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学以致远——第十一届悦远教育小学数学“创意课程与教学”研讨会

@

<h3>  2019年12月6日,第十一届悦远教育小学数学“创意课程与教学”研讨会•潍坊专场在潍坊瀚声学校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改课”推进“课改”,以“课程”超越“课堂”为主题。非常有幸来到潍坊瀚声国际学校开始了为期三天的数学研讨学习活动。</h3> <h3>  12月6日,大会在小学数学资深编辑、《小学数学教师》特约副主编陈洪杰浪漫、幽默的话语中拉开序幕。陈主编以风趣的讲话为大家讲述数学可以不一样。数学可以很理性,也可以很浪漫,可以很枯燥,也可以很好玩。</h3><h3>  12月6日上午,首先由潍坊市潍城区小学数学教研员苏桂芹老师讲解了什么是数学戏剧和数学戏剧的经验分享。</h3> <h3></h3><h3> 接下来欣赏了由光正实验学校和潍州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们带来的精彩的数学话剧――《社会主义新农村》《韩信点兵》,孩子们用新颖的话剧形式对老生常谈的鸡兔同笼问题、物不知数问题进行了演绎和讨论。这两个问题是生活中的数学难题,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采用话剧形式,让孩子们在排练过程中对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让数学思考真正发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社会主义新农村》</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韩信点兵》</h3></font></h3> <h3>  潍坊外国语教育集团圣基分校王志华老师和她的学生们给我们带来了一节生动的数学阅读课《数学的奥秘——比》,孩子们通过阅读,发现各个方面都存在着黄金比,并做出了精美的展示。数学阅读可以深入了解数学知识,感悟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美。</h3> <h3> 最后,特级教师、潍坊数学教研员孙俊勇老师带来了一堂精巧的数学课。</h3><h3> 通过阅读“三只小猪建房子的故事”,让学生自主找出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而解决问题。整堂课中,我们不难看出,孙老师非常重视孩子的思维过程,并不只是答案。</h3> <h3>  就这堂课孙俊勇老师进行了《数学阅读,从有趣到有效的》的分享与总结。孙老师提到:“数学课本不应成为数学教学的全部,在课本之外,学生需要更广泛的数学,而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需要在阅读中锻炼和提升。”如何做到“有趣”?绘本,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如何做到“有效的”学习?引导孩子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学会提取信息,挖掘隐含条件;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培养学生推理、计算能力,能准确进行数学表达。</h3><h3> 孙老师的课发人深省,让我受益匪浅。</h3><h3> 下午的学习,在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师的分享中开始。</h3> <h3>  刘德武老师七十多岁了,跟孩子互动起来幽默风趣。 刘老师的《可能性》不走寻常路。教学内容以之前学习的数的运算和角的认识为主体,打破课本以摸球游戏为内容的传统方式,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进行知识整合。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知在游戏中存在可能性,我们的数学中,日常生活中都有可能性。教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让师生们受益匪浅。</h3><h3> 随后,刘老师以《知不足与不知足》为题,与在座老师们探讨了关于教师发展的问题,不知足是指教师在工作中的进取精神,良好的工作态度。知不足是知道和能发现自己哪里不足,好的课堂是学生完全参与、全神贯注、积极主动的。老师应该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更要锐意进取,做到“不知足”!</h3> <h3>  杭州学军小学特级教师袁晓萍老师以绘本故事《软糖666》引导的数学课同样给老师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h3><h3> </h3> <h3>  整堂课中,无处不体现着一个观点:激活学生数学阅读的思维层级的递进,让数学阅读从“理解式”走向“思辨式”。这堂绘本课,让老师们忍不住思考这句话:孩子不是不擅长数学,也许是我们的打开方式不对!</h3> <h3>  12月7日上午,潍坊瀚声国际学校的李宝森校长以“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引领学校发展”为题介绍了271教育集团的核心理念,把“没有学不好的孩子”当作教育信念,在培养孩子智商的基础上,致力于发展孩子的情商,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h3> <h3>  潍坊市瀚声学校老师朱晓琼带了数学绘本课《发现故事里的秘密》,以“奶奶的红裙子”这个故事贯穿始终,让孩子在故事中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为孩子们学习小数部分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h3> <h3>  特级教师,江苏兴化市教研员郎宏坤老师更是让老师们充当了一回小朋友,体验了一把游戏中的数学课堂,感受游戏在数学课堂中给学生带来的乐趣!</h3> <h3>  “寻找加勒比宝藏”,“百数飞行”“智围多边形”“动物排排站”,四个数学小游戏,参与的老师们玩的热火朝天,听课的老师听得津津有味。借助可穿行其中的方格毯,让老师们在一系列游戏活动中拓展对用数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从数学教学角度来看,这一系列数学游戏是将数学问题转化为游戏活动的规则和内容,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主动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运用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h3> <h3>  下午是数学绘本的学习,首先是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汤卫红老师带来的《过去的人们是怎么数数的呢?》 ,课堂上问题导入:数字可以用来干什么?接着提出问题:在很久以前没有数和数字,过去的人们是怎样数数的?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跟随哈利波特回到古代,在活动中让学生穿越时光隧道感受古代人通过一一对应体验是如何数数的。探究将人类记数的历史以儿童喜欢的方式融入,体验符号背后的文化智慧与创造。</h3> <h3>  台湾“超脑麦斯”首席讲师王圣昌紧随其后。</h3> <h3>  课前老师先和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课堂规则,学会尊重同学。课堂上,通过阅读《“无限”和穿小红鞋的我》这个绘本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书“无限”,进而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h3> <h3>  最后是台北教育大学教授,台湾教师最高荣誉“师铎奖”获得者钟静教授的讲座《数学绘本的阅读与教学》。钟教授指出,提倡数学阅读并不是要取代课堂教学,而是希望通过这种途径告诉教师和父母,不要硬生生地塞给孩子数学知识点,学好数学最重要的是孩子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的“数学力”。如果数学问题是以有关学生生活的事物为线索和背景呈现出来时,那些讨厌数学的学生会慢慢喜欢上数学。</h3> <h3>  12月8日,为期三天的小学数学“创意与课程”研讨会步入尾声。查看今天的安排,真是星光熠熠,必定是一场豪华盛宴。</h3><h3> 果不其然名师们展示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优秀课例,精彩的预设与生成,适当的点拨与启发,以及一场场精彩的讲座,让人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的生活化和艺术化。</h3><h3>  上午的时间交给了焦建利教授和吴正宪老师。</h3> <h3>  焦建利老师的讲座让老师们受益匪浅。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精彩而又充实的授课内容,博得了在场老师们阵阵热烈的掌声!“被逼着背过三五十五的小女孩”让大家明白传统的教学方式某种意义上说对孩子们是一种“摧残”。</h3><h3> 关于“什么是好课”,焦建利老师提出以下五点:1、有趣的课堂就是好课堂。2、有效的课堂就是好课堂。3、高效的课堂就是好课堂。4、生成性的课堂就是好课堂。5、互动与参与式的课堂就是好课堂。这些看法为我们课堂设计的方向提供了指向针。</h3><h3> 焦老师在报告中提到这是个技术无处不在的时代,我们所处的是个开放的教育世界,在这个时代和学校有关的所有元素都需要被重新定义。现阶段我们面临的情况是:我们知道的孩子知道,我们不知道的孩子可能也知道。“要给孩子一滴水,老师需要有一桶水”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学生,如何去应对课堂面临的挑战,是我们一线教师急需思考、解决的问题。</h3> <h3>  万千小学数学老师心中的“女神”吴正宪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运算的复习》,以计数单位为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抓住数学本质,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计数单位的角度理解加减乘除的运算。吴老师在课后的讲座中强调,她的这节课在传递一种信号:教师的教学要抓住数学本质,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h3> <h3>  </h3> <h3>  下午,唐彩斌老师带来了《从相遇到相见:行程问题综合应用》。这是一堂行程问题综合练习课,唐彩斌老师的课堂极为开放,在一个问题情境——正方形草坪中,展开“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分类探究,并在探究中自主归纳,得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唐彩斌老师没有在孩子们总结出数量关系后骤然结束这节课,而是巧妙的设计了逆向问题,并带领孩子们接受更多挑战,层层深入。</h3> <h3>  最后是罗鸣亮老师的精彩课堂。负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节课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三个话题,让学生有理地表达,有效地对话、深层地探究,促进学生更具深度、广度地思考负数的意义,把“说理课堂”演绎得淋漓尽致。</h3><h3> 整节课中,罗老师并不过多地干涉学生的思考和想法,而是不断地微笑、递话筒,让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h3> <h3>  通过本次学习,我感受到每一节专家们的课堂处处自然中流露真情,幽默中激情生动,生成中启迪智慧。原来,数学如此多元,如此无边界;原来,数学如此深刻,如此耐挖掘;原来,数学如此质朴,如此易亲近。</h3>

数学

老师

课堂

学生

孩子

游戏

学习

问题

特级教师

潍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