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烔炀中学,我们衷心祝福您!

健康是责任

<h1><font color="#167efb">巢湖市烔炀中学,我们曾经的母校!六十年前,当我们还是十二三岁的孩子时,被一纸录取通知书给召集到这里,成为了这所学校的第一届毕业生!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再结伴回到这里,庆祝母校的六十周年华诞!祝贺母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功能齐全的高中名校,并荣获了“安徽省示范学校”的美誉。站在现代化的教学大楼面前,我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昔日烔炀中学简陋的景象仍记忆犹新!那时的学校只有建立在一座荒岗废墟上的几排平房,两排供给二百一十名学生住宿,两排供四个班的同学上课。老师和学生一样住集体宿舍。学校门前的广场上散放着一堆堆大炼钢铁留下的矿渣,道路坑凹不平。但有一根旗杆高高耸立在大门右侧,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总是伴随着初升的太阳冉冉升起,指引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我们没有因为母校昔日的简陋感到羞涩,相反我们为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感到荣耀!时处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党和政府能够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因陋就简办学育人已是十分不易!正是共和国成立不久百废待新的艰难困苦,激发了我们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刻苦学习的决心!呼唤着我们要铭记国家灾难深重的历史,发奋图强努力拼搏,用我们自己的双手,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努力奋斗!六十年过去,我们初衷不改,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着我们的决心和誓言!六十年后我们又回到这里,和年轻学子们共同见证祖国建设发展的成就!烔中的发展史就是祖国的发展史,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如喷礴而出的东方旭日,灿烂辉煌,光芒万丈!</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感谢母校为我们保留着这张建校初期的珍贵照片!这就是我们当时学习生活的地方!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在没有窗玻璃的教室里,我们认真聆听老师们的每一堂课程!教导主任张延柱第一堂政治课在板凳支起的黑板上用粉笔板书“认真学习”的四个大字,一直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成了我们求知苦学的座右铭!除了上课,劳动成了我们课余时间的主要内容。教室里成堆的建筑垃圾是我们用脸盆一盆盆端走的,成百上千吨废矿渣是我们一锹一筐的清理掩埋的。沿河沟边的土坡上被我们开恳后种上了绿油油的蔬菜,几十里以外订制的课桌椅板凳是我们或抬或扛搬运回来的。在巢湖岸边船运的煤炭是我们用板车拉运回来的。为解决主粮不足,学校安排我们检山芋叶搞小秋收交食堂煮食。除此我们还被定期安排到附近农村驻村劳动,和社员们一起秋收秋种挑抬搬运。我们小小的年纪,从那时起便开始体验着社会主义生产斗争的伟大实践!那时吃饭没有饭桌没有座椅,十个人一桶饭一盆菜,围在一起蹲在地上吃得有滋有味!有一个辛酸的小插曲值得我们在这里提一提:入学不久即遇到国家自然灾害,农村出现粮荒,农民揭不开锅盖。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十二三岁的孩子们,竟把自己中晚餐各分到的一碗白米饭省下一大半,装在菜罐里,冒着学校检查甚至被处分的风险,往返十几里路送回家,给父母弟妹充饥。这些既明事理又讲情义的孩子们,用自己口中省下的的一点粮食孝顺父母,同时又用一颗火热的心报效祖国!他们虽饥肠漉漉,但没有影响学习。三年后的中升高考试,升学率竟在全县十三所中学里夺魁,获得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一时震动十里八乡,在巢湖两岸传为佳话!</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提起烔炀中学,不能不提到第一任校长刘炳仁。他是一位典型的北方汉子,憨厚朴实。一双似乎不大跟脚的旧皮鞋,总是跟着他拖来趿去!他平易待人和蔼可亲,笑呵呵脸上总是掛满着善良和真诚,小小年纪的同学们见了也不感到畏惧。他周围的工作人员中数传达室的鲍尚勤最讨同学欢喜,因为他执掌着上下课打铜铃的绳索,清脆的铃声忽然响起,老师们说一声下课,大家便蜂涌跑出教室围向摆在地上的饭桶菜盘的同时,纷纷侧身把目光投向这位打铃小哥,仿佛饭菜就是他赐予的!还有一位“烔炀中学校史”大厚本上没有记载的教务处老师吴炯,刻着一手好看的钢板字,有的同学在考试做试题时,居然有意无意地临摹起他刚劲有力的钢板魏碑字体,暗暗佩服这位大个子方脸老师的才艺。更让我们尊重和敬爱的还是各班的班主任及主课老师,他们在刘校长的带领下无微不至,把学校办成了一所充满着温馨气息的幼儿园,对这些学生孩子们实行三陪:陪吃陪住陪劳动。使我们终身难忘的是在国家处于严重经济困难情况下,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们在这儿却能得到百般呵护,并一步步成长成才,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可以说没有母校烔中和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师长,就没有我们当年二百多名孩子的美好未来和灿烂人生!</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罗浩校长,一位重视教学狠抓质量敢于标新立意善于循循诱导的人!他一改刘炳仁校长温文尔雅的风格,给人以铁腕的形象!有人违规违纪,他毫不客气的当众训斥。有人违法,他也不循私情敢于碰硬!在寒风凌冽的冬夭,他说声开会了,便站到北风口,面对站立在教室和宿舍走廊的师生们,宣布他治理学校的主张!他竟然端坐在零下五六度的露天主席台上,向师生宣读《王若飞在狱中》一书,时间长达三个半小时,脸色冻得铁青,声音依然宏亮!学生们在下面打哆嗦,他可以视而不见。或许是在刻意磨炼这些少年学子的毅力和意志,或许是在向受教育者昭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他兼带302班化学课,统一通过私人关系给全班同学购买了当时被视为珍品的纯白纸张作业本,旨在提高同学作业的认真程度。并要求其它课程老师都要狠抓教学质量,要求同学努力学好课本知识,争取在升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他用钱学森从美国回来被没收全部书面资料靠记忆造出了原子弹的事例,教育大家“死记硬背”对于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意义。他用庄则栋、徐寅生在世乒赛中顽强夺冠的事例教育学生“学习就是要拼!”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烔中首届毕业生升学率全县夺冠,这份荣誉凝聚了他和全体老师的汗水和心血!在六十周年校庆之际,我们倍加怀念昔日的师长,怀念曾经为母校做过贡献的仁人志士!感谢故乡的一方热土,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成长腾飞的平台!巢湖,历史上是一个英雄倍出的地方,李克农、张治中、冯玉祥等一代豪杰的英灵仍然在庇佑着这方土地。我们热烈期盼六十年来从烔中走出去大批的校友们,在世界这个广阔的大舞台上,展示出更加绚丽多姿的风彩!</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而今,六十年前参加建校的首批老师们,仍然像当年一样,带着他们的首届学生,又回到了他们曾经为之奉献了心血和青春的学校,来寻觅他们在这里曾经留下的壮志豪情!他们虽然已经进入耄耋之年,但却依然精神矍铄,迈出的步伐依然强健有力!他们站在15年前由首届毕业生集资订制的庆祝母校四十五周年校庆题为“杨帆”的雕像前合影,期望母校像一只乘风破浪航行在汹涌波涛中的大船,杨帆奋进永不停歇!短暂而漫长的15年,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又取大了巨大的成就!眼看一幢幢教学大楼拔地而起,他们会心的笑了,笑得那么灿烂,笑得那么开心!请历史在相机按下快门的瞬间记住他们的名字:王学义、黄其斌、徐宗秀、黄诗荣、吴玉恒。陪同老师们前来的首届毕业生有:梁如楠、吴纯德、郭晓童、刘家智、方维珍、唐玉美、赵新学、徐玉豪、倪启文、裴世恩、祖新和、王存凤、张家桂、方荣智、方荣鉴。这些已经进入古稀之年的首届毕业生,魂牵梦绕,总想有机会能再深情的瞥一眼自己的母校,或在母校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上点个赞,借以表达一点思念之情。遗憾的是母校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对外都是封闭的。可能是母校正集中精力狠抓教学质量避免不必要干扰的缘故吧!</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图片上这三位老师,就是建校初期最受学生尊重爱戴的精英老师!王学义:才子型语文老师。从识文断字开始,到手把手向学生传授作文基础知识。要求同学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笔。他每天早自习都要在教室巡视,挨个从每位同学身边走过,仔细注视大家记录的心得笔记,发现有价值的立即拿起来宣读,发挥示范效应。他有一个星期天晚上去烔炀镇办事,路经火车站发现失火和救火场面,立即参与救火,表现了一个人民教师的强烈责任心。回来后又连夜赶写了一篇有关救火过程的记叙文,宣杨了救火过程中的英雄事例。第二天早自习在教室向同学宣读,并详细进行点评,让大家受到英雄主义教育的同时,要求大家记住记叙文的写作要点和叙事方法,使我们十分感动深受教益!那时学校没设音乐课,他学会了一首《花儿与少年》的歌曲,马上利用早自习教唱。六十年后的同学聚会时有人仍唱出了这首歌曲,就有人问在哪里学的?回答是王老师在六十年前早自习课上教的。如此教书育人,当属千古流芳!黄其斌,具有很高素养的政治教师。他把一本《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教材讲解得出神入画,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讲得深入人心,使我们幼小的心灵燃烧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的火焰!在卧牛山下中考政治课临进考场前,一位同学大声问另一同学“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大法宝是什么?”被问的同学随口响亮回答“党的领导、武装斗争、统一战线。”所有同学听得真切,一入场,映入考生眼幕的第一道填充题即是此题。出了考场大家无不称赞黄老师的政治课精准独到,以至于在后来的人生经历中,首届同学不少人都走上了从政的道路,其丰厚的思想基础可以说大部分都来源于黄老师的教育培养!黄诗荣,青年教师中的少帅,英气仆仆,具有杨子荣打虎上山的豪迈气概。授课时声音宏亮气宇轩昂,教案备得烂熟,备课笔记丢在一边。一支粉笔,一把教具,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漂亮刚劲的板书,就把同学们的注意力聚集在知识的层面上,大家聚精会神如饮甘泉似品美味,谁想思想开小差都没有机会。他生活中的言谈举止潇洒大方,成了不少同学效仿的榜样,同学们纷纷在心里暗下决心,将来要成才就要成就像黄老师这样的人才!</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这是王学义老师在参加烔炀中学六十周年校庆时接受记者采访的视频。王老师称六十年前的烔炀中学其艰苦程度甚至超过了当年的抗大,这倒一点没有夸张。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却是全县第一流的人才!可以想像,在这些人才成长的背后,凝聚了老师们多少汗水和心血啊!对于建校初期各位老师的无私奉献,共和国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当年的二百一十名同学更是时刻铭记在心里!顺便提一下,王学义老师出于谦虚,把自己带出的学生给母校赠送的“扬帆”雕像说成是92届同学给母校赠送的。其实那座摆在学校大门正前方的不锈钢金属雕像”扬帆”,在前文已经说过,是我们首届同学在母校四十五周年校庆时赠送给学校的礼物,期望母校在未来的办学征程中能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感谢母校没有忘记首届毕业生的一片冰心,把这座雕像精心设计摆放在新校区最醒目最耀眼最能催人奋进的位置上!提醒全体后来的同学们,不要忘记首届学子的拳拳之心和殷切期望!为了表达这种真诚期望和美好祝愿,210名首届学子在雕像的底座庄重地镌刻了他们的姓名!</font></h1> <h3><font color="#167efb">巢县烔炀初级中学59级校友</font></h3><h3><font color="#167efb">丁宏杰 卜英凤 方涛 方世涛 方志信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方荣智 方荣鉴 方荣鑫 方春泉 方春涛</font></h3><h3><font color="#167efb">方维珍 方惠珍 王广木 王介梅 王存凤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王纯初 王帮应 王浩美 王家贵 王家业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王新芬 王新敏 尤泽球 叶宗兰 叶树荣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刘家安 刘士志 刘士直 刘汉年 刘世涛</font></h3><h3><font color="#167efb">刘水银 刘家永 刘家智 许大全 朱德大</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陈永年 陈希珍 陈忠玉 陈勤翠 何贤培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何德洲 花传增 花盛银 李业丰 李仁钊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李德宜 李业茂 李忠柱 李念平 李念瑶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李康山 李德生 宋本水 宋本明 宋谱平</font></h3><h3><font color="#167efb">苏俊星 吴本强 吴全智 吴启杰 吴纯仲</font></h3><h3><font color="#167efb">吴纯德 吴英友 吴彩云 张 林 张开锦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张月琴 张正华 张武凡 张平宗 张志宏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张宗宝 张宗瑶 张武广 张贵忠 张宪钧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张家桂 张桂宝 张承焕 张德芳 金光文</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罗明涛 杨兴帮 杨礼凤 杨秀鹏 杨应全</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杨和池 杨和达 杨承军 杨承泰 杨道生</font></h3><h3><font color="#167efb">杨荣水 杨春梅 杨俊林 杨保根 周月英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周庆友 周永康 邱成学 邱成香 邱英兰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洪世香 洪德全 洪德功 洪德海 匯曙东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俞求泉 赵水舟 赵新学 赵日旭 郑 宁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郑化顺 郑化洲 祖 倩 祖水宝 祖发珍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祖茂发 祖茂迁 祖国发 祖朝和 祖新和</font></h3><h3><font color="#167efb">高家乐 倪启文 唐玉美 唐述兰 唐绍云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唐绍修 徐玉豪 徐业发 徐乔和 曹炳生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曹树州 曹汝洲 郭大尧 郭大均 郭年钧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郭晓童 黄世庚 黄志友 黄诗圣 黄诗柱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黄诗贵 黄隆云 梁如南 梁帮林 梁帮维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梅华年 梅华铸 梅魁年 梅魁明 程良胜</font></h3><h3><font color="#167efb">程绍松 程绍柱 董宏光 董树 葛麦生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葛圣梅 葛和松 葛和福 葛胜余 曾劲祥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查全胜 蒋兰英 蒋荣美 蒋家文 蒋家寿</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鲍应水 路有翠 蒯发泉 管志忠 管英凤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管建元 管育坤 裴世恩 裴石麟 樊宝明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颜于金 颜世海 颜余良 颜沛林 颜树生</font></h3><h3><font color="#167efb">颜新华 戴光国 戴传化 戴传淑 戴传娣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戴朝仪 王 森 方春凤 刘世华 李玉才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李定和 周云腾 张本娟 张克源 洪德胜 </font></h3><h3><font color="#167efb">唐绍杰 唐泉生 郭学金 黄正满 童存俊 </font></h3><h1><font color="#167efb">查全福 谢帮信 裴正南 戴隆志</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图为徐宗秀老师,首任三班的班主任。虽她当时也只有二十岁,但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她不是慈母却胜似慈母,不是姐姐亲似姐姐。如果说刘炳仁校长是当时的烔中幼儿园的园长,那徐老师就是三班幼儿班的班长。面对尚不熟悉不适应集体生活的一个个幼小同学,她言传身教,手把手地帮助他们度过一道道生活关。开饭时她教大家如何分饭分菜,让冷天尽量能吃上热饭。就寝时她一个床铺一个床铺的查看,叮嘱盖好被子不要受凉。入学后第一个星期六晚上,大家高兴地说着笑着唱着庆祝笫二天放假回家看父母。可到第二天一早,却传来了不放假的消息,顿时空气沉闷起来,这是他们小小人生第一次离开父母这么长时间啊!有一位同学先哭了起来,随即两个三个,男生宿舍一片哭声。哭声惊动了学校,徐老师马上赶了过来,见到此种情况一边安慰大家,一边向学校报告。随即传来了放假一天的通知,大家立即欢呼雀跃。她还兼任着授课任务,经常起五更睡半夜的和其他老师交叉模拟教学。同学们常常夜半醒来,还听到她在教室里模拟讲课清脆但却十分疲劳的声音。</font></h1><h1><font color="#167efb">提起班主任,就不能不提及到被“烔炀中学校史”大厚本本给遗漏了的蔚之敏老师。蔚老师接替徐老师班主任后,秉承了徐老师无微不致关心学生的作风,也受到同学们一致好评。大的方面不说,讲一个小的故事。在有一阶段学生宿舍被安置到附近农村民宅,晚自习下课后他总是和副班主任吴玉恒老师领着同学们一道来一道去,摸着黑跨田阙摸塘坎,当路过农家丰收在望的萝卜红芋玉米地,虽饥肠辘辘却教育大家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而回到宿舍忍不住又大谈起萝卜红芋玉米的美味,惹得师生们在熄灯后还一个劲地嚥着口水。这样的故事现在听起来无异于天方夜谭,但当时正值国家自然灾害高峰期,我们的粮食定量由35斤降到18斤,能做到这一点真的不容易。正是老师们以身作则从小事入手从点滴抓起,不断的培养孩子们优良的道德情操,才为我们未来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奠定了雄厚的思想基础。</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图为首届毕业生中的五朵金花:方维珍、唐玉美、赵新学、徐玉豪、王存凤。她们一个共同特点,即从烔炀中学毕业以来,不忘师恩,牢记使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校门走向工作岗位后,兢兢业业在各种的岗位上努力奋斗顽强拼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方维珍:全国知名妇产科专家,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妇产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她医学理论扎实,技术水平过硬。常年坚持门诊病房一线工作,每年除解决数千例疑难重症者外,还要接诊数以万计的城乡门诊病人。她视病人如亲人,慕名前来向她求诊的省内外患者,只要是在可能范围内,她有求必应,深受广大患者的拥戴和赞誉!其她四位均是光荣的人民教师!她们在教育战线上呕心沥血勤勤恳恳,把烔中老师教书育人的光荣传统带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努力搞好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譬如赵新学同学,大学毕业后就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认真教学的同时,不断刻苦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取得了高级教师职称,并担任了巢湖四中的教务主任职务。其她几位教师也是同样勤奋地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几十年来,她们为国家为人民培养出了大批优秀学子,向各行各业输送了无数人才,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她们以实际行报答了母校烔中和国家对她们的养育之恩和殷切期望!值得一提的首届毕业生中有一部分同学,受当年社会唯成分论极左思潮的影响,虽然学习成绩思想品质双优秀,但由于父辈中某些所谓成分问题的影响,没有能继续上大学深造,影响了他们才华的进一步发挥,但他们依然在平凡的岗位为祖国建设贡献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为此,我们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参加烔炀中学六十周年校庆的首届毕业生男生有:梁如南、吴纯德、倪启文、裴世恩、郭晓童、刘家智、祖新和、张家桂、方荣智、方荣鉴。这些同学没有辜负母校的辛勤培养和各位师长的殷切期望,几十年如一日地拼博奋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梁如南、吴纯德、倪启文、裴世恩四位同学,是我们这一届同学的领军人物,他们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巢湖家乡,为故乡的建设不遗余,先后走上了不同的领导岗位,成了我们的楷模和标兵。郭晓童、刘家智同学,他在人生经历中,经过展转又回到了烔中母校,接过了老师们的接力棒,担当起了教书育人的重任,几十年的教育职业生涯,使他们收获了桃李满天下的美誉!他们教育培养的学子们,正在世界各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张家桂、方荣智同学,当年学子中的佼佼者,烔中母校的档案里,曾经记载着他们在校时的优秀成绩。因为历史的原因,让他们选择了建设发展家乡的重任。方荣智手携一份家乡风景导游图,见到老同学就递上一份,邀请我们去他那里作客,勿容置疑,他们已经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比图画还要美!祖新和、方荣鉴两位同学,是无时不魂牵梦绕故乡一方热土的游子,他们自从离开家乡后就投入了异乡建设的行列。但不管走到哪里,他们都没有忘记故土,没有忘记亲情和血脉!他们没有给母校丢脸,他们奋斗拼博了一生,为的就是用毕生的精力为家乡和母校的五彩缤纷的名字上再增加属于他们的那一抹色彩!还有更多想来参加母校六十周年校庆但未能成行的各位首届同学们,他们都在默默地祝福着,祝福母校更加辉煌的未来,祝福生我们养我们的巢湖家乡能更加美丽富饶,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蒸蒸日上繁荣昌盛!</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图为徐宗秀老师和吴纯德、赵新学、王存凤同学。</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图为方维珍、唐玉美、徐玉豪、王存凤同学。</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图为几位同学在亲切交谈。</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图为方维珍同学。</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图为徐宗秀老师和梁如南、吴纯德、赵新学、王存凤同学。</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图为徐宗秀老师和吴纯德、赵新学、王存凤同学。</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图为唐玉美和赵新学同学。</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图为赵新学同学。</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图为徐玉豪同学。</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图为唐玉美同学。</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图为2014年首届毕业生献给母校四十五周年校庆的“扬帆”不锈钢雕像!</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图为母校为首届毕业生赠送的“扬帆”雕像设立的“我爱烔中”的护栏。</font></h1>

同学

母校

老师

我们

首届

图为

学校

他们

毕业生

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