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2019年中南六省中小学作文教学交流展示活动

谷苏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伴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辉煌历程,中南六省(区)涌现出一批深具影响力的中小学作文教改模式(有些还自成一派),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作文教改新理念、新方法、新策略。为了总结和推介这些作文教改的先进经验,更好地解决一线教科研人员和中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上遇到的实际问题,深入探讨新时代下中南六省(区)的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与方法,并以此进一步推动广大中小学校的作文教学改革工作,2019年12月7日,中南六省(区)中小学作文教学展示交流活动在广西桂林兴安县举行。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中南教研中心主任史绍典,湖南雅礼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邓志刚,全国小语会副理事长、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主任陆云,中国写作学会作文教研中心主任、新派作文创始人袁刚等业内名家与会。来自鄂、湘、豫、琼、粤、桂等1000余名语文同道齐聚世界水利史上最为伟大的遗产工程之一灵渠之畔的兴安中学,使得兴中大礼堂座无虚席、暖意融融。</p><p>&nbsp;&nbsp;&nbsp;&nbsp;&nbsp; 兴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庄慧琼,兴安县政协副主席韦辉,兴安县教育局长赵晖,海南省教研室教研员刘凤华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河南名师周枫琳,湖北名师李爱梅,湖南名师谭嘉慧,广东名师游云云,海南名师李芬,广西名师黄靖雨、雷舒云、唐金荣等在大会上分别上展示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歌曲串烧 烧出作文好味道</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来自河南的周枫琳老师别出心裁地用《一分钱》《小毛驴》《回娘家》三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分别引出文章的六要素、写文章要有“波澜”以及通过环境、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把文章写生动三个写作的知识点,除此之外,周枫琳老师还在课堂上教给孩子如何把抽象化的题目变得具象化的方法。周枫琳老师的教学方法新颖独特,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收获了写作的知识,让人不得不感叹:这堂歌曲串烧课,串得好,烧得妙,烧出作文好味道。</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深情绘食物 回味有余甘</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来自湖南的谭嘉慧老师从广告文案入手,教会学生观察食物的方法,再引导学生品读名家以及自己所写的描写食物的文段,学生们在谭老师的带领下,感受着需要“吸溜吸溜”喝的热豆汁儿的美味,想象着一口咬下去汁水“哔哟”的灌汤包的姣好容颜,体会着作者笔尖流淌出的思乡的深情。最后,谭老师跟学生一起总结了描摹食物的方法:多感官连觉摹食物,连用动词绘吃法,夸张想象写感觉。这堂课真是色香味俱全,令人回味无穷。</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广西名师黄靖雨的五年级《写人记事要具体》,一个语气词“哎哟”玩转各种情感体验,一个情境带动多个情境的产生,让孩子们在欢乐、愉快的氛围里播撒自己的写作热情。老师的情感带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表达。课堂中最为突出的是运用思维分级发散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寻找写作素材、写作方向、写作方法,结合列算式、搭架子等具象化符号,给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写作方法,这些图示符号不仅是老师上课的抓手,更是孩子们写作的扶梯,是一张地图,也是引导学生写作思维的导航。广西领队唐华忠老师在分享作文教学时更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新派作文”中思维分级发散图的具体分类为全方位发散、针对性发散、具体文思发散,以及它们在作文教学中的目的和运用。“新派作文”认为,老师难教作文、孩子写不好作文的罪魁祸首是思维打不开,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它问题便可迎刃而解。</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湖北名师李爱梅的七年级《抓住矛盾写故事》,老师以文本《散步》《秋天的怀念》为例,深入浅出的引领学生掌握写故事的方法。本节课的亮点是,老师通过改变《散步》当中的环节设计或描述方式,让学生通过读、对比然后去悟,最后一起总结方法:写故事时,矛盾可以合理设计,矛盾要缓写,矛盾要为主题服务。李老师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方法便自然而然显现出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景在画里,美景在“圈”里</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广西新派作文的雷舒云老师用思维分级发散图作为课堂的“抓手”,先引导孩子从“公园的美”这一角度出发,从图片中寻找写作素材----什么美?美在哪儿?怎么表达美?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孩子们畅所欲言,和老师一起画出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圈圈”,这一级一级细化的教学过程,引导孩子从一个“美”字思考出“颜色漂亮、形状奇特、姿态万千”等具体的特点,再由具体的特点指导出生动形象的句子,体现了新派作文思维分级发散中“针对性发散”与“文思发散”在作文教学中的妙之所在。课堂上,老师倾听孩子的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深挖”,让一树紫荆花变得千姿百态----开心地笑了、开心地提着舞裙、开心地拥抱在一起、开心地分享昨晚的好梦……孩子们举一反三,用发散“紫荆花”的方法思考出湖、树、船的描写方法。一个一个圈圈画出来,孩子们发现,美景跑到“圈”里了,串起“圈”里的文字,不就是一篇美美的描景文了吗?雷舒云老师用一个个圈,打开了孩子们的思维,圈出孩子们小脑袋里的词语,这个圈,妙不可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画”出一篇好文章</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来自海口的李芬老师通过现场修改升格习作,引导学生归纳出写好作文的技巧:有一双好眼睛----题目要亮;有一个好身材----结构要美;有一身好衣装----形式要新,题材要新;有一颗好心灵----情感要真,立意要深;有一张好面孔----卷面要美。如此写作,俨然慧眼识人、慧心独创、巧手描绘的画家在作画,佳作就是那一个眉清目秀的真人。归纳出作文技巧后,李芬老师又将课堂推到了另一个高潮----“用情怀打动人心”,再一次的升格作文让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作文的提升,更深刻体会到了“生活诗意地栖居在我们的心灵,让文字在笔尖轻扬飞舞”。</p><p>&nbsp;</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广西兴安县名师唐金荣老师的七年级现场作文展示课《学习描写景物》。孔子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她以视频的授课方式,带领着学生向来自中南六省的老师们介绍了兴安的名片——灵渠。唐老师以朱自清笔下的春风作为依托,让学生从嗅觉、触觉、味觉、视觉等几个方面去寻找灵渠的美,在思维发散图的步步引导下,学生们用各种好词好句去描写灵渠的水,并抒发自己的情感,让听课的老师仿佛置身于灵渠渠畔,享受着秦始皇赠予我们这幅美丽的画卷!</p> <p>广东省领队游云云老师的七年级现场作文展示课《把事写具体》。他以一篇学生作文为切入点,让学生去品读,去分析,然后去评价作文的优点和不足。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游老师只教学生八个字——唤醒、还原、选点、细描,让学生从这八个字入手,去修改文章的细节,不知不觉学生已经学会把事写具体了!</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课后,海南省领队刘凤华上台对这两天的展示课做了中肯的点评。刘老师给上课的老师评价很高,她说:“上课的老师功力之深,底蕴之厚,引导之细致,情感之丰富。”刘老师还把自己的秘籍告诉大家:“做为老师,不要亏待自己,要学会打扮,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帅帅的,心情好了,课也就上好了!学生看见了,也就喜欢上你的课了!”难怪刘老师天天穿得美美的,笑得甜甜的,看到她心情舒畅,温暖如阳。大家听了,受益非浅!</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史绍典教授在讲座中谈起三种教学情境。</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是学生自我个人体验情境。以周枫琳、黄靖雨两位老师的课为例,肯定了自我体验在课堂上的价值。也从中美的教育对比中指出,美国教育更注重思维启发、思维批判、思维个性,而国内教育更多的是思维求同。因而指出当我们用学生的个人体验、生活情境进行教学时,要考虑课堂所设立的训练目标,这影响着语文教育,应“以文化人”用文教化、培育人,“以文化成”,用文促进学生成长。</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二是社会生活情境。以周枫琳老师的课为例,指出其最大亮点是由抽象到具象的转变,把生活写具体。“那一次,我真不怕写作文”,相比“真不害怕、真不后悔”等这些抽象的词来的来得更深刻,更直入人心,更具有语文教育品质。</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三是学科认知情境。谭嘉慧、李爱梅这两位老师的课为例,让在座的老师们都能深刻的认识到向课文学作文,从课文中汲取营养为写作做更好铺垫的重要性。</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邓志刚教授的专题讲座《读写结合之“从课文中学作文”》,其中谈到的读写结合研究,依托常规教学,对中学语文课文进行挖掘、整合、拓展,从现有教材中提炼出写作训练点,并将这些训练点与课内外相应的阅读材料相勾连,为中学师生提供比较系统、有一定科学性、具有可操作性的写作资源,构建一个紧扣课标教材,并有所拓展的指导学生写作的体系。讲座中邓老师结合许多课例,幽默风趣地给我们讲述了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方法,让老师们对于课文本身有了更多的思考,内容、情感、思维、语言、材料如何更好进行整合、运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派作文30年的创新与贡献</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陆云主任给大家做了《 新派作文30年的创新与贡献》的讲座,陆云主任向老师们解析了新派作文“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的理念,声情并茂地点出了“真情、痴情、激情、煽情”在作文教学中的具体操作及效果,幽默的语言让现场笑声不断、掌声不绝;接着,陆主任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了“思维分级发散”在作文教学中的实用、妙用,并结合具体实例让老师们直观理解了“全位发散”“针对发散”“文思发散”三者的作用及运用,老师们感慨这小小的“圈圈”作用如此大,更感慨新派三十年的坚持与收获。</p> <p>“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提问环节中,与会专家、做课名师与老师们面对面进行交流,针对老师们在作文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p> <p>十二月,正是兴安银杏叶纷飞、满城黄金的时节,“2019年中南六省中小学作文教学交流交流展示”活动在冬日暖阳中帷幕!</p><p>“北有长城,南有灵渠”,湘江战役的艰苦惨烈犹在眼前,来自五湖四海的教育同行相聚于兴安这座由千年古郡、红色之都,这是一场语文的盛宴,是一次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或亦是中小学作文教学长征路上的一个新起点!</p> <p>活动剪影</p> <p><br></p>

作文

老师

发散

学生

教学

思维

写作

名师

新派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