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写完了晋商大院,原想有关山西的人文景观的故事就此搁笔,不曾想一组皇城相府图片不时地在眼前浮现,它似乎是在提示我,说山西的人文故事,皇城相府是不可或缺的话题。</h3><h3>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原名“中道庄”,是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的故里,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皇城经陈家数代人不断建设,内城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为避战乱而建,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3.6万平方米。整座大院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h3><h3> 近些年,山西晋商大院文化颇为盛行,一座座北方大院相继展示在游人面前,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常家庄园等竞相登场,大展风采。在众多北方大院中,皇城相府可以说是北方大院文化的集大成者,这座北方第一文化巨族大宅显现岀的是更多文化底蕴与皇家气派。</h3> <h3> 层楼叠院,错落有致的皇城相府是陈廷敬为母亲修建的。据说,陈廷敬在京城做官时,母亲特别想去京城看看,但因母亲年迈,不方便出远门,陈廷敬就在家乡为母亲建了类似于紫禁城的府第,这就是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皇城”。↓</h3> <h3> 皇城相府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h3> <h3> 中道庄,既是皇城村的原称,也是皇城相府外城的名字。↓</h3> <h3> 御书楼,整个皇城相府里最气派的地方了,金碧辉煌,雄伟高大,飞檐形似群雁展翅,下面的柱子上雕刻着祥云奇珍鸟兽等花纹,御书楼正中间石碑上书写着康熙皇帝的亲笔“午亭山村”四字,金光闪闪。↓</h3> <h3> 康熙为陈廷敬亲笔提写的匾额。↓</h3> <h3> 过御书楼,一座高大的石碑坊便立于眼前,虽然经历了历史的沧桑,但牌坊上陈家历代为官子弟的名姓,依然清晰可鉴。↓</h3> <h3> 走过两道石碑坊,街道北侧,即是陈廷敬的私邸“冢宰第”,陈廷敬入阁为相之后,这里又增挂了“大学士第”的匾额。“冢宰第”是中道庄的主体建筑,同时也是整个皇城相府最重要的建筑。↓</h3> <h3> “点翰堂”,点翰堂三个大字,是300多年前的康熙三十九年御赐的龙匾。点翰堂是翰林院掌院大学士点定文章的地方。这是康熙皇帝对陈廷敬多次作为会试主考官,为国家大量选拔栋梁之才的褒奖。↓</h3> <h3> 点翰堂左右两边,陈列的是陈廷敬任各部首脑的官阶牌,表明陈廷敬一生忠于朝廷,勤于政务,多次被皇帝委以重任。↓</h3> <h3> 西房是陈廷敬的书房,桌上放有文房四宝,墙上挂着用红木做的墙屏4块,象征着主人严谨自谦、做人为官的品德。↓</h3> <h3> 相府西花园,西花园面积不大,但假山、鱼池、花圃、回廊等设施一应齐全。↓</h3> <h3> 小桥流水,假山小亭,花圃回廊,眼前所见的是,疑是江南,又胜似江南的园林之美。↓</h3> <h3> 皇城相府建筑群分为城内与城外两个部分,内城是陈家人日常生活的地方,由八个独立封闭又巧妙相连的四合院组成。每个院子门口的两个石刻雄狮、门枕石和雀替、影壁均保留完好。</h3> <h3> 步入院中,雕梁画栋的房屋,举步可见,其门窗的精巧华丽,让人叹绝,这些门窗都有凤凰戏牡丹、万寿无疆、五福捧寿以及奇花异草等图案,每一个图案都是那样形象逼真。↓</h3> <h3> 北方古民居的美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墙上的砖雕精美无比。↓</h3> <h3> 城内所有建筑均为明代建筑,每处院落自成体系,各有特点,对研究明代建筑有着重要的历史价什值。↓</h3> <h3> 相府内建有为避战乱而建的斗筑居,楼上设五门,墙头遍设垛口,并在东北、东南角制高点建春秋阁和文昌阁。城墙内四周设藏兵洞、共计有5层125间,可作为战时家丁、剁夫藏身休息之用。↓</h3> <h3> 屯兵洞等建筑,河山楼东堡墙根一字形排开、依地势用砖石砌筑的五层窑洞层层递升,直至垛口,大小不同,内外相联,上下用甬道相接。内部既通且连,一进三四间,显得古朴厚重。↓</h3> <h3> 斗筑居的内层北部还建有一座高堡楼,名曰河山楼,长三丈四尺,宽二丈四尺,高十余丈。河山楼共有7层,每层间有墙内梯道或木梯相通,底层深入地下,备有水井、石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除了可以满足人们在遇到战争时的暂时生存问题,还有暗道通往城外,是战乱时可以短时藏身的绝佳处所。河山楼三层以上才设有窗户,通往堡垒的石门建在二楼,通过吊桥与地面相通,更加强了战时避乱的安全性。↓</h3> <h3> 河山楼是皇城相府的标志性建筑,名取“河山为囿”之意。↓</h3> <h3> 河山楼是个固若金汤的建筑,登上河山楼望远,整个皇城相府景致尽收眼底。↓</h3> <h3> 除了这两座军事性功用明显的建筑,皇城相府内的建筑规模和细节也如众多民间大宅一样,讲究却不过分隆重,精巧却不过分华丽。有自己的建筑特色,却绝无逾矩。↓</h3> <h3> 站在内城西城墙上,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宅院,气势恢宏,规模庞大。↓</h3> <h3> 建筑工整严格的陈氏宗祠,位于内层东北角的树德院,采用“明三暗五”的建筑形式,与云南四合五天井式民居有某些相似之处。无论是从建筑方式还是建造细节特点,都能体现出建造时每个匠人的别致艺术和细致追求。↓</h3> <h3> 皇城古堡为求自保于乱世而建,虽然明末的动荡很快宣告结束,但其军事防御功能在此后的岁月中又多次发挥作用。↓</h3> <h3> 皇城相府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宏伟的建筑,还在于它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陈氏家族不仅留下众多的诗文、遗著和传说,而且有作为清朝极盛时期最高统治者康熙皇帝的大量御书、御诗、牌匾、挽诗、一个朝臣宰辅的故地,能遗存这样多的皇帝御笔,历史上是很少见的。皇城相府对于研究明清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哲学、建筑等均有重要价值。这也正是它独具魅力的地方。</h3> <h3>图片:宋老头</h3><h3>编辑:宋老头</h3><h3>文字:宋老头(部分景点介绍摘自网络,谢谢网络作者!)</h3> 谢谢您的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