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虚竹子

<h3>王心刚:不是当官的料,从未整过人</h3><h3>文学故事报 石挥话剧站 1周前</h3><h3>一代影星王心刚:文革时刚正不阿不受江青左右</h3><h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影坛的男演员中,王心刚无疑是天王级的偶像。他塑造的众多“银幕英雄”,给广大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h3><h3>  王心刚自小喜好文艺,尤其对舞台表演有浓厚兴趣。进入中学后,在语文教师的带领下,他参加了业余文艺演出活动。1949年,即将中学毕业时参加了沈阳市举办的文艺骨干训练班。之后,加入东北军工局文工团(后改为抗敌话剧团),成为话剧演员,后为沈阳部队抗敌话剧团演员。1950年9月,王心刚入伍。之后,成为沈阳军区军工局文工团演员。1951年9月,成为东北军区文工团的演员。</h3><h3>1956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寂静的山林》,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1958年,出演剧情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这是王心刚从影第一次饰演反派角色。1961年,主演战争电影《红色娘子军》 。 1962年,被中国文化部评选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 。1965年,出演剧情电影《烈火中永生》。1974年,在战争电影《侦察兵》中饰演侦察参谋郭锐 。1978年,出演剧情电影《大河奔流》。1982年,凭借剧情电影《知音》获得第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h3><h3>“文革”后期,王心刚被江青等人盯住,意欲栽培成刘庆棠式的人物。王心刚从不被其左右,即便是江青下令找王心刚前去谈话,王心刚也从不单独行动,而且每次都及时向上级汇报情况。所以,在“四人帮”被粉碎后,王心刚在“文革”时期的表现很快被查清。</h3><h3>  “文革”后期,不愿做官的王心刚不得不服从调动,担任了八一厂业务副厂长。他被迫从八一厂的集体宿舍楼搬进了白广路一号的军队高干住宅楼,但他从来不享受特权,专门为他配备的专车,他很少使用。除去到外面开会,他每天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h3><h3>提起“文革”中的王心刚,严寄洲说很欣赏他一直“躲着”江青的做法:“‘文革’中,江青喜欢谁就重用谁,像刘庆棠、钱浩梁都是这样。但王心刚很正派,他一直有意地躲着江青,没有靠上去,否则,刘庆棠的文化部长就是他的了。我被打成‘反革命’后,有一次被人看押着去医院,正好王心刚也去,在小卖部那儿,看我的人不在,我赶紧跟他说了一句话:‘心刚啊,看路线不要看人!’我的意思是不要跟江青走得太近,不知道他当时懂没懂我的意思。”</h3><h3>  做了十几年邻居的老演员里坡说王心刚不是当官儿的料,做人和表演都很冷静、内敛,性格有点独来独往,从没整过人。</h3><h3>王心刚是中国观众心目中的不折不扣的美男子、大帅哥,也是电影表演的实力派、演技派。他为人正派、低调、实在,其人格魅力值得书写。他以英俊的形象、精湛的演技,为广大观众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银幕形象。王心刚是那种凡事要么不干、要干就一定干好的人。他虽然外在条件优越,但他并不固步自封,也不居功自傲,更没有头脑发热;而是谦虚谨慎,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演戏,形成朴实自然、富有激情、细腻而不失典雅的艺术风格,颇受中国观众的喜爱和推崇。他不仅演技高超,做人也非常豁达正直。</h3><h3>他从不拿自己当明星大腕,而是时时处处以一名普通演员的身份看待自己、要求自己。有拍片任务时,只要导演找到他,档期也合适,他二话不说,总是愉快地答应下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