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主动脉夹层遇上巨大腹主动脉瘤———川北医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运用一站式“杂交”技术完成川东北首例该类疾病。

Doc.J

<h3>  今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b>魏蜀亮教授团队</b>在长海医院冯翔教授指导下,运用一站式“杂交”技术(Hybrid技术)为一位复杂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巨大腹主动脉瘤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该患者术后2小时苏醒,4小时拔管,标志着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技术和难度迈上新台阶。</h3> <h1><font color="#ed2308"><b>主动脉夹层</b></font></h1><h3> 主动脉夹层是指由于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从而导致一些列包括撕裂样疼痛的表现。主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出现内膜层撕裂,如果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死亡率非常高,如果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1周内的死亡率高达50%,一个月内的死亡率在70-90%之间。除此之外,即使患者得以存活,因假腔的扩大和压力的增加,真腔血管的血流量降低,则会导致主动脉所供血区域的脏器缺血。</h3> <h1><b><font color="#ff8a00">腹主动脉瘤</font></b></h1><h3> 腹主动脉瘤是在腹主动脉上一个瘤体,当腹主动脉某段发生局限性扩张,使该段血管的直径超过正常腹主动脉直径的1.5倍以上时,医学上就称之为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被称为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在破裂前通常症状不明显,一旦破裂极易导致瞬间大出血而死亡。腹主动脉瘤是因为血管扩张了,就像气球吹大了一样。它本身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是到了一定程度就非常凶险。气球吹大了会破,这个瘤子大了也会破,里边儿可是高速流动的动脉血,咱体内的血液一共就那么几升,哪里经得住这么敞开放。腹主动脉瘤患者多数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是因为扪及腹部搏动性肿块前来就诊的,少数患者有脐周或中上腹部、腰背部疼痛,疼痛的性质可为钝痛、胀痛、刺痛或刀割样疼痛。</h3> <h1><font color="#b04fbb">当主动脉夹层碰上腹主动脉瘤,他们会擦出爱的火花么?不会,他们会选择同归于尽。</font></h1> <h3>  65岁的吴婆婆,平时就有高血压,没有正规控制,6年前发现腹部有一搏动性包块,没有症状,没有处理,11月26日晚间,饭后散步,突然感胸背部刀割样疼痛,一直放射至腹部,疼痛难忍,到县医院诊断考虑主动脉夹层,转入我院,行CTA检查后诊断为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3C型)合并巨大腹主动脉瘤,且腹主动脉瘤被夹层撕裂,且心脏彩超提示主动脉中度关闭不全,心功能差,这么严重的情况,在川东北地区尚属首例,患者病情危重,腹主动脉瘤因瘤体大,瘤颈短,无法行腔内吻合,胸主动脉真腔十分狭小,且升主动脉有血肿,下一步如何处理?何时处理?同期处理还是分期处理?主动脉如此狭小,一个支架能否将真腔支撑起?术后会不会截瘫?带着一系列问题,<b>魏蜀亮教授</b>团队立即展开讨论,咨询同行专家,最终决定保守一周待水肿减轻后为其实施一站式“杂交”手术(Hybrid手术),即先在手术室全麻下行开腹腹主动脉瘤切除、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再送至介入室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彻底消除夹层假腔及真性动脉瘤。今日,<b>魏蜀亮教授</b>团队在长海医院冯翔教授指导下,牺牲周末休息时间,为患者顺利实施了该手术。</h3><h3></h3> <h3>CT提示夹层,真腔极小。</h3> <h3>CT提示巨大腹主动脉瘤,夹层累及。</h3> <h3>CTA</h3> <h3><b>接下来看一看这些精彩瞬间。</b></h3> <h3>开腹后巨大腹主动脉瘤映入眼帘。</h3> <h3>剪开瘤体,暴露瘤腔。</h3> <h3>吻合腹主动脉近端。</h3> <h3>吻合左侧髂总动脉。</h3> <h3>髂总动脉吻合完毕后,清晰可见假腔。</h3> <h3>外科手术结束后立即送去介入室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h3> <h3>造影提示真腔极小。</h3> <h3>放入胸主支架后。</h3> <h3>造影显示原腹主动脉瘤消失。</h3> <h3>回到ICU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已拔出气管插管,双下肢活动良好,无截瘫。</h3> <h3>  据<b>魏蜀亮教授</b>介绍:传统概念的“杂交”手术早在10多年前就已提出,先前多应用于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但主要是作为一种分期治疗的策略或术后的介入补救手段而使用。随后飞速发展的X线透视技术、血管穿刺技术、造影剂发明和血管腔内技术等关键医学技术为现代的“杂交”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拟其定义为:由血管介入与外科手术并结合医学影像学的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综合技术称为“杂交”技术(Hybrid procedures),又称为“镶嵌”技术。其核心内容是由外科医师使用介入器械,在一个较特殊的手术室,在影像学的指导下,结合其他常规血管外科手术完成血管疾病的治疗。过去由于人为学科拆分以及医生个人素质等原因,往往给予患者不完全治疗或不完整治疗,而“杂交”手术可以在同一单位、同一时间将外科手术治疗、血管介入治疗和及时的影像诊断一气呵成,打破了学科壁垒,体现了微创的优势,创新了医疗服务模式,给患者提供完整、系统的科学治疗,是心血管疾病领域发展的最新趋势。</h3> <h3> 感谢为此次手术做出贡献的麻醉老师,洗手、巡回老师,监护室护士老师,介入室老师以及为此次手术贡献的台前幕后的老师牺牲周末时间,您们辛苦了,希望我们这个team发展越来越好。</h3> <h3>主刀医生:</h3><h3><b>魏蜀亮教授</b>,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四川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专委会委员、南充市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擅长各种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冠心病、大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尤其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理论及临床有深入的研究,曾先后赴瑞士、美国、泰国曼谷、上海等心脏中心进修学习。对危重、疑难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有较高的水准。其手术技术娴熟,围手术期处理及临床经验丰富,术后并发症少。对普胸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造诣。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一项,主研省卫生厅科研课题一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