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亲的故事》(三)

天南地北

<h5>纪实文稿……</h5><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阎罗禽兽法西斯</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烧杀奸掠披人皮</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东亚共荣膏药旗</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炮楼血口阴间漆</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敌强我弱打游击</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地域空间比优势</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东江弟子顽斗志</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持久抗战收失地</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 一张张抗日的“布告”,一条条救亡的“标语”贴遍了敌后战场,东江抗日武装部队在岭南发展……</h3><h3><b><br></b></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打出地盘 显出筹码</b></h1><h3><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 战争从来就是争地盘,赌筹码。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华南地区的军事组织已经处于隐蔽的态势,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张发奎不肖一屑的宣称:华南的“共匪”已经被消灭。转眼到1946年间,中共领导的以“东江纵队”为代表的武装部队却能在华南沦陷的敌后打出一块“地盘”,时也运也,我的父母亲是亲历者:</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特殊队伍 战旗扬名</b></h1><h3> 1938年是华南地区全民抗战如火如荼的一年,中共在香港组建了“粤东南特委”,管辖三地(广州、香港、澳门)和七县(东莞、宝安、惠阳、中山、南海、番禺、顺德)的党组织,并设立军事委员会,梁广任特委兼军委书记,当时的工作方针是“坚持全民抗日的统一战线,发动人民抗日的武装力量”。曾生与周伯明、谢鹤筹等根据指示组成临时工作组,率领在香港的共产党员、进步工人及青年学生等60多人分批回到惠阳坪山,10月30日成立中共惠阳、宝安工作委员会(曾生任书记)。12月10日,惠阳县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惠阳县第二区行政委员会”在淡水成立。之前 ,各地民间的“自卫队”、“壮丁队”、“救国军”、“锄奸团”就已应运而起……我父亲的“大鹏民众抗日自卫队坝光分队”就是由共产党人策划的乡民组织,在家乡海滩打响抗击日寇登陆的“第一枪”后,随后就加入了曾生领导的“归国服务团”和“抗日游击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抗日武装就是从零星到集中,从分散到集结而形成两支比较成建制的小队伍开始的:</h3><h3><b> 1938年,正是这支</b><b>出自本地,</b><b>出现民间的</b><b>“特殊队伍”</b><b>划亮了一线天。</b>其中,由曾生领导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以海外的“归侨青年”为骨干约100多人)和由王作尧等领导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以东莞的“模范壮丁队”为骨干),在惠阳、宝安沿海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b>用父亲的话说:当时的态势是半盘散沙……</b></h3><h3><b> 1939年,也是这支</b><b>出没山林,</b><b>出手不凡的</b><b>“特殊队伍”</b><b>点燃了一扇天。</b>部队接受了国民党“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游击大队的番号,<b>用父亲的话说:当时的态势是寄人篱下……</b></h3><h3><b> 1940年,又是这支出乎意料</b><b>,出彩生辉的</b><b>“特殊队伍”</b><b>映红了一边天。</b>两大队合成“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建立大岭山区抗日根据地,取得“百花洞战斗”的胜利,击毙日军长濑大队长以下50余人,广州日军首脑哀叹“这是进攻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b>用父亲的话说:当时的态势是占山为王……</b></h3><h3><b> 1942年,还是这支出人头地,</b><b>出师有名</b><b>的</b><b>“特殊队伍”</b><b>撑起了一方天。</b>曾、王两部整编为“总队”,1943年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对外公开宣布是中共领导的独立武装部队,转战东江两岸,挺进粤北山区,建立东江抗日根据地,与此同时还深入港九敌后,<b>用父亲的话说:当时的态势是如鱼得水……</b></h3><h3><b> 1945年,更是这支</b><b>出生入死,出神入化的</b><b>“特殊队伍”</b><b>担当了一片天。</b>部队已经拥有1万多人,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华南地区消灭日军有生力量,牵制日军大量兵力的主力部队,对日、伪军作战1400余次,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俘虏3500余人,转战华南39个县、市,收复大片国土,建立了6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和游击区总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人口450余万,<b>用父亲的话说:当时的态势是翻江倒海……</b></h3><h3><b></b></h3><h3><b> 1946年,这支昔日国民党不放在心上,日本人不放在眼里</b><b>的“特殊队伍”,</b><b>如今的地盘和实力却摆到了国共的谈判桌上,竟成了两军对垒中讨价还价的“筹码”。</b>为顾全大局,“东江纵队”主力奉命北撤山东,我父母亲也成为了北撤部队中的一员,跟随部队走上战略转移的征途。此<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时矣</span>彼一时也:</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鸟枪换炮铁营盘</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革命队伍斗志昂</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江子弟船头站</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上南下指日还</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军民改编的客家山歌/整理)</h5><h3><br></h3><h3> 司令员曾生面对前来送行的乡亲父老深鞠一躬后说:<b>我们今天主动北上山东,是和平建国的需要,来日迎来新中国,我们也一定能再回广东。</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特别功勋 隐姓埋名</b></h1><h3> 在抗日战争中,我父亲除在“江南独立大队”任政治教导员外,一段较长时间是参与了东纵“秘密战线”的工作。1940年3月,广东国民党当局掀起反共高潮,部队东移海陆丰受挫,部队回合后,按照指示返回惠东宝敌后建立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这时候,游击区的生存和扩大已经到了危难时刻,我父亲被派到三支队交通情报总站任站长兼书记,组织了龙川五区、紫金县委和新丰县码头等多个新的“交通情报站”的建设,时而以“教师”身份,时而又以“华侨”、“商人”身份为掩护,后来又参与了整个“情报网络”站、点的发展和建设工作,这张不断扩大和成熟的“秘密网络”,无论是为敌后党建、部队作战和根据地的建设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策应香港秘密大营救(护送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以及国际友人)和救护盟军失散的飞行员、军事人员,发挥了积极作用……1944年,盟军转来了被救飞行员的感谢信,并主动要求和“东纵”建立共同的“情报网络”,纵队马上设立了情报处,由袁庚领导,迅速统一和扩大整个“情报网络”,南起香港,北至广州,东自潮汕,西至珠江东岸,遍布整个东江敌占区(情报站人员最多达200多人)。<b>盟军的评价是:“东江纵队所提供的种种情报,是打击日军锐利的武器,在对日作战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无论在质与量上都非常优越,而且对我们在中国方面这个组织的成功有着决定性的贡献。东江纵队的整个“情报网络”,被美军认为是“在东南中国最重要之情报站”。</b>也是由于这张“网络”的特别表现,战后盟军给曾生司令员和袁庚处长授予“特别勋章”……曾司令员当时说过这样的一段话:</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他们都是密电码</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他们都是长短波</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他们都是炮眼睛</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他们都是单线连</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献身抗战多性命</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特别功勋隐姓名</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曾司令员代表“秘密战线”的</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志们领取盟军授予的特别贡</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献勋章时说的话/整理)</h5><h3><br></h3><h3> 1996年我父亲去世时,袁庚叔叔亲自带领一群“东纵战士联谊会”的老战友前来参加我父亲的“告别仪式”,有一些同志对我父亲不太熟悉,袁叔叔说了这样的一席话:黄德明同志曾是和我在一起工作的东纵“秘密战线”的老战友、也是你们的老前辈,当年我们一起建立起东纵的整个“情报网络”,他和很多的同志都是“无名英雄”,他解放后长期在广西工作,所以很多同志对他的情况不了解,我们的“东江纵队”史料和回忆文篇都缺了他的资料,应该补上。</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特色北撤 难抹功名</b></h1><h3> 史料记载:抗日战争结束后,根据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签署的协定,东江纵队主力需北撤烟台。在以曾生为首的北撤部队军政委员会的统一指挥下,东江纵队各部及珠江纵队、韩江纵队部分骨干2583名北撤人员,冲破国民党的重重阻挠和破坏,先后集中到达大鹏湾葵涌……1946年6月30日这支北撤部队分别乘坐美军1026号、585号、589号大型登陆舰启航离开,经过5昼夜的海上航行,北撤人员克服炎热、晕船、疾病等困难,于7月5日抵达烟台,受到胶东解放区党政军领导和群众上万人的热烈欢迎……1947年8月1日东纵北撤部队扩大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编入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先后参加豫东、济南、淮海等著名战役,共歼敌19547人。“东江纵队”北撤时奉令留下的部队,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三年共歼敌25000余人。1949年秋,“两广纵队”编入“第四野战军”挥师南下,与粤赣湘边纵队胜利会师,组成广东战役南路军,为解放广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h3><h3> “东江纵队”坚持华南敌后的游击战争,贡献是卓著的,地位也是不可抹杀的。但是,在“国共谈判”桌上先是不被“承认”,实际上是不愿“放跑”;后又限时“撤离”,实际上是要达到“清除”。我们内部很长时间也不宣传东纵抗战作用和“战略转移”的意义,“文革”期间还污蔑东纵部队是“土匪部队”(近年才恢复了历史的原貌)。对此,我父亲却很平静地说:<b>谁都一样,先是发现事实,又发现事实,越来越多的事实 ,最后不可能不承认这些事实,只要还有人没死就掩盖不了事实,只要还有人活着就是事实。</b></h3> <h5></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特派钦差 绝非挂名</b><br></h1><h3> 东江纵队北撤山东后,根据我父亲“参加过地下党,适合做群众工作;参加过情报工作,适合做保卫工作;带过部队,适合做政令执行的工作”等特点,组织经过短期的“党校学习”后,把父亲调离了战斗部队,先是在总部后勤担任“保卫科长”,后又调南京军管会任“侦察科长”,特殊时期还任命为“华野对外办事处”的“特派员”。战争年代,部队在迅速发展中,机关相关部门的职能变化往往是“不明不白”,也“说不明白”,“主官说了算”和“先斩后奏”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时“特派员”的职务就应运而生,职权也可大可小,往往也是首长的一句“军法处置”,一言九鼎,政令畅通;“我任命你”,有职有权,还配战马、警卫班……我父亲走马上任“特派员”,成了执法队的“钦差大臣”,他一任命就差点“毙了”一位团长。那是部队刚解放南京,部队的纪律大体执行还是很不错的,但是部队进展太快,统筹的供给始终难以跟上,往往是执行统一的“缴获分配”政策,除“截留规定比例指标”(造册清点)外一律交公,有时来不及就交地方组织和民兵代理上缴和交接,还有不少随军支前民兵、民工大队转送而来的缴获武器、物资,均统一由野司“华野办事处”负责处理。我父亲当时就是被任命为这样的“钦差大臣”。那时部队出现了些问题,有“解放战士”为争抢“战利品”发生斗殴,某部队占领伪“总统府”后,居然将地毯剪了分给战士御寒……一次,军管会“执法队”用武力平息了一场纷争后,押来一群不服从管理的相关人员,其中还有一位团长,被执法队的连长用枪顶着脑袋,马上要“就地正法”,关键时刻我父亲给予了制止。当了解到冲突双方均有负伤,团长是来控制事态而被卷进去的,事态扩大到武器对峙,整个过程团长还是克制和配合的,制止自己的部队并主动检讨,既然“风波”平息了,我父亲指示通知双方单位把人带回。后来这事却闹到陈毅老总那里去了,陈老总也龙颜大怒,影响极坏。“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故事我从来没有听过,总觉得“不过瘾”,就问父亲:如果你来晚一步,那位团长会被“崩”了吗?父亲却很严肃地说:<b>战争中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总会发生,执法过程中肯定会处理一些人,甚至枪毙一些人,但是,我们的目的不是杀人,而是教育如何带好队伍,学会管理部队。懂得掌控部队是最难的事,也是最有教训的事;光靠“我毙了你”和“我提拔你”虽能很快解决突发的情况,但不能很好解决突出的问题;部队教育在于养成,部队纪律在于集成。</b></h3><h3> 真没想到1986年我父亲回广东在一位战友家居然又听说了当年的那位团长的一些情况,那位团长因那次“抢战利品事件”的影响太恶劣被降职处分,后来部队打福建和广东时他又连续立功,恢复了团长职务,1963年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时正好和我父亲的战友是同班同学,当他知道我父亲的战友也是广东人时,就拜托将来有机会能见到我父亲时,替他答谢当年的“刀下留人”之恩,还捎来了一句情深谊切的话:<b>活下来的战友是越来越少了,他们总念着会有再见面的一天。</b></h3> <h1>  是战争造就了军人,造就了人民军队,也造就了人民的国家:</h1><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钟山风雨起苍黄&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刀出鞘&nbsp;&nbsp;弹上膛…</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百万雄师过大江&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炮声隆&nbsp;&nbsp;响机枪…</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虎踞龙盘今胜昔&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民心背&nbsp;&nbsp;众叛离…</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天翻地覆慨而慷&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阴云散&nbsp;&nbsp;天晴朗…</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宜将剩勇追穷寇&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势头起&nbsp;&nbsp;实力够…</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不可沽名学霸王&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翻乌龟&nbsp;&nbsp;踩螳螂…</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天若有情天亦老&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撕旧符&nbsp;&nbsp;换新桃…</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人间正道是沧桑&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立宪法&nbsp;&nbsp;改朝纲…&nbsp;&nbsp;&nbsp;&nbsp;</b></p><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快书”来自“华野军歌”/整理)&nbsp;&nbsp;&nbsp;</h5><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行行统帅的“诗词”,一句句士兵的“快书”响遍了前方战场,人民解放大军部队向华南进军……</p><p><br></p><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后篇待续&nbsp;&nbsp;谢谢关注)</b></h5><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