</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就画家来讲,李金远觉得重点在创造,首先是要创造自己,要立足自己脚下这片历史底蕴而又时尚的土地,把创作和展示的视野放眼世界。李金远的作品不仅对自然的感恩,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鲜活的个性,有一种原生态+人文的生动,这就是猛,画面感很强烈,这是诗意情感的形态。他信心满满地说,唐诗中的成都涉及到了方方面面。那么展示的方式也可以是音乐、非遗等多种方式。在展览中,他希望能够在展出自己作品的同时,将成都特色文化进行混搭呈现,将古代与当下成都的人文、自然景观融合为立体的大成都、大文化。</h3><h3>&nbsp;&nbsp;&nbsp;&nbsp; 李金远这批新作在杜甫草堂吸取了自己追求的营养,更启示当下艺术创作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去赋予新的能量。成都艺术家有“杜甫草堂”是个幸事,但如何深入进去确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把握好的事?!</h3><h3> 中国诗意画更需要展示的大舞台,杜甫草堂不仅是成都旅游目的地,应该成为中国诗意画成就展示的最高殿堂!中国管理科学院品牌推进委员会副主任刘瑛认为,杜甫草堂的品牌价值外延就是创造新IP。杜甫草堂博物馆如果和中国绘画艺术领域的成就结合可能会孵化出一个跨界新IP,具有独特的价值,没有哪个城市可与成都竞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