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武术武当进校园”培训 <h3><font color="#010101"> 2019年12月4日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乘车来到了培训地点汉江师范学院。此次是第二期培训,据知第一期是十堰市内各校体育骨干教师,第二期就是各县各区学校体育骨干教师,根据十堰市教育局关于武当武术进校园教练员的培训,为期四天“理论+技术”的培训。对所有教练员掌握的武当武术运动技能进行现场考核,考试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此行31名教师相聚在汉江师范学院,为我们的授课教师分别是汉江师范学院武当武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体育学院武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国家一级社会指导员,周明进主任和汉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武术专职教师王静静老师为我们学员培训。</font></h3> <h3> 武当九式太极拳是武当太极拳中的精华拳。它包括了无极桩,太极球,阴阴运转和太极八法。武当九式太极拳体现了道家思想,溶入中医经络学说,导引术,吐纳气功,力学运用,孙子兵法等内容的武当太极拳法。武当九式太极拳是以内功为体,养生为用的武当道家拳法,它既可以练习内功筑基,也可以拳法运用,是形,神,意,气,力统一锻炼的武术,内含天人合一之法,周身混元之道,其内实精神,外显光华,即是养身延年的动功,也是强筋健骨的妙法,是武术技击的方法,是内功外运的内家拳术。如得名师真传,勤学苦练,初级可养生益寿,强身健体,中级可防身自卫,武功御敌,高级可养灵根而壮丹田,周天运转,生生不息,脱胎换骨,其蕴含传统武当太极拳易骨,易筋,易髓的三易之功,练到极致则通向无极大道。
预备式:无极体
第一式;:引气归田
第二式;怀抱阴阳
第三式;野马分鬃
第四式;揽雀尾
第五式;叶底摘桃
第六式;玉龙抖鳞
第七式;道人拴门
第八式;推山填海
第九式;道气长存(收式)<br></h3> <h3> 在“十九大”报告中,就一再呼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极力唤醒我们对本土文化的自信!教育部陈宝生部长也曾提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固本、铸魂、打底色”三大工程。竹溪县思源实验学作为竹溪教育的佼佼者,理当在发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勇作开路先锋,努力配合竹溪县教育局扎实开展“武当武术进校园”等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这项活动的实践中,结合我校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底蕴建设,以实际行动彰显我校师生对自己本土文化的自信,同时拓展学校体育工作内容,更好实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塑造健全人格”三大目标!</h3> <h3>学习日常安排!</h3> <h3>安排各县区老师代表发言!</h3> <h3><br></h3><h3> 古人云:“修炼之为教。”就是说,修炼是一种教育,练习武当太极拳不仅是要强身健体,攻防格斗,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修身养性。通过武当太极拳本身内涵或外在的美育特点,加强练习者美的教育,增强其个性、品德、教养的精神美,达到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目的,而武当太极拳在这一方面正有其独到的教化功能。</h3> <h3> 还记得去年带学生到武当山研学旅行,初次见到了武当武术和武当山的真容面貌,太极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相当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适应中国人的欣赏心理与审美情趣,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风骨与气质。由道家文化衍生的太极拳则是太极文化的重要载体,将人们引入阴阳、五行、八卦的哲学思想体系。</h3> <h3> 从十堰市教育局获悉,到2022年全市武当武术普及程度要明显提升,小学四年级及以上学生参与武当武术活动的人数达到98%以上,每个县(市、区)创建市级武当武术特色学校5至10所。</h3> <h3> 6号晚上的学员交流会,会上教练员们纷纷就活动内容,以各县区为单位进行座谈会。丹江口思源实验学校, 刘洪伟是一名专业武术老师,在会上他给我们参训教练员们分享了丹江口市思源实验学校是怎样开展“武当武术进校园”活动的!</h3> <h3> 年轻有为的王静静老师,亲和力十足,白天我们学习武术太极拳,晚上进行讲座,我们在会议室学习武术基本理论,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较快的掌握9式太极拳的技巧。</h3> <h3>看,我们的学习瞬间!</h3> <h3> 20191207十堰市“武当武术进校园”教练员培训班结业典礼!</h3> <h3> 杨群力,男,汉族,湖北省郧县人。毕业于中国武汉体育学院武术专业。中国武术八段、高级武术教练、国家级武术裁判,武当太乙五行拳第十八代传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传承人。(视频中杨群力教授带领其弟子 太极9式演示)<br></h3> <h3> 学有所思
短暂的学习只能满足于基本技击的掌握,在武术的传授方面,老师觉得比起技术来,武术的内涵、精髓、文化更加重要。因为武术的魅力,很大程度上都存在于它的内涵之中。教师应该更加清晰的讲授武术的内在精神,让学生对武术感兴趣,在思想上不抵触它,做到真正的对武术热爱。之后再讲授具体的技术动作。用武术文化引头,之后再教授技击方面的内容。</h3><h3> 参训教练员们一致建议回校后,继续推广武当武术进校园活动的意义,并结合各校实地,实际情况,利用社团活动,体育节等“以一带面”,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和提升民族文化观念,传递社会正能量!<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