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阿哥你慢慢走

立新

<p>  “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当心路上就有石头,碰了哥哥的脚趾头,老妹疼在心那头……”。你听过这首歌吗?这是一首红军歌曲,歌名叫《红军阿哥你慢慢走》。</p><p> 1927年,红军宣传队的战士江治华出发前,将记滿30多首红色歌谣的创作笔记留在家里,在保卫井冈山的一次战斗中,江治华牺牲了,他的家人把烈士的遗物保存了下来。上世纪八十年代,江治华的孙女江滿凤将爷爷留下的歌谣用客家山歌调配唱。200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当年中央红军长征的起点于都河畔,举办大型文艺演出,特邀江滿凤演唱了这首歌。一声客家山歌特有的开门调“哎呀来……”,即刻把人们带进了70年前的那个夜晚。</p><p> 1934年10月10日傍晚,借着夜幕的掩护,于都河上迅速架起了8座浮桥,8.6万中央红军从这里渡河,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长征路上,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突破乌江,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智取腊子口,历时367天,途径十一省,行程两万五千里,血染战衣,到达陕北时,剩下不到7千人。毛主席站在六盘山上,望着不远处的长城,大笔一挥,写下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不朽诗篇。</p><p> 长征路上最惨烈的是湘江战役和过草地。湘江战役,红军一战从8万6千人锐减到3万人,此后当地便有了“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鱼”的说法,那江水己被鲜血染红,鱼儿已成英灵。中央红军过若尔盖大草地前有2万人,7天后走出了草地,已不足万人,平均每天有一千多名红军战士倒在草地上,再也没有站起来。</p><p> 2006年,我路过广西全州市界首镇,站在红军湘江战役指挥部旧址前,对着滔滔不尽的湘江水,放开喉咙,大声唱起了“红军阿哥你慢慢走……”。歌沒唱完,我哭了,我身旁的同事也哭了。江边劳作的村民,悄无声息地看着我们。</p><p> 2008年,汶川大地震,从四川到九寨沟的路全都断绝,我从兰州乘汽车前往九寨沟,全程穿越了若尔盖草地。在草地的北端,竖立着红军过草地纪念碑,上刻有字“十大元帅九位从这里走过”。纪念碑的后面,上万名红军战士再也不能跟着他们的统帅,踏上新的征程。我站在纪念碑下,对着茫茫的草地,又唱起了“红军阿哥你慢慢走……”,我又一次唱哭了自已,也唱哭了若尔盖大草地。</p><p> 电视里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红军阿婆结婚刚3天,她的丈夫就出发了。丈夫知道这次出发是战略转移,不知何时能回来。临走时买了一个小镜子送给阿婆说:你等着我,革命胜利了,我一定回来。此后,阿婆每天起床后,对着小镜子把头发梳好,然后坐在屋前的竹椅上,静静地望着丈夫离去的小路。解放后,政府送来了烈士证书,但阿婆不相信自已的丈夫会死。每天起床后,依旧对着小镜子梳头,再静静地坐在竹椅上等待。她担心丈夫万一有一天回来了找不到家,一直固执地住在老屋,不肯搬家。我查阅了资料,阿婆的丈夫叫李才莲,是少共中央局书记,1935年牺牲。阿婆名叫池煜华,95岁时去世,等了丈夫75年。在两万七千多个日日夜夜的等待中,池煜华的满头青絲变成了白发,却始终坚信丈夫一定能回家。</p><p> 又听到了歌声“红军阿哥你慢慢走,革命胜利你要回头,老妹与你长相守,老妹等你到白头,红军哥哥你慢慢走嘞……”。</p><p> 在中国人的心里,红军不死,只是慢慢走去……。</p><p> </p><p>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衣眼看世界》</p><p><br></p><p><br></p><p>立新2019年11月28日于江西省于都县长征渡口</p><p> </p><p><br></p><p><br></p><p><br></p> <h3>长征纪念碑</h3> <h3>中央纵队出发的渡口</h3> <h3>于都河</h3> <h3>长征纪念馆</h3> <h3>毛泽东在于都旧居</h3> <h3>于都街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