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寻梦忆峥嵘—延安游摄之一:宝塔山

光明向前

<h5><b style="color: rgb(1, 1, 1);">  延安,古称肤施、延州,位于陕北南半部。城区处于三山(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鼎峙,二河(延河、汾川河)交汇之处,原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府,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革命圣地。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在多次游览革命摇篮井冈山后,就一直渴望能到延安旅游。今年恰逢建国70周年,我和老伴在深秋时节,终于成行。登上宝塔山,瞻仰杨家岭,探秘南泥湾,拜谒万佛寺……,兴致勃勃地完成了圣地寻梦之旅,全方位领略到了延安的无穷魅力。</b></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h5>宝塔山,原名嘉岭山,延安市的象征性地标,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山上矗立的岭山寺塔,俗称延安宝塔,始建于唐大历年间,宋庆历年间重建。站在宝塔山上,延安城区尽收眼底,虽已难辨昔日老城的痕迹,但延安、宝塔山仍透射着历史的厚重和红色的记忆。</h5><h5><br></h5> <h5>宝塔山山门牌坊,“延安宝塔山”为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所题。</h5> <h5>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宝塔山宝塔和延河大桥。</h5> <h5>宝塔山旧照(网络下载)。</h5> <h5>宝塔山最高处的两层阁楼式建筑摘星楼,原名望寇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镇守延州时,为观察敌情,指挥同西夏作战而修建的。现存建筑是1987年在原址上重建。</h5> <h5>从宝塔山上俯瞰经过修复的古城楼安澜门。延安城的南门城楼始建于北宋时期,原名顺阳门,清代改称安澜门。</h5> <h5>延安老城和安澜门旧照(网络下载)。</h5><h3></h3> <h5>宝塔山上古城墙、烽火台。</h5> <h5>宝塔山下现存九组摩崖石刻,称颂范仲淹和赞美宝塔山。其中“嘉岭山”三个隶书大字,高宽近4米,遒劲有力,洒脱豪放,系范仲淹镇守延安时亲笔所题。</h5><h3><br></h3><h3><br></h3> <h5>毛泽东主席“实事求是”题词也镌刻在宝塔山下。</h5> <h5>宝塔山西麓半山腰还保留着1940年10月成立的日本工农学校旧址。这是一所以日军战俘为主体的化敌为友的特殊学校,从1940年到1945年,先后有近500名日军战俘在该校接受改造,绝大部分人后来参加了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日本在华的反战组织。</h5> <h5>从宝塔山远眺清凉山、凤凰山和延安新城。</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