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过将来打算从事什么职业吗?”“你认为什么样的职业才是你满意的?”“你对你未来的职业生涯有过什么规划吗?”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高中生的回答一般都是:读一个好的大学,工作舒适,工资高……对于职业生涯的规划,很多同学几乎没有什么认识。为帮助学生们如何认识自己的特质,对未来职业生涯有一个基本的规划,12月8日上午,富宁县第一中学邀请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的讲师唐艳婷博士来到“学而讲坛”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150多名学生和老师参加,整个过程轻松活泼,掌声、欢笑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br><br><br> <h3><font color="#010101"> 讲座由我校的政治教师杨涵主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唐艳婷博士一来就与学生互动,从小时候很多人喜欢问的“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呀?”的问题把同学们引入到了要讲的话题,询问大家对职业的理解。同学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但对于职业都有大致相同的答案:称心如意,感兴趣,有价值,还要有钱……唐老师觉得大家对职业其实都已经get了,连连感叹自己来得太对了!做一份工作,它必须有钱,没有钱就不叫职业。职业是用来谋生的,它必须有收入。“职业”的概念就这样一下子被大家轻松地记住了。</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每个主题都是一个论述的形式:明确概念,阐述道理,知道方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为强调职业的意义,唐老师讲了自己的两个极端案例:第一个是自己刚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她跑进办公室叫一个学生开电脑,说自己急着用,结果学生看了她一眼就跑了,后来遇见的时候就问学生“你什么意思?对我有意见啊?”学生把她拉到一旁很难堪地说“老师,我不会开电脑。”她说“你开主机嘛,摁一下。”学生“哦!哪个是主机?”这件事当时给唐老师的触动很大,没想到自己无意中的焦虑导致别人陷入难堪的境地。还有一次是她给学生发微信老收不到学生的回复,后来遇到学生就问“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微信也不回,要有点礼貌嘛。”学生说老家只有山上才有信号,他经常把手机放山上,等干完活上去拿手机一看信息,想回复,但时间已经不对了,回复了又会打扰老师,就没有回复了。这些都会成为大家的困惑,但是大家对自己的人生定位要明确。唐老师说,就大学来说,不管你是身着名牌还是朴素的衣服,相处于一个宿舍。我们都没有什么值得骄傲或不骄傲的,因为这些钱都是来自父母的,我们都是穷的,但我们不贫。因为我们经过学习,掌握了技能,可以在社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当然就能换回足够让你生活体面的钱,这就是职业的意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唐老师说到自己的一个学生想在毕业后去流浪,不找工作,并强调家里有钱。在唐老师看来,大学毕业后如果不找工作,那就是贫了。你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换回钱来养活自己,但不找工作你就真的贫了:没有理想,没有精神的追求,没有价值的体现!所以职业生涯规划真的很重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唐老师请各位同学为十年后的自己设计一张名片:职业、职位。同学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设计出未来十年自己的名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学生:十年后我会是一个警察、公安局长。</p><p>唐老师:你为什么想当警察?你知不知道十年后能当上警察局长吗?</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学生:我爸爸、叔叔都是警察,我从小受影响,觉得警察能维护社会稳定。</p><p>唐博士:十年后能不能当上局长你了解过吗?</p><p>学生:这个不是很了解,但我会努力。</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学生:十年后,我会是某所大学的数学老师。</p><p>唐博士:为什么是大学的数学老师?</p><p>学生:因为可以站在人类科学的金字塔顶端,为人类事业做贡献。</p><p> 这个活动主要是了解同学们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从高中就要了解职业。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后挂科,主要是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以为进了大学就可以放松自己了,老师讲的不想听,因为你不爱那个专业。有的甚至以父母的要求来转换专业,觉得某些专业才吃得香,所以我们要及早地了解自己,找准定位,不然等到了大学再来“补课”就来不及了。</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个时代的高中生是谁?是你们!你们了解自己吗?你们了解即将面对的时代吗?你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涯教育?你们的生涯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智慧?结论就是只有一个途径可以帮到你,那就是:教育!让它帮你剖析澄清你自己是谁,你从哪来,你想要去哪?等到了大四才来问“我是谁?”那你如何适应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高中生是谁?你是否足够了解自己?如果不能足够的话,你得动起来,你要告诉你自己,教育可以赋予你很多的能量,这是唯一的捷径!接受教育,获取人类最高的智慧,是你避免走弯路的唯一捷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据调查,很多人上大学和父母的想法一样,都是“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于是形成了这样的逻辑思维,考上大学就有好工作,有了好工作生活就会美好幸福,仿佛一生的命运全部寄托在“上大学”这三个美好的字眼上,而这三个字更成为鞭策和激励那些处在痛苦中寒窗苦读的学子的一剂良方。 所以很多大一学生经常挂科,就因为他们认为上了大学就意味着有好工作,从此不求上进:不上课,萎靡不振,玩游戏、谈恋爱等等,这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得到幸福,找到快乐,什么是人生。</font></h3> <p> 唐老师从自己的身份、角色来让学生理解“职业”“生涯”这些概念。借学历史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开飞机的例子说明大学生因为懂知识,有智慧,可以很快改变角色,这就是生涯的意义。</p><p><br></p> <h3><font color="#010101"> 职业生涯规划,不只是规划职业,它是我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五层需求理论【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可知,我们的需求是不能越级的,只有最低的生理需求满足后才会有往上的需求。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与</font>冯友兰先生提出的人生四大境界,其实也就是马斯洛所提的理论,并且中国人提的比马斯洛还早也更浪漫,这也就是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实现这个层面所要求的。如果仅限于吃吃喝喝,只是人最低的生理需求。我们要进入大学,学会欣赏美并成为美的一部分。</h3> <h3><font color="#010101">为让学生形象地了解”自我探索“中的”性格“等概念,要求学生紧握自己双手,再看哪个拇指在上,就可以说明人与人是不同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生而为人,我们就是要了解自己,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价值观想象与旅游结合,按你最想去的最后组合就可以大致估计你的职业倾向。</p><p> </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为了更通俗形象地理解职业生涯中的诸多概念,唐老师以大量的例子来让学生或选择或活动,在轻松的气氛中对所讲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最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测试来了解自己。</p><p> 最后的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就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不断向老师提问。</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学生:老师,未来的人工智能会越来越多,文科生是不是更难找工作了?</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 两个小时的讲座,不管是唐老师自己还是学生,都意犹未尽。唐老师表示以后还会来讲,顺便还会带自己的学生来。</h3><h3> 最后,要特别感谢唐艳婷博士的爱人小马工程师和他们可爱的两岁零五个月的小小马帅哥。正是有了家人的支持、陪伴,唐老师才会有更多的精力来做讲座,衷心祝愿唐老师和家人幸福美满!万事如意!</h3><h3><br></h3></font></h3> <h3>(图片:黄于萌 梁海游 周勇</h3><h3> 文案:梁海游</h3><h3> 富宁县第一中学文宣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