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人到中年特别喜欢怀旧。</h3><h3>利用周末的闲暇时光,</h3><h3>驱车十余公里,</h3><h3>再上良山。</h3><h3>这个萧条的小镇,</h3><h3>因为两厂合并而繁华不再。</h3><h3>很多人都图文并茂的怀念着这个小镇。</h3><h3>从他的兴起到繁华到萧条到荒芜......</h3><h3>我也很想用文字和图片来记录那些过往,</h3><h3>但是面对如今的荒芜,</h3><h3>我更想留住一些美好的记忆。</h3> <h5>原江钢厂区马路</h5> <h3> 8岁随家人迁移过来,那时的钢厂初入繁华,虽然钢厂里面的职工家属依然以上海、江浙一带的人员为主导,但是随着钢厂规模的扩大,也逐步开始接纳其他地方的人员加入,我们就是属于本省冶金系统的子弟和家属。</h3><h3> 转学进入周宇小学二年级,老师是一个地道的上海妇女,40岁左右的年纪,一口标准的上海话,同学大多是上海子弟。由于是中途插班,瘦瘦小小、土气寒酸的我,被安排坐在倒数第二排。那时的一切对我来说陌生而新奇,由于听不懂老师和同学说的话,所以我的学习一般般。小学生活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周而复始的就是两点一线。</h3><h3> 4年时间,我有了几个好朋友,通过他们,我知道了这世界上还有那么美味的香草巧克力、醉蟹、奶油雪糕......</h3><h3> 还有我们家在铁轨上捡的那些黑石块并不是焦碳,鸡毛菜就是小白菜,素鸡就是豆腐,狮子头是肉圆......</h3> <h5>原江钢周宇小学</h5> <h5>原江钢居民楼</h5> <h5>原江钢职工宿舍楼</h5> <h5>原运输铁路干线</h5> <h3> 中学的生活更加紧张,但是相比现在的孩子,我们还是很幸福的,有正常的周末,不需要上各种补习班,那时候天真又单纯,不识愁滋味。</h3><h3> 初中的班主任老师是一个非常和蔼的上海人,我到现在都不会忘记我们一群班干部去她家,吃的清蒸带鱼。那时候的钢厂福利非常好,每到过年过节,就会有各种食物发放,有新鲜的大带鱼、墨鱼等海鲜,都是用绿皮车从上海发货过来的,那时候冰箱还是比较稀奇的东西,所以老师家里是用一个大脸盆装着腌制好的带鱼块,需要的时候就取出几块,或清蒸或油炸,真乃人间美味。老师用最珍贵的食物招待我们,可见对我们也是很喜欢的。遗憾的是,我至今无法对她说一声:杨老师,谢谢你!</h3><h3> 中学生活印象最深的是美丽的英语老师,记得她,是因为她很年轻,刚从学校分配过来,而且她跟我同姓。有一堂课,她就那么站在讲台上,一言不发,流泪到下课,起因就是班里的学习委员跟她抬杠,导致她的讲课无法继续下去,全班同学鸦雀无声,谁也不敢有任何动作,就默默陪着她直到下课。想想那时的我们也真的是人才!</h3><h3> 其实还有很多的老师和同学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只因年少,有些记忆竟已模糊,所留不多,或许真的是年少不经事。</h3><h3> 透过走廊的窗户,教室里再也看不到桌子中间那道三八线,还有教室背后那一块块精美的黑板报和板报前满头粉笔灰的你、我......</h3> <h5>原江钢中学</h5> <h5>原江钢中学</h5> <h5>原江钢中学操场</h5> <h5>原江钢中学校舍</h5> <h3> 沿着台阶,脚踩落叶,依稀看到,中午时分,第一声下课铃响起,教室里冲出的学生,拿着饭碗飞奔向食堂,总想着排在最前面,买到最爱的炒三丝、狮子头、大块肉、素鸡......可是我吃得最多的还是鸡毛菜😂</h3><h3> 初中3年,最美的年纪、最懵懂的情怀留在了这里。</h3> <h5>原江钢中学体育场</h5> <h5>原江钢中学体育场</h5> <h3> 读技校是钢厂子弟未来比较好的一条出路,尤其是对于家境相对困难的家庭来说,初中毕业能考入技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h3><h3> 于是我便撕了高中录取通知书,表面愉快的接受了去读技校的安排。或许觉得未来已经安排妥当,一年半的学习相对愉快。每月领着15元的生活费,交给妈妈,心底里充满了自豪——我也可以为家里做贡献了。</h3><h3> 这是一个时代造就的悲哀,那时的父母不会像现在的父母,为孩子的未来绞尽脑汁,目光长远的去创造一切优越条件。如果时光倒流,我想我一定会很固执的选择读高中、考大学。</h3> <h5>原江钢职工大学、技校</h5> <h3> 无忧的我们年轻又充满活力,分配到单位实习,变成了单位最闪亮、最活跃的星。在单位重点关注和培养下,大多数成了单位的新生骨干力量。那时有技校毕业生、有退伍军人的补充,每个单位都显得生机勃勃,红红火火。</h3><h3> 职工业余生活也因为这些年轻力量的加入而多姿多彩,各种舞会、聚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都有我们年轻的身影。<br></h3><h3> 那是生命中最耀眼的一段时光,在锋芒毕露、张扬又高调、放肆又无畏的青春里经历着美好又浪漫的爱情、收获着工作上属于自己辉煌、奖杯和诸多的羡慕与赞许,那时的人生充满着希望和活力。</h3> <h5>原江钢工厂食堂</h5> <h5>原江钢工厂食堂</h5> <h5>原江钢厂区小卖部</h5> <h5>原江钢厂区小餐馆</h5> <h3> 怀念那个没有手机、没有QQ的青春年代,所有的情感传递古老又实在,含蓄又浪漫。我们可以骑着自行车在厂区绕来绕去,吃遍所有食堂的美味、跳遍所有舞厅的舞曲,在整栋宿舍楼男士们夸张、恣意的口哨声中骄傲的走过......</h3><h3> 青春的记忆总是深刻,丰富的经历,都在心里:</h3><h3> 记得某个早晨,早操散后,长长的楼道里,那个字迹飘逸的英俊男生将第一封情书塞给我之后,转身离去的潇洒背影。</h3><h3> 驻足活动室斑驳的围墙下,仿佛还可听到那声轻叹:舞池内旋转的身影没有你,我便失去了进去的意义!说这话的你,如今又在何方?</h3><h3> 车间后花园那扇锈迹斑斑的大门,是否还会有准时按动墙上电钮的男同事,用最灿烂的笑容迎接上班的我?</h3><h3> 那个爬到香椿树上摘香椿叶的人,为我做的香椿炒蛋,香醇的味道至今没有忘。</h3><h3> 还有那个背我淌过积水的姐姐,真诚的问是否可以给她弟弟做女朋友,我只是当了玩笑,这一笑,或许擦肩了一段良缘......</h3><h3> 仿佛命运的拂尘,</h3><h3> 如果接受、</h3><h3> 如果听见、</h3><h3> 如果遇见、</h3><h3> 如果记得、</h3><h3> 如果深究</h3><h3> ......</h3><h3> 是否人生境遇会大不相同?</h3><h3> 轻轻一挥,</h3><h3> 一念之间,</h3><h3> 错过便是一生!</h3> <h5>原江钢二级单位侧门</h5> <h5>原江钢厂区马路</h5> <h5>原江钢工厂车间大门</h5> <h3>面对着一堆一堆的废墟,</h3><h3>我看到了曾经的美好,</h3><h3>那些青春的记忆埋在泥里,</h3><h3>植在心里。</h3><h3>夷为平地不可怕,</h3><h3>可怕的是没有了那份惦记美好的心。</h3><h3><br></h3><h3>怀旧不是嗟叹岁月,</h3><h3>记录是为了更深的记住,</h3><h3>我怕我老了、健忘了,</h3><h3>这么美的过往会被自己埋葬......</h3><h3> </h3> <h5>原江钢居民楼拆迁后的废墟</h5> <h5>原江钢人去楼空的居民楼</h5> <h3>文章借用了刘星贵的美文《江钢|一座钢铁城市的记忆》里面的几张照片,在此表示感谢🌹</h3><h3>https://mp.weixin.qq.com/s/hQaig-FUm3flBk04ewNjqQ</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