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自有诗意,诗意美在课堂!——记“智慧园丁新课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统编精品课展示活动

安丘市青云山小学

<h3>  不是每个人都有挥毫泼墨的诗性才情,永恒经年的曾经。但我们做教师的,尤其语文教师,都应该有一份诗意,感召和传递人性里的真善美,装点我们平凡的课堂。</h3><h3> 12月7日,我来到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州,来到诗情荡漾的云门书院,聆听专家名师带来的精彩课堂。名师们的课堂精彩纷呈,风格各异。有的幽默大气,有的率性洒脱,有的细腻温柔,为我们奏响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音乐。</h3><h3></h3><h3> 若说最让我觉得诗意美好的是第一节示范课,由深圳市岗厦小学刘恋老师执教古诗《惠崇春江晚景》,刘老师以家喻户的中国诗词大会点字成诗游戏引入,把学生带入古诗学习的氛围。</h3> <h3>  </h3> <h3>  以题画诗为纲,带领学生一步步地走进古诗,走进苏轼,感悟诗中有画,发现画有不足,借助题以发之,课堂上,孩子们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幸福徜徉在诗意语文的海洋里。</h3> <h3>  而且对蒌蒿、芦芽、河豚相关资料做了详细探究,引领孩子们感悟到“唯有诗和美食不可辜负”!有生活的苏轼,有生命的课堂!听之赏之,余音绕梁,三日不绝!</h3> <h3>  若说最能拨动我心弦的,莫过于由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墨梅》。上课伊始,王老师就抓住重点词语“洗砚”“乾坤”将学生迅速带入古诗的学习。</h3> <h3>  课堂呈现三大板块:家中梅——画中梅——心中梅。这样的解读,笔力千钧,整首诗的内涵呼之欲出,一目了然。让人不得不佩服大师深厚文化底蕴,不是普通人所能企及。</h3> <h3>  一、家中梅,“洗砚池”中露端倪</h3><h3> 王老师先指导学生读好诗歌的第一句:我家洗砚池边树。第一读:这是谁家的梅花?重音落在我家;第二读:我家的梅花在哪里?重音落在洗砚池;第三读:什么感受?重点读出情感——自豪。</h3><h3> 每一次读,指向精准,而又呈现梯度。读完后追问:一般人梅花种在哪儿?为什么王冕的梅花种在洗砚池边,这是为什么?巧妙一转,引导学生思考洗砚池背后的玄机。</h3><h3> 然后是创设情境问,当王冕想放弃时,想贪玩时,骄傲自满时,洗砚池仿佛在说些什么?这反复地问,问出了王冕洗砚池背后所隐藏的含义,与王羲之有关,与坚持不懈有关。学生从简简单单的洗砚池,读出了王冕的性格特点,也读出了语言背后的文化。</h3> <h3>  二、画中梅,“淡墨痕”中入心境</h3><h3> 王老师在课堂上问:“为什么不写白梅、红梅,偏偏要写淡墨痕呢?然后让学生去猜。学生在不断的猜想中,渐渐感受到王冕与众不同的志向。</h3><h3> 这时,老师适时抛出史料记载王冕拒绝做官的资料,透过一次次的“拒绝”,学生此刻已了然悟出了王冕的志向。这时,老师让学生用“淡”字组词,巧妙得出“淡泊名利”的心境。步步追问,资料入心。以字解词,信手拈来,可谓水到渠成。</h3> <h3>  三、心中梅,“清气”之中悟气节</h3><h3> 此时,我们以为王老师的解读已经挖地三尺了。可是,此时,王老师又让学生聚焦“清气”一词,并出示描写梅花香气的诗句进行对比。为什么近一百首诗里有六十五首写的是香气,而王冕却写的是清气?这时,老师出示了一组练习进行对比,学生明白了清气写的是人,得用心灵去品,而且只有高洁的人才能品出来。</h3> <h3>  王老师将教书育人完美结合,就连老师的点评,也随时在育人,塑造人格。</h3> <h3>  课后,王老师以《古诗教学的文化守望》为题,为所有参会老师带来了一堂充满诗意的讲座。王老师把写古诗分为用头脑写,用心灵写,用生命写三个层次,又以古诗教学的三个问题为线索,古诗教学应该以理性为重还是诗性为重?古诗教学应该以意思为重还是意象为重?古诗教学应该以知识为重还是文化为重?直面古诗教学现状。</h3> <h3>  一天半充实的学习时光匆匆而过,今天的语文课堂在孩子们的心田上播种了一颗颗古诗学习的种子,而留给所有语文老师的是新的统编版教材使用过程中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持续思考,更需要敢于尝试,不断创新的教育实践,真正助推中国教育梦的实现。</h3>

古诗

砚池

王冕

王老师

课堂

学生

诗意

教学

为重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