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共谋教师成长——吉林省郝淑霞名师工作室开放日活动暨天津教师团考察交流纪实

吉林省郝淑霞名师工作室 佟彤

<h1><font color="#010101"><b>  为充分发挥吉林省郝淑霞名师工作室的辐射作用,更好地教好用好钻研好统编教材,2019年12月6日,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明珠校区召开了吉林省郝淑霞名师工作室开放日活动。25位来自天津东丽区两个共同体的校长和道德与法治老师,会同工作室第一批、第二批成员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吉林省郝淑霞工作室与天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统编教材研究”考察交流。</b></font></h1> 教学展示 <h1><font color="#010101"><b>  教师的成长始于课堂。首先,郝淑霞名师工作室为本次活动提供了两节精彩纷呈的研讨课。</b></font></h1> 付玉娟激情燃梦 <h1><font color="#010101"><b>  第一节是郝淑霞工作室成员付玉娟老师讲授的九年级上册第八课第二框《共圆中国梦》,它是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国情教育专册的落脚点,是对整本书的总结升华。付老师以自身求学追梦,知识改变命运为例导入新课。以“认识一个人,走近一个梦”、“探究其中理,寻找圆梦径”、“担起明日责,共圆中国梦”三部分为课堂线索,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合作探究学习为学习方式,用真人、真事、真物、真理、真情与学生真交流、真互动,师生共同演绎了初中课堂版本的《我和我的祖国》!</b></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  付老师的课传递了中华文化力量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使学生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国家价值紧密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寄语未来,助力祖国发展,共圆中国梦。付老师授课表现出来的激情和精神深深吸引并打动学生,使同学们在领略知识魅力的同时提高自己实际能力。</b></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  付老师的板书设计巧妙切题。一艘扬帆起航的梦想号巨轮,满载着学生们的未来寄语,满载着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一路乘风破浪,虽路途遥远,但众志成城,代代接力中定能抵达民族复兴的目的地。</b></font></h1> 孙佳妮托物明礼 <h1><font color="#010101"><b>  第二节是郝淑霞工作室成员孙佳妮老师所讲授的七年级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课礼仪嵌入之《从吃穿住探寻浩瀚的中国礼》一课是东北师大附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个校本化精品课程之一。孙老师以小组合作探究为课堂形式,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让学生发挥探究精神、合作学习、精彩展示,学生与老师间的互动水乳交融,和谐共生,课堂精彩纷呈、高潮迭起。</b></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  中华传统礼仪,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精髓。孙老师以探寻、展示、践行为主线,带领着七年级21班的同学们去领略、追寻、品味古老的中华传统礼仪散发的高雅之美。正所谓吃中国饭、穿中国衣、居中国屋、做一身正气的中国人!</b></font></h1><h3></h3> <h1><font color="#010101"><b>  在情景模拟、礼仪修炼环节中,孩子们将学习到的礼仪知识学以致用,发言积极踊跃,在老师的巧妙追问中不断的出现灵动的课堂生成。</b></font></h1><h3></h3> <h1><font color="#010101"><b>  最后孙老师做了精彩的课堂总结,引导同学们认识到,礼仪是大国主宰的规则和文化,要更多的学习中华传统礼仪,并将其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世界发光发热!</b></font></h1><h3></h3> <h1><font color="#010101"><b>  精彩的课堂吸引着听课的老师们,瞧,他们听得那么专注,记得那么详细。</b></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  两位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各具特色,或稳重,或鲜活,或深厚,或新锐,彰显了师大附中教学改革的多元和深入。巧妙的教学设计,精致的课堂呈现,娴熟的掌控技艺,顿时圈粉无数。</b></font></h1> <h1><b>  听课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进行激烈的研讨。大家各抒己见,探索多种途径的教学方法,共同斟酌更好的教学方式,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b></h1> 专家引领 <h1><font color="#167efb"><b>  教师的发展臻于理论。下午一点, 在“礼仪天下”礼堂内,郝老师向天津同行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引发的思考》。</b></font></h1> 讲座第一部分 <h1><font color="#010101"><b>  讲座的第一个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正在发生。首先,郝老师从来自省内外学科教师的困惑入题,向天津同行介绍了吉林省思想品德名师工作室联盟的四次实践,以及刚刚结束的吉林省首届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名师课堂” 教学活动。历次教学研讨活动不仅是教师们对课程的追问和思考,更是对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核心素养的践行与升华!时代需要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b></font></h1> 邓持梅老师微论坛 <h1><font color="#010101"><b>  接下来,就天津同行提出的问题,工作室第一批成员代表邓持梅教研员和第二批成员代表佟彤老师分别做出了自己的解答。</b></font></h1> <h1><b> 邓老师,是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针对“如何提升自己来应对不断变化的教材内容和庞杂的知识体系”这一问题,她首先分析了当前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凸显的两种困境,号召大家转变知识观,实现学科品性,并从教研员的视角,建议大家进行有高度地备课,建构知识框架,突破教学重难点。</b></h1> <h1><b>  她给出的具体建议如下:</b></h1><h1><b> 1.做到“三读”:读通,读懂,读透,从整本书到单元再到课和框,体现整体教学策略。</b></h1><h1><b> 2.做到“三个研究”:研究教师用书,关注思维导图;研究单元、课、框的导语,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研究具体的教学内容,弄清每一个问题的内涵。</b></h1><h1><b> 3.做到“三个学习:学习统编教材全国培训资料,领会编者意图;利用“人教教研”平台,学习实验地区教师教学经验;学习省内外优秀教师先进教学策略。</b></h1> 佟彤老师微论坛 <h1><font color="#010101"><b>  佟老师针对“如何处理活跃的课堂与务实的课堂之间的矛盾?”这一困惑,结合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她认为二者并不矛盾。她从自身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强调知识点落实的务实型课堂里合情合理地加入活泼元素、激趣策略,就是实用型活跃的课堂。她从提升课堂教学活力的角度,对教学素材的搜集、利用,介绍了自己的经验。还提供了数个活动设计、情境教学、能力提升的教学案例,以此说明活跃的课堂一样务实,务实的课堂不排斥活跃。</b></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  就这些话题,郝老师结合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博士提出的“虚假学习、浅层学习、深度学习”三类教与学的比较,对照虚假学习下以灌输给学生教材中的直接答案为己任的教学目标,让我们不由得审视自己的教学,现场爆发出一阵阵会意的笑声。对于常规教学下的沉珂痼疾,大家意识到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做出改变。</b></font></h1> 讲座第二部分 <h1><font color="#010101"><b>  讲座的第二个部分是面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怎么教?</b></font></h1> <h1><b>  好学生、差学生是校园里最常见的标签。郝老师抛出一道思考题:什么样的学生是最差的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说,是道德品质恶劣的;有人说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还有说家庭教育缺失的,学习成绩完全提升不上来的……郝老师笑而不语,给出了于漪老师的名言——教师的真本领是把最差的学生教好。礼堂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陷入了沉思。致敬时代的楷模,感受榜样的力量。于漪老师用行动演绎了教育大家的风范。</b></h1> <h1><font color="#010101"><b>  有教无类。身边的榜样——郝老师跟大家分享了她在尝试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践课。讲诚信的话题时,让孩子们把每个人关于诚信的思考问题写到黑板上,然后大家一个一个解决、擦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当任小老师组织学习,由青涩到自如,学生实现了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郝老师的教育理念是从让学生“知道”到让学生“乐知”“善知”,教学生学做人;从关注“课本”、“学生”到关注时代、关注社会;从教学生“懂道理”到引导学生“追求真理”。</b></font></h1> 讲座第三部分 <h1><font color="#010101"><b>  讲座第三个部分是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我们怎么考?</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 </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  郝老师提供了东北师大附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蓝本,作为省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郝老师站在理论制高点上,唯其高,所以视野开阔,定位准确,方向明确。</b></font></h1><h3><br></h3> <h1><font color="#010101"><b>  在讲座的最后,郝老师提出殷切希望:成为有信仰、有情怀、有境界的有品德法教师。教学品位从“对”的教学提升为“好”的教学,教学境界从教书“背书”提高到育人“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学做真人。</b></font></h1> 深度互动 <h1><font color="#010101"><b>  开放日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上午做课的两位老师来到现场,为天津同行答疑解惑。</b></font></h1> <h1><b><font color="#010101">  天津同行的问题包罗万象,诸如:</font>平时的常规课堂是怎样的?小组合作是如何运用的?平时的教学是怎么准备素材的?学校的课时安排?优势和特色自评……<font color="#010101">被天津校长赞为“老”老师的两位年轻教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谦虚诚恳地交流成长道路上的经验。</font></b></h1> <h1><b>  两位教师成熟稳重,睿智得体的回答,引起一位天津同行的强烈好奇心。他问到:“你们拼搏上进的动力来自哪里?”孙老师回顾了她的成长历程,总结道:“是郝老师的辛勤付出和信任鼓励,让我们不敢懈怠。”</b></h1><h1><b> </b></h1> <h1><b>  思想在分享中丰富,情感在掌声中交融,整个考察活动更加充盈,更加丰沛。</b></h1> <h1><b>  一天的开放日活动让大家受益匪浅,与会天津同行和工作室成员表示,通过本次交流学习活动,大家开阔了视野,创新了思维,拓展了思路,为今后的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大家决心,在传统中转变,在创新中应变,2020年,我们充满梦想继续前行,追求高品质教育,做有真本领的教师!</b></h1><h1><b>&nbsp; 有德不孤!</b></h1> 活动反思 <h1><b>  一日学习,终身受益。会后,吉林省郝淑霞名师工作室的两位老师记录下来感想感悟,表达了所有参会人员的心声。</b></h1> 池北一中 耿红珍 <h1><b> 点亮心灯,做好引路人<br></b><b> ——学习心得</b><b><br></b><b> 寒冬料峭,从长白山几经周转,再次来到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明珠校区,再次感受到工作室优秀成员充满激情的课堂,再次见到了我敬爱的郝老师,聆听到她关于核心素养的思考,让我体会颇深,受益匪浅。<br></b><b> 今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地阐明了开好思政课的长远意义,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事关党和民族的千秋伟业,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通过这一天的开放日活动,我初步体会到作为一个思品人,该怎样落实立德树人,点亮学生的心灯,做他们成长的引路人。<br></b><b> 第一节付玉娟老师的《共圆中国梦》用黄大年老师的事例贯穿整节课的教学,运用视频、材料等方式让学会感悟爱国、敬业、自信、实干等力量,让学生体会我们应同祖国同进步,与时代共成长,这样的一个过程,如同初春小雨,润物细无声,这样的思品课,以事体情,以情感人,才能培养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建设者和接班人。<br></b><b> 第二节孙佳妮老师的《从吃穿住探寻浩瀚的中国礼》,分为探寻篇、展示篇和践行篇三个篇章,从吃穿住三个方面特点彰显出尊重、和谐、团结、秩序等中国传统文化,老师清晰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精彩的展示让这一节课大放异彩,用这样的方式,引领学生成长为一个明礼诚信的中国人。<br></b><b> 这两节课体现了思品课立德树人的内涵,下午郝老师的讲座中提到的三类学习的比较让我心惊,是啊,从事思品教学十余年,还停留在虚假学习、浅层学习的阶段,怎能不心惊?新时期核心素养要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时代在变化,学生在变化,我怎么能不变?通过聆听郝老师的讲座,今后的教学中,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变:<br></b><b> 1.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未来的教师一定是要有专长的”,新教材八年级下册是法律专册教材,在其他学年也有法律的知识点分布,郝老师提到了“我的法律知识储备不够,上课时不敢放开”确实是我有时会面临的问题,从今天起,我应该加强这方面专长的学习,做一个敢放能放的老师。<br></b><b> 2.面向全体学生。于漪老师说:“教师的真本领是把最差的学生教好。”在培训会现场,我们思考了什么样的学生是最差的学生,郝老师告诉我们要像对待“珍宝”一样对待所谓差的学生,就没有教不好的,关注全体学生,是为人师的基本要求,现在看来,也是我的“修练”目标。<br></b><b> 3.关注德育教育。思品课堂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学做“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好老师,努力教学生学做人,关注时代,关注社会,追求真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br></b><b> 感想很多,思绪很多,这些只是一点感悟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感谢郝老师举行开放日活动,让我们身在偏远地方仍接受新思想的熏陶,感谢邓老师带我去听课、学习,让我有机会成长,希望经过实践的历练,能有幸成长为“有品”教师,点亮学生的心灯,成为他们成长的引路人!<br></b><b>&nbsp;</b></h1><h1><b>&nbsp;</b></h1> 池西一中 张维环 <h1><b> 参加活动学习反思<br></b><b> </b></h1><h1><b> 12月6日,我参加了吉林省思想品德名师工作室联盟“基于核心索养视域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研讨活动,听了东北师大明珠学校付玉娟老师《共圆中国梦》和孙佳妮老师《探寻浩翰的中国礼》两节课,下午郝淑霞老师做了专题讲座《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引发的思考》。对我触动很深,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怎样上好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摆在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面前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活动后我也反思自己的课堂-----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到底是不是能真正起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比付玉娟、孙传妮老师的课堂自己更加感到教学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br></b><b> 付玉娟老师《共圆中国梦》自己的成长经历和黄大年一生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情感,一节课教师和学生处于共生的情感世界。在讲授中加入谈话,入情入理入生活。让学生走入课堂并打动吸引学生,引发学生思考。融入合作探究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能力,在对话中有现场生成的火花,贴近学生。孙佳妮老师《探寻浩翰的中国礼》的课亦如此。都主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并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r></b><b> 我们如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变被动为主动,厌学为乐学。我们要做到的是不能唯知识而上。平时由环节导引而程序化、形势化的教学跳不出传统思政课的知识为主的教学。所以我们要促进学生的深度的学习,注重知识为载体的关键能力的培养和价值引领,上出思政课的品味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值观真正突出德育学科的优势,把知识逻辑、生活逻辑、生命逻辑三者结合起来,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明确我们的落脚点,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人。还要转变知识观,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如何教,一定要体现我们学科的品行。打造有品课堂(&nbsp;有吸引力、有人情味、有正能量),目的不是让孩子会应对考试,而是唤醒他们生命自觉、点亮生命之火。<br></b><b>&nbsp;</b></h1>

老师

学生

学习

教学

课堂

教师

教学方式

工作室

郝淑霞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