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伊朗(十七)伊朗的国家珍宝

朝碧海而暮苍梧

<h3>伊朗国家博物馆Iran National Museum,是伊朗最具重量级且规模最大的博物馆,同时它也是世界最知名的博物馆之一。馆里收藏品的时间跨度从史前直至近代18世纪,古代波斯和伊朗的文物古迹多达30万件,用一眼看千年来形容它一点也不为过。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馆藏量极为丰富的博物馆,一起徜徉在伊朗历史的长河中,去感受辉煌灿烂的波斯文明。<br></h3> <h3>伊朗国家博物馆是由东楼和南楼两部分组成。南楼为古伊朗博物馆Museum of Ancient Iran,1935年开始建设,建成并揭幕于1937年,着重反映伊斯兰教输入之前的波斯文明。东楼集中陈列了伊斯兰化以后的文物,称为伊斯兰时期博物馆,Museum of the Islamic Era,投用于1996年。</h3> <h3>我们从古伊朗博物馆入内参观,高大的蛋形拱门格外迷人,优雅的曲面令人醉心。古伊朗博物馆是由法国人在20世纪初设计的,据说它是参照了萨珊王朝首都迪斯福里王宫的建筑风格,深色红砖也属于典型的萨珊建筑特色。</h3> <h3>一进入博物馆,墙上挂着一张立体的大地图,感觉在此拍照特别有纪念意义,可以纵览我们在伊朗游览的足迹。</h3> <h3>古伊朗博物馆里的史前文物收藏,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和铁器时代,这些原始而粗拙的文物,表明了史前人类在伊朗高原上的社会、宗教信仰和生活状况。</h3> <h3>这个我们过去知之甚少的神秘国度,已经拥有极其漫长的文明发展史,该区许多器物铭牌上的年份动辄就是公元四、五千年以前,令我们敬佩之情油然而生。</h3> <h3>在历史文物收藏区,导游带我们来到了《薛西斯接受朝拜》的大型石雕面前。这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出自于我们到访过的波斯第一帝国建造的波斯波利斯遗址。这件石刻制作于薛西斯时期,内容描述了薛西斯和太子以及宠臣正在接受朝拜的场面。画面左侧手执权杖坐在宝座上的是薛西斯,其后站立者分别是他的长子(即太子)及两名宠臣与两名侍卫。画面的右侧是朝拜者及侍卫。薛西斯的两位宠臣,一位是禁军统领,一位是太监总管,想不到这两人后来竟利用职务之便杀了薛西斯,对外则宣称是太子为了篡位而杀害了国王,并拥立薛西斯的幼子阿尔塔薛西斯一世即位。新王上位后,便将太子处死,直到后来他才知道太子是遭人陷害的。因此,《薛西斯接受朝拜》不仅展现了当年强大的波斯帝国荣享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也于不经意间记录下了波斯帝国重大历史事件中几位当事人的形象,实乃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h3> <h3>这种浮雕般的彩色弓箭手檐壁,是整个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最著名的檐壁,原先是被用来装饰位于今伊朗西部的苏萨大流士一世的王宫。我们在参观法国卢浮宫时,就已经见识过一模一样的檐壁。一百多年前在法国人的主导下,对苏萨的王宫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为此法国人还在旁边专门建了一座供考古工作队居住的城堡般。当时说是跟伊朗有协议,双方共享成果,结果好东西都被运到法国了,其中还包括有著名的汉摩拉比法典。导游马博说起此事,百般无奈的说:法国人不讲信用啊!用一句更确切的话来说,就是落后受人欺!</h3> <h3>下面的这幅彩色檐壁,上部是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的标志,下面是一对狮身带翼人首造像,气势十分威严。波斯波利斯宫殿“万国门”,也称“波斯门”,就是以一对这种造型的巨型神兽镇守。</h3> <h3>这是一尊人首牛身翼兽石刻,雕琢得非常精美。看来当时的波斯人都是卷发长须,深目高鼻,带有典型的雅利安血统。</h3> <h3>这个精致的双牛首柱头是博物馆里的珍藏,原来波斯波利斯遗址出土的好东西都藏在了这里,难怪我们在遗址现场看到的都是些破碎不堪的柱子和残缺不全的柱头。</h3> <h3>这个博物馆展示的文物很多,我们并非行家,也就是凭兴趣找自己喜欢的看看,很多重要的文物容易被忽视。这尊相貌堂堂的铜像,是安息王朝的太子塑像,他那肥大的裤子会让我们联想起现在的库尔德人。右下角这尊站在长方形石板上的立像残件,也是出土于古城苏萨,在长袍右侧的褶皱上,用楔形文字铭刻着波斯、埃兰和巴比伦的官方语言,而其左侧刻着埃及语。这些文字记载,说明这是国王大流士的雕像,诞生于埃及,再运到强大的波斯帝国。</h3> <h3>德黑兰附近雷伊地区和加兹温出土的红色陶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最有价值的一件陶器是出土于加兹温的一个瓷碗,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多年。在这个瓷碗里面,绘有几组人物图像,众人面对面站立举起双手。据专家们推测,这是在举行宗教仪式时的场景。</h3> <h3>除了史前文物收藏和历史文物收藏,伊朗国家博物馆还有古钱币收藏和伊斯兰文物收藏,以及文物修复、图片、铭牌、波斯艺术研究、世界文明研究、资料中心和公共与国际关系等部门。<br></h3> <h3>伊朗国家博物馆是全伊朗的“母亲级”博物馆,其目的在于文物的长远保护与研究,更好地认知世界各地的民族与国家,积极探索伊朗在影响世界文化与文明、提升大众知识方面所应有的国际定位。这次因时间有限,我们参观的其实只是馆里的古伊朗部分,有关伊朗在伊斯兰化以后的历史文物,可以从我们在后续的德黑兰博物馆巡礼中一同领略。<br></h3>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的是伊朗玻璃器皿与陶瓷博物馆Glassware and Ceramics Museum of Iran。它设在一幢典雅的米色建筑内,是一座结合传统波斯建筑与19世纪欧洲建筑风格的古老大宅,1998年被列为伊朗国家文化遗产。 <h3><br></h3> <h3>在伊朗难得见到这么华美又带有欧式风范的建筑,所以还没进门参观众人就各拗造型拍起了照片,这当中自然少不了Monica的身影。</h3> <h3>大宅分上下两层,以华丽的木制环形阶梯相连,主要展出伊朗境内珍贵的瓷器和玻璃制品文物,跨度为公元前1世纪~公元19世纪。</h3> <h3>根据不同时期的收藏,馆内分为8个展区,瓷器的前身陶器在此也占有一席之地。这些是出土的史前陶器,部分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从水罐的尺寸及其上复杂的图案,以及人偶和日用器皿的造型等可以看出,当时的制陶工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h3> <h3>在一面展示墙柜里,陈列着许多造型各异、小巧精致的玻璃容器,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色彩缤纷。这些是公元前1世纪的香水瓶,还有阿契美尼德王朝和安息王朝时期的水晶酒杯和小器皿,反映了古代波斯人的聪明智慧与精巧手艺。话说亚历山大灭了波斯第一帝国后不久去世,庞大的马其顿帝国即告瓦解,部将塞琉古建立了以叙利亚为中心的王朝。然而好景不长,这个王朝没有持续多久又被源自今伊朗境内的帕尔尼部族攻灭,随后在公元前247年建立起了安息王朝,直到公元224年萨珊王朝兴起。这个安息王朝持续了有四百多年,而且也恭奉琐罗亚斯德教,但在伊朗人心中似乎并不受待见,原因令人好奇。</h3> <h3>一楼的展品年代比较长,但基本没介绍,所以我们也就不管年代了,看到喜欢的就拍拍照。感觉这些玻璃制品都是伊斯兰化以后的水晶装饰品。</h3> <h3>参观了一楼的展厅后我们又涨了一点知识,原来玻璃的历史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得多。约公元前3700年前,古埃及人就已制出了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玻璃器皿,但当时只掌握了砂芯法,所以早期造出来的玻璃比较粗糙,而且透明度也不好。后来叙利亚的工匠发明了玻璃吹制术,到了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埃及人也掌握了这个工艺,之后罗马人学会了这种方法,并在征服过程中把它传播到了整个西欧。</h3> <h3>接着上二楼参观,顺便也参观一下这座洋气建筑的内部。大宅中央有一架古色古香的环形木楼梯,优美的曲线让我们想起了葡萄牙波尔图的网红打卡地莱罗书店。</h3> <h3>二楼的展品非常漂亮,有非常多的伊斯兰时期的彩釉陶器。其中一些白黄相间的瓷器,散发出蒙人的风韵,据说就是元青花的前身,因为那时青花釉还未发明出来。</h3> <h3>这把13世纪的松石绿釉鸡首壶非常迷人,闪烁着这种神秘光芒的瓷器在12~13世纪的波斯应该很受上层社会的喜爱,因为造型新颖,做工精良,有些还带有镂空的外表。</h3> <h3>这个通体上釉的大罐看器型比较古朴,但釉色非常特别,呈现出少见的宝蓝色,从骨子里透出豪门大宅的气势。</h3> <h3>色彩和图案丰富的盘碗,反映了不同时期和多元文化对伊朗历史的影响。以最上面的一对碗盘为例,蒙人的形象栩栩如生,它们是出自12世纪的伊儿汗王朝。</h3> <h3>这些瓶子的造型讨人喜爱,制作起来一定非常费功夫。它们都是所属朝代的典型器皿,而且拥有很高的艺术性,否则也不可能入这个博物馆的法眼。<br></h3> <h3>看着这些精美的历史文物,感慨之情油然而生,若是伊朗高原与华夏大地在古代有着非常密切的商贸和文化交流的话,这两大文明的尝试交融肯定会为后世留下更多精美极致的文物,对全球的文明进程产生更多积极的推动作用!</h3> <h3>人说伊朗有三宝:地毯、鱼子酱和波斯猫。地毯是排在首位的国家级特产,享有伊朗“国宝”之美誉。到了德黑兰不去参观伊朗国家级的地毯博物馆,那你的伊朗之旅就不能算是圆满。地毯博物馆Carpet Museum位于一座公园内,它的外观看上去很像是一架正在工作的地毯编织机,粗壮的“经纬线”被装饰在建筑的外立面上,显得既生动又贴切。<br></h3> <h3>这是一座3400平米的白色建筑,两个展厅永久展放着伊朗境内各个年代,各个地区保存下来的最珍贵的地毯和挂毯。一步入展馆大厅,数百件各个时期精美绝伦的地毯和挂毯就铺展在我们的面前,让人目不暇接。</h3> <h3>波斯地毯是伊朗人民勤劳智慧的的象征,也是伊朗人民文化遗产的精华。在地毯博物馆的入口处,展示了制作地毯所需的各种天然染色原料及工具,墙上还有一组介绍波斯地毯生产过程的照片。织地毯所需的原料,一般为毛料、棉质料和丝质料,每平方厘米结数在70以上,即为好的毛毯,而结数在100以上则可称为大师级的作品了。</h3> <h3>伊朗被认为是地毯编织艺术的发祥地。据考证,公元前6000年伊朗就已出现了编织地毯,而举世闻名的波斯地毯起源于波斯帝国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波斯地毯以纯手工、纯天然、永不褪色而闻名于世。</h3> <h3>波斯地毯大致分为城市风格和游牧风格两种。据说城市风格地毯是事先设计图样,以人物、故事为主题居多。而游牧风格的地毯,通常事先不做设计,而是边想边织,随意性比较大。<br></h3> <h3>波斯地毯世界第一,但是在伊朗本地波斯地毯却是分等级的。上等的地毯多出自大不里士、卡尚、库姆、伊斯法罕、喀曼夏等地,而这些地区的地毯因为各自风土、风俗的不同,故而在编织方法、色彩搭配以及图案构造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有经验的人可以通过这些差异来判断波斯地毯的确切产地。<br></h3> <h3>Monica身后的这块地毯是大不里士所产的名为《四季》的地毯,春夏秋冬的图案中各有一处波斯王朝的代表性建筑,中心橄榄形画框里坐着的是波斯原生宗教拜火教的主神琐罗亚斯德。大不里士生产的地毯以色彩丰富著称,一块地毯上常常呈现出近百种的颜色,这对于以手工制作的地毯来说工艺难度可想而知。</h3> <h3>伊斯法罕制作的地毯多为红色系背景。传说阿巴斯大帝非常喜欢中国瓷器,故而当时的波斯美术也深受中国瓷器绘画风的影响,反映在地毯的设计上就呈现了以花卉、山水为主题的图案风格。<br></h3> <h3>库姆在16世纪初是萨法维王朝的总部,因此而成为伊朗的圣城。当地出产的丝绸地毯极为著名,它以独特的编织方式、华丽的光泽和顺滑的触感为世人所喜爱,拥有着极高的声誉与身价。与羊毛地毯相比,真丝地毯要费工费时得多,一块A3纸大小的普通真丝地毯,动辄能卖到几千甚至上万元人民币,更别说精品级的真丝地毯了。想想也是,以蚕丝和羊毛的直径相比,不知道差了有多少倍,织一块普通的真丝地毯通常得花几年的时间!记得马导提到过两者的价差,好像是在十倍以上。这些展示在我们面前这么大幅的丝织地毯,价值可能都得上亿了,我们可真是有眼福啊!</h3> <h3>这一片片地毯就是一个个历史的片段,它记载着波斯古老的辉煌,道出了古波斯文化发展的演变,呈现着古老民族的多元文化,是展现伊朗人民多彩的精神世界的窗口。虽然参观时间不长,但是不虚此行。</h3> <h3>在德黑兰我们还参观了礼萨阿巴斯博物馆Reza Abbasi Museum。这是为纪念萨法维王朝伊朗最出名的书法绘画艺术家礼萨阿巴斯Reza Abbasi而建立的,1977年首次开馆,之后又陆陆续续经历了四次闭馆和开馆,最终于2000年第五次对外开放。博物馆的入口非常不显眼,两侧各有一幅古韵飘飘的人物画。<br></h3> <h3>门脸虽小,但礼萨阿巴斯博物馆的藏品不容忽视,有五个展厅,一个厅的馆藏为从公元前六千年到公元651年的萨珊王朝的文物,伊斯兰时期的展品占了两个大展厅,从公元七世纪至十九世纪;还有一个绘画厅和书法厅。这几件象牙雕刻作品非常精致,是来自于古代印度的艺术品。</h3> <h3>看着黄金镶翡翠和黄金镶绿松石的首饰,女士们很是好奇。导游说这些羚羊造型的纯金制品是妇女们用的发簪。这有点出乎想象,满大街的妇女不都是包头巾的吗?大概在伊斯兰教传入以前的波斯妇女也是不扎头巾,走起路来头上的饰品一步三摇的。</h3> <h3>在众多的展品中,特别让人惊叹于阿契美尼德时代精制的黄金宫廷器皿。原先里面应该是包裹有内胎的,但现在里面的东西已经不在了。二千五百年前的波斯人就能打造出如此逼真精美的容器,充分反映了当年波斯帝国的无比强大和富足。</h3> <h3>这些石制的、陶制的、铜制的小物件都很可爱,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我们不知道它们的用处,只是觉得充满了艺术趣味。</h3> <h3>下面物件有铜牛车、头盔和香熏等,但对那件连体的四小壶让人颇费思量,忍不住向导游请教。马博告诉我们这是挤牛奶用的,令人大跌眼镜,至今都还没想明白它的工作原理!</h3> 在陈列的古代兵器中,除了早期的火药枪之外,都是冷兵器时代用的武器和盔甲。 <h3>此外,馆藏的古代陶罐也很有特色,从它们的花纹和图案来看,起码都是公元2000年以前的物件。</h3> <h3>进博物馆时就发现墙上有一张彩陶瓶子的招贴图片,参观过程中一直在瞪大眼睛寻找,终于在一个玻璃柜子里找到了它。它是伊朗古城卡尚12~14世纪的陶瓷器皿,带有青花瓷的韵味,关键是上面的人物图案实在可爱,放到当代也是超萌的宝宝。</h3> <h3>这些伊斯兰风韵的器皿,形状和色彩都很漂亮,散发着浓浓的阿拉伯风情。虽然在别的博物馆已经见过不少类似的文物,但还是百看不厌。</h3> <h3>装饰用的瓷板画色泽典雅,图案有繁杂的花卉藤蔓和对称布置的几何花纹,若是在上海有一家用这种风格装饰的餐馆或者酒吧,一定会成为年轻人趋之若鹜的网红之地。</h3> <h3>馆里收藏的铜器异常精美,器身上密密麻麻的图案雕刻得精准细腻,就像是现在用电脑技术刻出的一样。这些陈列品中有些是借鉴了斯里兰卡的锡雕工艺,由此可见艺术的融合。<br></h3> <h3>看了以上这么多的陈列品,有些人都以为结束了,其实这个博物馆的真正的主题才刚刚开始,那就是礼萨阿巴斯的书法和画作。</h3> <h3>博物馆的绘画展厅,主要展出伊朗的重要艺术—细密画。它是一种流行于波斯宫廷和贵族圈内的绘画艺术,主要反映上流社会的生活和国家大事,包括国家间的战争、重要的会晤、宫廷事件等。由于绘画采用矿物质原料,皇家甚至用珍珠、蓝宝石磨成粉做颜料,所以细密画的色彩非常鲜艳,保存上百年也不褪色。</h3> <h3>展出的画作有点像连环画的风格,除了人物和场景外,画面里还有成段的波斯文字。伊朗古代神话《列王纪》,由当时萨法维王朝塔赫玛斯普一世(Tahmasp I,1524~1576年在位)下令制作,当时最伟大的画家都有参与其中,计有258幅细密画。因为当时萨法维王朝的首都位于大不里士,因此这部《列王纪》具有大不里士风格。</h3> <h3>1959年,著名藏家亚瑟·霍顿Arthur Houghton从富裕的法国犹太人埃德蒙·罗斯柴尔德Edmond de Rothschild手中购得这部《列王纪》,当时只有118幅细密画保存下来。1962年以来,亚瑟·霍顿将《列王纪》进行了拆分,并向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捐赠了其中88幅以逃避纳税(霍顿曾担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多年)。这之后,霍顿又先后多次对其中的细密画进行了拍卖。1990年霍顿去世后,霍顿基金会决定以1300万美元将藏品出售,但因价格过高而无人问津。英国卖家奥利弗·霍亚尔Oliver Hoare建议伊朗以荷兰画家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的画作《Lady No. 3》(因为该画作由于“反伊斯兰”而被伊朗禁止向公众展示)交换剩余的《列王纪》细密画,就这样残缺不全的《列王纪》回到了伊朗。</h3> <h3>波斯文我们一窍不通,波斯文的书法作品就更别提了。不过凭良心讲,这些伊朗历史上的大师书法确实深具艺术感,当作图案来欣赏也很有韵味。不知道书写的是些什么内容,否则拿来做服装和丝巾的图案还真不错。Monica说她要是这个博物馆的馆长的话,一定拿这些书法作品大做文章,并且版权所有,一定会发大财。真是财迷心窍,哈哈哈!</h3> <h3>在德黑兰我们原本还要参观国家珠宝博物馆National Jewels Museum,收藏有价值连城的珠宝,包括了伊朗在伊斯兰革命前各王朝皇室留下的皇家宝藏,以及强悍的波斯人从欧洲、印度、奥斯曼帝国掠夺来的珍品。可是伊朗的法定节日多多,我们在德黑兰的两天居然都因为是节日,而博物馆不对外开放。</h3> 回国后联系了先我们一期而去的导师夫妇,得知伊朗国家珠宝博物馆位于伊朗中央银行的地下金库内,参观者必须寄存所有随身携带的东西,甚至包括手机,然后还要经过几道严格的安全检查。不过二老参观后买了一张介绍馆藏珍宝的碟片,总算让我们也开了眼界,弥补了心中的遗憾。 <h3>直径46厘米、高110厘米的宝石地球仪制作于恺加王朝第四任国王纳赛尔·丁·沙赫(1848~1896在位)时期,使用了34公斤黄金制作的球体上,镶嵌着分别代表陆地、海洋和个地域的彩色宝石51300多颗,其中代表当时波斯帝国的疆域是用纯色钻石表示。恺加王朝法塔哈·阿里国王(1797~1834在位)遗留下来的孔雀太阳王宝座,上面镶有26000颗宝石。其实制作这个宝座的许多宝石原先是属于印度莫卧尔帝国,1739年,波斯国王纳迪尔沙阿出兵入侵印度占领孔雀王朝首都德里时掠回。引人注目的“光明之海”钻石,重182克拉,最初也是镶嵌在莫卧尔帝国的孔雀王座上的,后来则被镶在了波斯王朝历任君主的王冠上。</h3> 红底镶绿钻的王冠属于伊朗历史上的末代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此冠的造型参考了萨法维王朝的风格。1941年登基为王时,是巴列维自己亲手将此王冠戴在了头上。相邻的这顶绿地绿钻镶宝珠的凤冠,是巴列维在登基时为他当时的夫人埃及公主茀丝亚所佩。如今,波斯历史上的帝王均已随风而去,唯遗这些王室珍宝在人间叙述着曾经的荣耀和传奇。 <h3>更多作品:</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k8j3pr6"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十六)德黑兰的皇家宫殿</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k68ejny"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十五)梯田村庄马苏雷</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k38xnl6"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十四)萨法维王朝圣地萨非丁陵寝&amp;里海安萨利港</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k17rq8n"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十三)蜂巢村坎多万</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jyljhzs"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十二)西北重镇大不里士</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ju6evc9" target="_blank" class="link" data-link="create"><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十一)高原龙宫阿里萨德溶洞&amp;至高无上的苏丹尼叶</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jpvt6k0" target="_blank" class="link" data-link="create"><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十)古迹遍布喀曼夏</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jmxugbc"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九)点亮伊朗高原文明的苏萨古城</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jjo0csx"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八)波斯第二帝国的荣耀</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jfrmqlx"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七)波斯帝国的发祥地色拉子</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jbsnyj5" target="_blank" class="link" data-link="create"><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六)风塔之城雅兹德</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j7oq8wd" target="_blank" class="link" data-link="create"><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五)驼铃之路上的小镇和古驿站</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j331qwp"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四)伊斯法罕半天下</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ixb4dns"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三)波斯明珠伊斯法罕</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inyri1l"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二)心中天堂菲茵花园&amp;活化石阿彼雅尼村</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h1zc8dc"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本色伊朗(一)波斯古国的召唤</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