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墨戎古寨、桃花源古镇一游!二O一九年十二月八日

沙海胡楊

<h3>  </h3><h3><br></h3><h3> 《墨戎苗寨》 </h3><h3><br></h3><h3> 墨戎苗寨即龙鼻嘴村,全村由13个苗寨组成,有17个村民小组,共1018户,5568人。位于吉首、古丈、保靖三县(市)交界处,距州府吉首20公里,距古丈县城22公里,距张家界130公里,距风凰古城80公里。该村正处于张家界至凤凰这一“黄金通道”上,焦柳铁路、龙吉高速公路、省道S229公路穿寨而过,交通便利。</h3><h3>“墨戎”为苗语,意为“有龙的地方”。墨戎苗寨的苗族风情、苗族文化艺术主要有:苗族服饰银饰、苗族刺绣、苗族建筑、苗族赶秋、苗歌、四方鼓、荡秋千、舞狮耍龙、上刀梯下火海、巫傩绝技等。</h3><h3> 墨戎苗寨被湖南省有关厅局和国家有关部委分别授予“苗族花鼓之乡”“民族团结示范点”“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3A级旅游景区”。</h3><h3> 大约五千多年以前,生活在长江与黄河中下游一带广大平原地区的九黎部落向北扩张,与东进和南下的炎帝、黄帝部落发生剧烈的武力冲突,经过长时间的征战,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在涿鹿地区被击败,蚩尤被黄帝擒杀。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开始第一次大迁徒,放弃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退回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并于洞庭湖和鄱阳湖之滨建立了“三苗国”。</h3><h3> 随着“三苗国”的日渐强大,尧、舜多次对“三苗”进行征剿。舜帝“南巡狩猎”,对不服舜帝管制的“三苗”进一步攻掠,苗族先民再次被迫向西南和西北地区迁徒。</h3><h3> 向西北迁徒的这支苗族先民,一部分融合于“羌人”,成为西羌的先民;一部分则因人口增多,耕地少,转而向南四川盆地的平原地区迁徒;有的更是穿过平原向南、向西深入云南、老挝、越南等地。</h3><h3> 而往西南迁使的苗族先民则与楚人融合,后因楚汉争霸战争,楚国灭亡,苗族又一次次的背井离乡,一部分进入黔东北地区(今铜仁一带),一部分南下广西融水,后又到达贵州雷山等地。</h3><h3> 另一部分从洞庭湖西迁的苗族先民,溯沅江经过长途跋涉进入武陵山区的五溪(雄溪、樠溪、酉溪、武溪、辰溪)一代,后来形成了史上著名的“武陵蛮”(又称“五溪蛮”)。古丈属酉溪为五溪之一部。</h3><h3> 战国时,古丈地区属楚。秦统一中国,置郡县,古丈属黔中郡。至汉,属武陵郡(其治城设今常德)酉阳县(其城设今永顺王村)。三国时,属东吴荆州郡酉阳县。自梁至隋,改属沅陵郡大乡县(其治城设今永顺老司城)。至唐,属溪州(老司城)。五代十国时,属楚溪州下溪州。至宋,属辰州泸溪郡。明朝时期,古丈属永顺宣慰使,设有四旗,墨戎为英旗。明王朝经营西南以来,朝廷与当地苗族之间冲突时起时伏。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明王朝为防苗变,始修苗疆边墙(现称中国南方长城),南起凤凰与铜仁交界亭子关,北到古丈的喜鹊营(即墨戎苗寨)。自东汉到清朝年间,古丈为苗蛮地,“改土归流”后属永顺之4保。清道光二年(1822)建置古丈坪厅,设抚民同知,辖6保,共包括228寨,其中苗寨58个,墨戎为西英保。古丈坪厅因属苗疆要地,曾与凤凰、乾城、永绥(花垣)三厅被称为“苗疆四厅”。</h3><h3> 由于统治阶级的压榨,苗族人民的反抗交替不绝,被朝廷认为“三十年一小反,六十年一大反”。清朝乾隆、嘉庆年间(1795、1796),以默戎为中心的周围苗民奋起响应和参加了湘西苗民起义的斗争,苗民义军进攻古丈坪卡,与清军激战。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古丈抚民同知汪明善听从四品拔贡许炳元主意,向老百姓加征税款,默戎苗民不堪负重、苗弁梁再拔率苗民百余人,杀进城里,砍掉了竖在文庙坡上的拔贡桅杆,抗捐抗税。民国8年(1919),墨戎苗寨周围共58寨苗民,苦于苛捐杂税,一万多人聚集九龙洞,在苗民首领龙廷九的率领下,喊出“反过朝廷、硬过衙门”的口号,进行了长达数月的抗捐罢税斗争。</h3><h3> 民国11年(1922)湖南废道制,全县行政区划为8个乡,默戎为西英乡。民国32年(1943)古丈县与相邻县调整地域管辖,调整后西英乡改称信义乡。1950年古丈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永顺专区,全县划分4个区,信义乡又改称西英乡属第4区。1956年撤区并乡,古丈设1个镇15个乡,西英乡改为龙鼻乡。1958年,全县实现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化,龙鼻乡又改为默戎公社。1966年默戎公社又再改为龙鼻公社。1984年,农村体制改革,政、社分设,社称乡、大队称村,取消龙鼻公社,新成立默戎镇至今,墨戎苗寨称龙鼻嘴村。</h3> <h3><br></h3><h3><br></h3><h3>现在的墨戎苗寨(村)大门。</h3> <h3><br></h3><h3><br></h3><h3>在建的墨戎苗寨(村)门。</h3> <h3><br></h3><h3><br></h3><h3>在建大门旁的石雕。</h3> <h3><br></h3><h3><br></h3><h3>村寨内的现代木质吊脚楼。</h3> <h3><br></h3><h3><br></h3><h3>墨戎苗村寨</h3> <h3><br></h3><h3><br></h3><h3>苖妹迎宾鼓舞</h3> <h3><br></h3><h3><br></h3><h3>苗寨长桌宴。</h3> <h3><br></h3><h3> </h3><h3><br></h3><h3> 《常德桃花源古镇》</h3><h3><br></h3><h3> 常德桃花源旅游区位于湖南省桃源县西南15公里的水溪附近,距常德市34公里。前面有滔滔不绝的沅江,后面是绵延起伏的武陵群峰,境内古树参天,修竹婷婷,寿藤缠绕,花草芬芳,有石阶曲径、亭台碑坊装点,宛若仙境。 桃花源分桃花山、桃源山、桃仙岭、秦人村4个景区,其中桃花山、秦人村为桃花源的中心,有桃花山牌坊、桃花溪、桃树林、穷林桥、菊圃、方竹亭、遇仙桥、水源亭、秦人古洞、延至馆、集贤祠等70余处景点。</h3><h3> 【桃花源古镇】,正位于中国·常德·桃源——历代官方权威认定的“桃花源”福祉之地,国家AAAA级旅游区——桃花源景区旁,1600亩规模自成一域,由中国古镇开发运营专家——重庆同元集团开发建设管理。吞沅江水色、纳潇湘灵秀、揽武陵风光……桃花源古镇荟萃武陵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齐聚“吃、住、行、娱、购、游”六大要素,独有藏风纳气的隐世格局,将成为湖湘首屈一指的国际旅游、休闲养生、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国际旅游休闲度假胜地!</h3><h3>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曾描绘过一个令世人无比向往的桃花源,据考证,它就位于湖南北部的常德市桃源县。</h3><h3>桃花源始建于晋代,到唐宋时发展到鼎盛阶段,在元代时毁于战乱,明清以后又开始复兴。历代以来,孟浩然、李白、韩愈、苏轼等大文豪都曾到过这里并留下墨宝。现今的桃花源景区内开发了桃仙岭、桃源山、桃花山、秦人村等景点,景区面积达到了150多平方公里,同时还有沅江风景线、战国彩菱城遗址、热市温泉等可供游览。如果你对那些新建的亭台楼阁不感兴趣,也至少可以享受到宁静的田园风光,那里的自然风光还是不错的,临沅江,靠群山,古树修竹遍面,《桃花源记》里所描绘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意境尚可寻觅。此外,沅江自西向东流向洞庭湖,流经桃花源风景区将近70公里,这一带的沅江既有三峡之险,又有富春江之秀,更为桃源增添了不少美景。</h3><h3> 桃花源在历史上就是中国古代道教圣地之一,有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的美益。千百年来,桃花源咸集文人墨客,忙煞古今游人,陶渊明、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牧、刘禹锡、韩愈、陆游、苏轼等都留下许多珍贵的墨迹。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桃花源、关心桃花源,1995年3月24日,江泽民主席视察桃花源并题字。</h3><h3> 1990年以来,桃花源开始了规模宏大的修复开发高潮。修复开发后的桃花源 ,有神话故乡桃仙岭、道教圣地桃源山、洞天福地桃花山、世外桃源秦人村四大景区近百个景点。每年一届的桃花源游园会,是湖南省“三节两会”的重要活动之一。</h3> <h3><br></h3><h3><br></h3><h3>桃花源古镇。</h3> <h3><br></h3><h3><br></h3><h3>桃花源古镇合影。</h3> <h3><br></h3><h3><br></h3><h3>把酒论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