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清秀壮观 气势恢宏</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著名画家张金举山水画艺术赏析</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李子喜</b></div></b> 很早就想为金举先生写篇文字,只是因为自己的诸多原因迟迟没有动笔。张金举的山水画构图充实多变,画面生动传神,他把太行山的朴拙浑厚、清秀壮观的山势用笔墨表现的淋漓尽致,读他的画,仿佛进入太行山区,那雄奇壮美、气势磅礴的太行群峰给人以力量的震撼,由此留下深刻的印象。<br> 线条是中国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绘画历史上,历代画家都很注重线条的运用,中国画家始终保持着以线为主的特点,特别强调用线,用线最能表现出自然形态与主观情感的有机融合。因此中国画中的线,不仅是反映式的描绘,而且是作者的造型能力、功力、学识、涵养、理解与感悟的结合,尤其是以书法用笔自觉地运用到绘画之后,更强化了线的形式趣味,更具备了特殊的审美情感。张金举的山水画显著特点,就是突出了线条的功能,他运用线的长短、曲直、粗细、方圆、浓淡、转折等变化和用笔的轻重、快慢、顿挫等娴熟的笔法,刻画出了山峰的俊俏、石头的灵动、物象的幽静,流畅的线条使画面无比生动,体现出画家深厚扎实的艺术功力。<br>意境是绘画作品的灵魂。画家在创作一幅作品时,首先在构图上要考虑到这幅作品要表现什么,所谓意境,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通俗点讲,也就是作家们写作时强调的中心思想。中国传统绘画意境的产生,说到底是画面气与势的营造,笔与墨的经营,实与空的置换,心与物的交融。这种境界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张金举的山水画创作注重意境的经营,他把从大自然中采集的素材,经过深思熟虑,按照画面的需要,进行了巧妙的布置,以达到气韵生动的目的。他的作品突出了清雅的感官效应,一叶扁舟、一株树木,或一景一物都传达着隽永的韵律,让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br> 历代中国画家都很注重水墨运用,唐、宋画家的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在山水画的创作上,张金举即遵循了传统水墨的运用,但有在水墨和颜色上进行了探索。笔者曾经观其作画,目睹墨与颜色的融合,然后挥笔纸上的那种色与墨产生的意想不到效果。可以说,张金举在水墨、颜色的运用确实有独到之处的。<br> <h3><font color="#010101">读张金举的作品,画面中传达出的韵味让赏画者感到眼前一亮,它仿佛引领读者走进风景秀丽的大自然中,那些带着审美情趣的艺术符号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印象海丰》是以家乡为题材创作的一幅宏幅巨制,画面清新绚丽、线条流畅,墨色圆润;在这幅八尺的作品上,一条小河蜿蜒向北流去,岸边的几株老枣树枝繁叶茂,芦苇蒹葭与几只小船相约成趣,近处几个景点建筑与远处的碣石山遥相呼应,一座古老的小石桥向人们诉说着久远的历史故事,海丰塔矗立在画面上仿佛在印证历史的变迁。在画家的眼里,家乡的环境是最美的,这幅作品也折射出画家对家乡的热爱和永不枯竭的恋乡情结。《密林深处》是画家以太行山景点为摹本的作品,画面中用流畅的线条勾出了两三棵参天大树,远处淡墨皴擦出淡淡丛林的远景,与大树相比,错落有致的村庄反而显得低矮,也由此衬托出古老树林的苍劲。画面中的线条格外老辣,在体现出画家运用线条的能力的同时,也刻画了绿树掩映的山村景色。《巷子深深》是画家再现太行山山村一幅力作,在这幅作品中,金举先生用淡墨勾勒,其线条行笔凝重,写出了石阶的古朴厚重,描绘出的山村小巷沧桑,特别是农舍的门楼,门扇木质的纹理,对联以及门楼的造型,整幅画面完整和谐,都极富有深层次的意义。《古寨英谈》是画家根据邢台英谈写生创作的作品。在他的笔下这个相传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曾在此扎过营盘的千年古寨。显得是那样沧桑,浓淡相宜的笔墨,参天大树以及古朴的村舍掩藏在幽深的山谷与苍翠的山林之间,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把淡然地矗立在青山绿水间太行深处的小村庄呈献在赏画者面前,给人以心旷神怡的艺术享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读张金举的山水画不难看出,他很注重了情景的设置,把情与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景情交融、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在中国绘画界,有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值得注意,画家的知名度往往与所在地域有很大的联系,这也是很多画家“北漂”的原因之一。同一水平的作品在大城市就很容易引起人们的瞩目,在中小城市则次之,而在县城往往被忽略,张金举或就是后一种画家。张金举的山水画可以说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但他的艺术回馈是不相适宜的。随着艺术收藏界观念的更新,人们会逐渐认识艺术含量较高的作品,无论艺术取向还是在升值潜力上,张金举的山水画作品都会逐渐受到专家和艺术界的青睐,得到收藏界的认可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翰墨园地 梅香竹青</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赏读孟德玉诗书画有感</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李子喜</b></div></b> <h3><font color="#010101">我与孟德玉老先生结识有近十年的时间,在古城海丰,这位老先生可以说是儒门饱学之士。他涉猎广泛,诗、书、画皆达到一种较高的境界;其诗词颇有唐宋之风。他的书法,运笔潇洒流畅,尊法度而有创新。更值得称道是他的画笔墨酣畅,线条及构图都有新意,深得广大读者的喜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孟德玉先生对诗歌的酷爱是从童蒙之始,用他的话说:“即承严慈之家教,亦为性情之契合。对家藏古今奇观、诗家残卷,日临夜咏。对家父读书赋闲之常习,更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情结爱起。”2010年秋,他带来四卷《德玉题画联句》送我,读后佩服之至。从哪些诗句中,我深深感到,他把写诗与漫长的人生道路结合在一起,把生活中的情节与对人生的感悟用诗词的符号记录在案,从中玩味生命中的甜酸苦辣。在他的诗词中有对亲情的怀念,有对景物的描写,更多的诗句是题画的诗作。这些诗词是孟德玉先生感情的一种抒发方式,如在《满江红》词中有这样怀念父亲的诗句:“烟台井、独树边,瓜棚里、渤海滩。听故事,封神西游不夜天。廿七虚岁乐有梦,卅六周年苦无言。碑亭幽,秋风倦蝉寂,暮钟远。”作者把36年前与父亲相处的情景和自己的忧伤心情呈献给读者,这种“碑亭幽,秋风倦蝉寂,暮钟远”意境让读者也会感到十分伤感。还有写怀念妻子的诗句:“音容在、倩魂杳,人事非、神萦绕。小栅栏,一双白鹅啼晓。青皮鸭蛋金香油,蓝布包袱银针脚。八年梦,而今千里忆,独自老。”孟老先生从画中的白鹅联想到早年妻养鹅之景及自己的怀念悄然纸上,让人读后感受到了作者对亡妻的怀念和悲伤心情。德玉先生的诗词大多以词牌或律诗为主,其诗句韵律工整对仗,意境深邃幽远,体现了诗人对古诗词文体的驾驭能力。如诗词《小重山》:“风飏电断乍秉烛,黝幽冷春月,小平屋。儿女纷纷觅趣去,凭老眼,独自扪天书。情缘有几许,构成吟与泣,谁肯顾。抄手凄切奈长幽,浩叹处,烛泪淌一书。”诗人用朴实的句子把秉烛夜读的情景描绘给了读者,同时在这首词中也向人们传达了进入老年的作者对书籍的酷爱程度,特别是“烛泪淌一书”,这最精美的诗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孟先生的诗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题画诗,这些题画诗的意境设置、诗句斟酌都相当完美,这些诗句在他自己绘画作品中起到了相辅相成的艺术效果,同时为他人画作的落款提供了参考作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书法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书法家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选择书体,表现手法诸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风格也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气质、精神风貌。这也是数千年历史积淀在书法家心灵中的高能反映,体现在线条中的微妙之处,给人以无限的遐思。纵观孟德玉先生书法作品,虽然从中很难看出临帖痕迹,但是在他的书法中,结字、点划、书态等方面均有名家的风范。他的书法结体匀称俊俏,点划细微之处蕴蓄着变化,流露出挺枝多姿、随心从化的意境。即有二王的行云流水之美,也有董其昌之萧散自然、古雅平和之气象。孟老的书法大多书写自己的诗词为主,其作品笔势连绵,流畅而富有韵致,深得收藏者的喜爱。</font></h3> 在孟德玉的艺术生涯中,最值得骄傲的是他的绘画艺术,其绘画题材广泛,以梅兰竹菊、牡丹和公鸡、丹鹤见长;同时还涉猎山水画的创作。他的绘画作品,笔墨功夫淳朴厚重,线条恣意流畅,构图巧妙新颖,深得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赞赏。他师法自然,从大自然中觅取绘画的素养,以自然界中的物象符号来抒发自己的文人情感。在中国画的题材中,梅兰竹菊被中国文人称其为“四君子”,因为这四种植物占尽了春夏秋冬,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从而展示画家的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读孟德玉先生笔下的《梅兰竹菊》四条屏,笔者心中倏然感受到画家的那种清正之气。其梅花的枝干遒劲有力,兰的色淡飘逸,竹子的挺拔,菊的清雅,无不折射出画家深厚的线条功力和水墨感觉,同时也体现出画家在生活中淡泊名利、清雅飘逸的高尚品格。画家笔下的《大吉图》,构图清新自然,画面上的雄鸡,神情悠然,一枝迎春斜伸过来,那浓绿的枝叶把春意渲染的更加妩媚,作品中线与墨块相互对比衬托,呈现出画家线的造型功力和水墨驾驭能力,整幅作品清雅灵动,给人以清新之感。孟老的山水画多以家乡的实景为摹本,无棣的海丰塔、碣石山都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他的山水画笔墨酣畅淋漓,其树木遒劲苍翠,山石皴法既有传统也有创新的笔法,画面清新自然,将自然的无限美,放情于山水间,让人在笔墨中感受到山水之乐。同时也寄予了画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赋予了山水更多的灵性与诗性,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风云碣石图》是画家以本土碣石山为题材的写生作品,整个画面以墨色渲染,以线条勾勒,灵韵而又雅致,林丛的树木,弯弯的小径穿插在奇石之间,烟岚飘渺中亭阁在山顶时隐时现,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手法将现实中的碣石山进行了诗意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中国山水的独特魅力,透过画面领略到到山水画中那种心灵远游的艺术境界。《青山溪水图》是一幅精美的宏幅巨制,画面再现了群山峻岭的奇险,山中白云缭绕,飞瀑直挂奇岭,山下两组树木相约比对,不同的画树手法增添了画面的丰富感。村庄掩映在山脚下的绿树丛中,显现了大山的雄峻奇险和神秘之感。在这幅作品中,画家用创新的揉纸之法,增加了山石的质感,再加上画家本人诗句的题款,使作品有了大气磅礴、空灵秀美之感,应该说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br> <h3><font color="#010101">孟德玉先生虽已到古稀之年,但他的艺术生命却在旺盛时期,他把艺术体验和生活感受当成创作的精神源泉,并无私地对那些在绘画领域中奋争的青年画家进行传业指导。在他的“环楼平房”中,他读书写诗,挥毫作画,享受着愉悦身心的晚年生活。在这里,我也衷心祝愿孟老身体健康,用自己的笔书写美丽的画卷,为繁荣中国的书画艺术作出贡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冷艳丽质 秀外慧中</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走近女画家张艳春的艺术空间</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李子喜</b></div></b> <h3><font color="#010101">在中国花鸟画艺术的创作园地中,有很多巾帼不让须眉的佼佼者,她们秉承着中国画的传统理念,把师法自然作为创作的原动力,用勤奋之笔耕耘着水墨的田园,为女性在中国的艺术园地中扛起了半边天空。其中鲁北有一位知名美女画家,她将中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国粹揉入绘画之中,其花鸟画品位高雅、韵味悠然,得到了绘画界专家学者的认可,她就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画家张艳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张艳春站立在艺术的舞台上可以说有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她有惊艳四射的扮相,浑厚圆润的唱腔,让很多戏迷为之倾倒。癸巳仲夏,我们一众文友在无棣聚会,期间,艳春清唱了《智斗》、《锁麟囊》两个段子,其音质圆润、吐字清晰,拖腔委婉绵长,让在场者无不拍案叫绝,冠以“京昆表演艺术家”的誉称名符其实。在艺术家的眼里,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服饰等各个方面都和绘画有着许多相通之处。京剧表演艺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以及超脱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等等,都与绘画与之相通。绘画的境界也是达到同一目的,即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所以,张艳春从京剧艺术转到绘画领域亦是在艺术范畴内的调整充实而已。正是如此,她在画面构图、笔墨的运用、意境的营造等方面得心应手,绘画技艺逐渐成熟,并且在省内外大展中获得很好的成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中国绘画艺术总是谈“笔墨”,“笔墨”就是绘画中的线和墨块的晕染。在看似简单的点、线和墨块中,它蕴含了画家用笔、用墨、用水的全部天分和功力,也表达了画家的学识和美学观,更体现了画家驾驭笔墨的能力,一幅成功的作品,其笔墨效果与之密不可分。张艳春的花鸟画线条流畅,那些线的流动借助京剧舞台表演的成分,藤萝、梅的线很有京剧中走场和甩袖的潇洒飘逸,给读者以灵动之感。在墨色变化上,张艳春巧妙地把握浓、淡、干、湿、焦,画面中植物的枝干或浓或淡,或远或近以及画面底色,都呈现出画家掌握水墨的能力。源于传统、师法自然是画家提升技艺的必然途径,为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张艳春拜鲁北老画家孟德玉为师,在笔墨技巧上得到了老先生的真传;同时她还学习著名画家李山的花鸟画精髓,名家成功的经验使她避开了绘画道路上的曲折泥泞。为使自己的花鸟画走出传统,达到一个新的层面,她走进大自然,从自然中寻求灵感,山野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观察草木之华,而取其形状摹其色彩,将物象的形与其内在的神韵融合一体,更加真实客观、深入完整的描绘对象。经过长时间的历练,张艳春的花鸟画逐渐走向了成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中国花鸟画的意境深远含蓄,有其独特性。一幅花鸟画的意境表现是花鸟画作品中画家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和画面传达出来的意境美。这种美源自生活,造化自然,情意发自主观。张艳春在花鸟画的创作中得到京剧场景的启发,并把京剧场景设置方法揉入绘画中。一场京剧在演唱达到一个高潮之时,会有一通锣鼓,演员们各自摆好姿势,这样的“亮相”会被摄影家复制出一幅精美的剧照。作为京剧圈里的行家,张艳春在花鸟画创作中很注重意境的谋划,她把花鸟画的构图、意境与京剧的“亮相”结合起来,画面中枝干、线条、树叶都布置的恰到好处,物象的艺术符号组成合理的画面,透射出既有哲理性又富有诗意的绝佳构图,营造了引发观者共鸣的绚丽画面,作品艳丽而清新脱俗,继承传统而洒脱自由,在花鸟画创作园地中得到普遍认可。</font></h3> 观张艳春的花鸟画,仿佛走进画家的艺术空间,我们从水墨和色彩的构成中看到了现实中的雅和韵,抽象符号的千锤百炼产生了画面本身的美感,演绎出现代水墨的情与趣。《红梅报春图》是一尺幅较大的作品,画面上雄壮遒劲的梅之枝干,黑白对比阴阳分明,其笔法亦有老辣的神韵,弱小的枝条线条流畅,显现出画家笔墨的能力;画面中那密密匝匝的梅花,艳而不俗,大红和粉红的渲染使梅花有了多维的层面,加上蓝色竹叶的点缀和树下一对谈情的小鸟,作品就更显得生动和富有诗意。《我爱这洁白的初夏》是画家的写生作品,渤海岸边野地里不知名的小花进入了画家的视线,那些弱小的生命在无拘无束地绽放着诱人精彩,成群的蜜蜂嬉闹其间,表现出夏天的热烈。整幅作品构图合理,意境幽远,而且题款也富有诗意,是一幅能引发读者心理产生共鸣好作品。《露水凉》是一幅描绘藤萝和牵牛花的作品,在这幅四尺整张的作品中,画家把两种植物巧妙地融在一起,体现了大自然融洽和谐的氛围。画面中的线条飘逸流畅,恣意顺畅的藤蔓显现出画家笔墨的娴熟,勾边的叶子和淡粉色的牵牛花给画面增添了诗意的空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一轮园梦月》是一小幅作品,但画家在宣纸上却绘制了大的空间,圆圆的月隐在淡淡的云后,几株竹子挺立在画面上,竹干线条流畅、浓淡相衬,竹叶也或浓或淡,显现出画家的造型和驾驭水墨能力。虽然这幅作品不大,但是,画家在云与竹之间营造了令观者遐想的空间,耐人寻味。《惠风和畅紫气东来》是作者的绘画力作,作品构图合理,线条流畅,画家把自然界中的藤萝用细腻的笔法再现给读者,特别是画面中的两对鸟儿,神态灵动,或谈情说爱,或展翅飞翔,给画面增添了生动之感。<br> <h3><font color="#010101">在京剧和艺术管理的岗位上,张艳春已走过三十多个春秋,内退后的她已开始了新的生活,以后的日子,绘画将是她另一种生活的开始,艳春是一位具有使命感与责任感和充满真情的艺术家。“漫将一砚雨、泼湿几段云”,新的时代为张艳春提供了施展艺术才华的舞台,我们祝愿她在绘画的道路上青春常驻,期待她作品更加成熟,为花鸟画园地的繁荣做出贡献。</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