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之缘

王庆和

<h3>吉他之缘:</h3><h3> 当初要不是鹦鹉牌吉他遭外商退货,恐怕我一辈子也不懂古典吉他,</h3><h3>说来全是缘分,</h3><h3> 1975年天津乐器厂出口的一批吉他,因为质量不合格遭退货,而乐器厂没有现金发不出工资,只好每个职工发一把吉他抵消工资,有幸我同学的表哥就是乐器厂的学徒工,每月工资18元,那把鹦鹉牌吉他上的标签写的价格是18.3元,正好抵了他的工资。</h3><h3> 这位表哥把吉他给了我的同学孟令奇,小奇把吉他给了伯光,伯光知道我有点音乐细胞(只会简单的吹笛子、口琴而已)又把吉他给了我,就这样几经辗转,这把抵了工资的吉他最后转到了我的手里,从此揭开了我与吉他的大半生的缘分。</h3><h3> 1975年文革还没结束,什么事情都要问一个阶级立场的时代,你怀里抱着把吉他,满大街的人看你都不顺眼,特别是我们街道里的大爷、大妈们,一看见我抱着吉他,气就不打一处来,(你这倒霉孩子,学点嘛不好,非得玩这个玩意儿。)</h3><h3> 当初得到这把吉他连定音都不知道,我骑着自行车满天津市各个书店找有关吉他的书籍与教材无果,最后是在天津音乐学院旁边的书店里,看到一本书里只有一页介绍吉他的历史及各弦的定音,我就把这本书买了下来,后来才知道这本书原来是一本名著《柏辽兹的配器法》,应该是作曲系的必修教材,我的交响乐知识也是从这本教材里得到的, 那个时代没有教材,知道古典吉他的人也不多,我感觉是老天给了我一件神器,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渴望得到,同事杨子给我借来一本卡路里教程,只限三天,我一天就把整本谱子抄完。</h3><h3> 后来上了大学,就把吉他放下了,直到大三那年,看到学校乐队里有人弹吉他,我问同学董壮你们乐队是不是买了吉他?他说是啊,可是没人会弹,我说你能不能借来?他说借来干嘛?谁弹啊!我说你就借来吧,当晚董壮就把吉他拿到宿舍,我就给他弹了一段卡路里练习曲,董壮当时眼睛就亮了,王庆和原来你会弹吉他,他一翻我的枕头下面,全是音乐方面的书籍,一下子像是发现新大陆一样,拉着我一路小跑去了学生会,从此学校乐队多了一个弹吉他的。</h3><h3> 1980~1981那两年,经常参加学校的文艺活动,北京市高校也经常有汇演活动,我这把半拉子吉他倒是去过不少有名的舞台,中央音乐学院、北展剧场等等,最难忘的是中南海怀仁堂的演出,这是去的最高大上的地方了,那时每次演出完回到学校后,学校食堂都会给参加演出的学生加餐,大家在一起尽情的唱啊、跳啊,毕竟是年轻的时候精力旺盛。</h3><h3>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基本就放弃了吉他,直到2003年才又重新捡起吉他,后来认识了深圳的吉他圈子里的各位,才真正的认识了古典吉他,同时也跟各位学习了很多正规的演奏方法,对于触弦、发力、放松以及有关琴本身的相关知识都有了重新认识和提高。</h3><h3> 玩了这么多年的吉他,总想为吉他做点有益的事,这个想法已经在我心里酝酿了许多年了,一开始不知道做什么,由于我喜欢玉石翡翠,有一天突然灵机一动,何不把玉石打磨成旋钮,装在自己喜欢的宝琴之上?在这个动机驱动下,自己通过近三年的反复试验,反复选料、相料、切割、打磨、抛光等等,历尽艰苦最终磨制成型几种款型的吉他旋钮。</h3><h3>有和田玉、翡翠、玛瑙等,总算了了一个心愿。</h3><h3>喜欢的可以联系我:18028470642</h3><h3>或微信联系</h3><h3>见下图:</h3><h3><br></h3> <h3>南红玛瑙</h3> <h3>翡翠</h3> <h3>和田玉</h3> <h3>翡翠</h3> <h3>蚕丝玛瑙</h3> <h3>冰种玉髓</h3> <h3>蚕丝玛瑙</h3> <h3>全部带轴承,</h3><h3>以宝石琴钮结缘各位琴友。</h3><h3>谢谢各位!</h3><h3>[抱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