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字:张华</h3><h3>照片提供:格日乐、曲小红、康秀云,柴毅</h3> <h3>2019年12月7日,青山区作协第九次文学讲座在青山区党政大楼小会议室如期举行,著名摄影家格日乐做了题为《摄影从初心开始》的主题演讲。青山区文广新局局长洪涛,青山区作协副主席温少波、张常胜等出席了活动,由温少波主持。</h3> <h3>格日乐,女,蒙古族</h3><h3>包头市政协委员</h3><h3>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h3><h3>国家档案摄影研究会理事</h3><h3>新华社签约摄影师</h3><h3>欧洲摄影学会会员</h3><h3>包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h3><h3>国际摄影联盟会员</h3> <h3>一看这众多的头衔,你会觉得这是一个多了不起的女子啊。及至见面,她为人的亲切自然,演讲的生动幽默给我的震撼,不亚于而那一张张她所拍出的宏大唯美,气度非凡的照片。</h3> <h3>在格日乐老师身上,你看不到风吹日晒苍老的容颜,看不到岁月催人老的沧桑,也看不到丝毫国际知名摄影家的架子……你看到的,是一个美丽的、亲切的、阳光的、微笑着的、由内而外洋溢着的善良的,充满了知性魅力的女子,你不由得会想起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岁月从不败美人……</h3> <h3>她演讲的内容也正契合了我对她最初的印象。在整个的演讲过程中,格日乐老师提及最多的是做人,她说,做人做好了,自然就能拍到好片子。</h3><h3>格日乐老师本是包头档案馆的普通工作人员,2003年才开始接触档案摄影,参加了本市许多重要政治活动的拍摄,2005年以后才涉足草原题材的风光拍摄。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这与她热爱,去做,坚持,多读书这四点是分不开的。</h3> <h3>格日乐就是光的意思,她冥冥之中与光有着不解之缘。而摄影正是用光来作画。画,顾名思义是美的,摄影正是光的艺术,光之美。这美,被眼睛发现,被器材捕捉,被心灵所爱。它在一瞬之间,被定格为永恒。</h3> <h3>一次,在飞机上,格日乐看到了地面上蜿蜒的黄河,心中一动,赶紧用手机拍下了这蔚为壮观的景象——黄河几字形。许多人一辈子也拍不到的画面,就这么不经意间被拍到了。</h3> <h3>这也说明:</h3><h3>一,手边的器材就是最好的器材。</h3><h3>二,视觉艺术,要靠直觉来完成。</h3><h3>而这种直觉,要有多种艺术的积淀,才能更准确,更敏锐,画面也才更具有视觉冲击力。</h3> <h3>艺术积淀是个漫长的过程,首要就是多读书。多读书,才会有宽阔丰盈的内心。格日乐老师的读书是从唐诗宋词元曲入手。那是几千年文化的瑰宝啊,高审美,深内涵,重韵律,简洁,流畅,又丰富多彩,好照片的说明性,诗性,故事性,陌生感,就不难做到了。</h3> <h3>格日乐拍摄的许多图片都配上一句诗词,有的是古诗词,有的是自己随心所作,图文并茂,意境深远。</h3><h3>看似一张张图片,实则是摄影家多种实力的综合体现。</h3><h3>这就是所说的培养摄影眼。</h3> <h3>宋 · 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个世界风云际会,是随时变化的,对于所有的事物来说,”都有那么几分之一秒,所有的元素都会呈现当下最‘和谐’或是‘最具情绪描述力’的状态。”</h3> <h3>而这几分之一秒的捕捉,通常要有漫长的等待时光。能吃苦,正是一个摄影家的基本素质。</h3><h3>草原上的骏马,不是在马鹏里的,它一定要飞奔在草原上,激流中;骆驼要行进在风雪中,沙漠里;即使最常见的羊群,也常在寒冷里……这是这些生灵生存的意义所在。不在摄影棚里的拍摄,是艰苦的,与冰雪,寒霜,激流,高山,密林……为伴,餐风露宿,你深入它们,体会他们,热爱它们,才能心有灵犀,才会有最动人的画面,为你而呈现。一次在锡林郭勒平顶山下,黄昏时分,风刮得很大,很冷,格日乐老师下了车,这时,天空呈现一幅奇异的景象,一片黑云大鹰般展翅翱翔,翅膀那么大,好像荫蔽了这许多的山头……这就是她的成名作《天籁之鹰》。</h3> <h3>花开就有果实,选择就有结果。你要随时准备,随时出发,成功与时间无关,与空间无关,只在乎你自己。</h3> <h3>当然,格日乐老师也在摄影中体会到了常人体会不到的快乐。像欧阳修所说得,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而热爱,也回馈了很多灵感,让她的摄影之路越走越快,越走越远。</h3> <h3>照片是抽干了的时间,放得越久越有味道。比如,一叶扁舟,感受到宁静、心灵久违的奢华;比如,一个老人忧郁的眼神,一个儿童天真的笑脸,一个个羊羔,一匹匹骏马……你会想起,你曾经喝过的一碗奶茶,曾经毡帐内的促膝谈心,那抱过的那羊羔,他们平凡之中的幸福……时光远去了,而留下来的则是心里念念不忘的惦念和幸福。</h3> <h3>冯骥才先生说,“胸无成竹”才是最高的作画境界。此便是先有内心的情氛与实感,不过借笔墨一时成像罢了。摄影也是一样的吧,当你看到一幅美景的时候,即便是最日常的生活,也会感动,它首先在你心里感了光,自然界的光与影只是一种诠释的手段。你的心就藉着照片展现了出来。即面向世界的是镜头,指向内心的才是摄影。</h3> <h3>格日乐老师认为每一个人拍摄的都是自己。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摄影家一定要有孜孜不倦地追求美的人格,因为他是美的发现者,保存者,收藏着,传递者。</h3><h3>突出细节,永远比包容一切更重要。这与文学其实是异曲同工之妙。删繁就简,抓住瞬间的美,人生、哲理、许多生活的美、加以艺术的加工,文化气息就扑面而来。</h3> <h3>镜头之于摄影正如钢琴之于音乐,笔墨之于书画,身体之于舞蹈……这些工具的背后,是一颗美丽的灵魂,或者说是一个灵魂的再现,一个灵魂的塑造,一个灵魂的对世界的赞歌。</h3> <h3>我们人体,何尝不是一个照相机呢?眼睛来捕捉,大脑来成像,思维来保存,我们选择简单的,美好的,来喂养我们的心灵,以至于能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h3> <h3>我们是这个世界的跋涉者,我们都在寻找最真实的自己。像格日乐老师一样吧。在天地间游走,在跋涉里绽放,在岁月里成长。这样,褪尽铅华,终成最美的自己!</h3> <h3>摄影离摄影最远,离心最近。一切都是心的再现。这是否也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摄影从心开始”呢?</h3> <h3>最后的互动环节,格日乐老师亲切地回答了每一个人的疑问。</h3><h3>其中一个小朋友问,老师,你是蒙古族吗?</h3><h3>格日乐老师说,是啊。</h3> <h3>是的。</h3><h3>蒙古族的女儿格日乐,把自己的心融化在草原里,融化在了草原的壮美,博大,神圣,美丽,快乐里!</h3><h3>由此,她所传递的爱,也必将生生不息,感染无数的人!</h3> <h3>讲座结束了。格日乐老师亲切自然的风格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里,如一枚美丽的照片,散发芬芳。</h3> <h3>这时,朋友舞律发来微信:</h3><h3>格日乐老师的作品就是她的话语,用作品说话比理论性的摄影知识更有感染力和生命力!格日乐老师真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