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炮团的天柱兵

金泉老楊

<h3>  每当浏览老相册,都不由自主地翻看当兵的部分,犹如打开了往事的闸门,当兵的历史宛如昨日。这是不可泯灭的记忆,也是对军旅生活的念想。</h3> <h3>  穿越时空隧道,又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1976年3月,一群贵州省天柱县邦洞区的新兵来到驻守在云南省弥渡县的陆军第31师炮兵团,他们用好奇的眼睛观察着这新的陌生的环境。一排排整齐的营房,炮棚和车库里摆放整齐的火炮、牵引车,还有老兵们整齐的列队和震天的口号。</h3><h3> 刚沉浸在新鲜感中的新兵们,迎来了全新的军旅生活。新兵连既是军旅生涯的初始,也是艰苦磨练的开头。分配到新兵三连的天柱兵,住在团汽车连的饭堂,一溜三排地铺,下面铺着草垫,上面铺上白被单,就是新兵的新居了。白天训练、学习,晚上不时有紧急集合,生活学习紧张有序。一日三餐,整队集合,先歌后吃,有时还得争抢,道也管饱。二个多月的新兵生活,艰苦并快乐着。</h3><h3><br></h3> <h3>  分到老连队后,虽在同一营区,见面也不多,偶尔见面,都是聊聊自己连队的事,谈谈家乡的变化。也有合得来的,相邀利用星期日,上街找个小馆子,搓上一顿,解解谗。我与宏亮、振湘是发小,经常在一起吹牛,有时买上一斤瓜子,找个炮棚的角落,边磕边聊,其乐融融。</h3><h3> </h3> <h3>  军事训练、政治教育是军队的日常工作。天柱兵中有计算兵、侦察兵、通信兵、操炮手、汽车兵、修理工、卫生员、警卫员等,几乎囊括了炮兵所有专业。在军政训练中能吃苦耐劳,逐渐展现了天柱人的聪慧和能干,得到了团首长和大家的肯定。</h3> <h3>  1978年底,部队进入战备,准备对越作战,大多数天柱兵都成了连队的骨干。部队扩编,32名天柱兵有11人提干,1人转志愿兵,在各地区兵中,提干比例是比较高的。作战回撤后,有的战友作为战斗骨干选调到其他部队工作,有的复员回乡。有9名担任连排长的老乡留在炮团。后来,全团4个营均有天柱老乡担任连长,其中火箭炮营4个连队有3个连长由天柱老乡担任。</h3> <h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老乡们分别后,在一起见面的机会很少了,但对部队的生活记忆犹新,对战友的思念与日俱增。2017年3月,也就是入伍41周年的时候,弥渡炮团的天柱兵在家乡再次团聚,人已两鬓染霜,岁入耳顺之年,情却如火织热,意切更甚当年。大家执手相拥,互致问候,相道尊重,场景令人感慨唏嘘。推杯把盏时,高唱《战友之歌》,将重逢团聚推向高潮。</h3><h3> 如今距入伍已43年,流去的是岁月,沉淀的是留恋,每每想起一起入伍的老乡战友都感叹不已,是缘分,是同乡,更是生死与共的战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