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梦想的我 <h3> 一株百合虽然生长在悬崖绝壁上,却始终坚信自己一定会开花。野草嘲笑她即使开花你也一样是一株野百合。多年以后那株野百合却塑造了一片百合谷地,让一对对情侣在那里漫步见证爱情的甜美!是啊!作为城关教育人,如果心中没有像野百合一般的执着梦想,又怎能在城关教育这片沃土上留下自己的一片天地。因为我们拥有教育的梦想,因为我们怀揣广博的爱心,才能潜心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用自己的智慧之心开启孩子的学习之路,点亮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道路。20多年以来我始终走在语文教育的路上,在这条道路上留下了一点点痕迹。然而一个名师的成长并非偶然,这一路走来在她身边总是站着一些学长,前辈,同行,朋友,另人始终难以忘怀!
记得1996年的那个秋天,作为城关区语文骨干教师的我第一次在西北新村小学进行一节展示汇报课。我执教的是二年级的诗歌欣赏课《蒲公英的种子》。当时时任畅小的校长张嘉惠非常重视我的这节汇报课,学校派出有经验的老教师组成一支团队陪伴我在校进行试讲磨课。上课那天张校长还鼓励我说:“小张,别紧张大胆去上!你一定行的!”上课的情景我也记不清了,但只记得一节课下来手心里全是汗!好紧张啊!当时的评委之一就是我们的教育前辈,原城关区教育局教育科科长陈宜彦。刚上完课陈科长就走过来对我笑着说:“小张啊!课上得不错嘛!就是这妆化的有些浓啊!要严格要求自己啊!我们要身正为范吗!”我听了也忍不住差点笑出声来,刚才紧张的心情一下放松了。就这样在张校长的鼓励和培养,在畅小老师们的共同推动下,我一步一步走向了语文教改的前沿!使我不断成长由一个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学子成长为语文骨干,学校年级组长语文大教研组长市级语文骨干!2003年光荣获得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奖。<br></h3><h3> 2006年充满阳光和美丽朝气的李建萍校长来到了畅家巷小学。那一年城关区教育局正在筹备三百双千的教师队伍建设,第一届城关区名师评选正在进行中。记得那我们语文组老师正在会议室进行班主任工作论坛。我发言的题目是“信任、诚恳、合力——谈班主任工作的小妙招”。正在我情绪激昂满脸通红地发言完毕后。李校长主动坐在我身旁,她微笑着对我说:“艳玲,今天的发言很精彩,你是个充满激情的语文老师,语文课也上的很棒。怎么样区上正在评选名师,想不想报名参加?”我听了先是一愣,紧接着支吾着说:" 校长,想过,但又不敢,怕自己没有资格?”“怎么没资格?我看你这么有激情不试试怎么行?好好想想你还年轻要敢于拼一拼。”回到家里,那一夜我辗转难眠,是啊,自己才36岁虽说这几年带孩子做公开教学少了,也读书少了,但扪心自问自己并没有停止教学研究的步履,为什么不趁着好时机自己把自己逼一下!</h3><h3> 从那时起开始准备报名参赛. 首先是选课准备,研究教材备课备学生,设计教学方案。接着在学校教研组内试讲、磨课。那段时间连儿子也顾不上管,李校长还为我专门请来了甘肃省小语协会省上特级教师谢瑞老师来为我指导。记忆犹新的是在一次刚刚上完课和谢老师共同研究板书设计后。满头白发和蔼可亲的谢老师拉着我的手说:“小张啊,要努力啊,你是赶上好时候了有这么好的校长支持你,你一定能评上名师,要珍惜机会啊!”</h3><h3> 带着前辈的嘱托,带着李校长的期望,带着畅家巷全体老师的鼓励。我参加了城关区第二届名师的评选。虽然名次没有排在前面,但总算是尘埃落定不负众望。</h3><h3> 是啊,名师的成长并不是偶然。在她身后站着多少人默默地付出与支持。感谢您张嘉惠校长,感谢您李建萍校长,感谢您尊敬的前辈谢瑞老师,感谢你们所有畅小的老师们,感谢我最亲爱的永远支持我的畅家巷小学。我将不负你们的期望与使命,永远前行在城关语文教育的路上。……</h3> 工作室的诞生与我们的相遇 <h3> 独木难成林,孤掌难成鸣。红杏一枝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只大雁要远行,即使目标高远也总是孤单难行。一群大雁排成一字,互相支撑互相坚守,一路欢笑即使路途再遥远而一路的风景却很美。</h3><h3> 2013年的4月,正当杨柳发芽吐绿,安宁的桃花正开,什川的梨花悄悄争艳时,一群来自不同的学校,因为心底怀揣着教育梦想的她们走在了一起,走进了“张艳玲名师工作室”这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他们是以畅家巷小学魏宏顺、陈锐锋、张春梅,史静雅为代表的具有超强智慧充满经验的中年教师;还有来自城关区薄弱学校的充满教育灵性与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廖黎黎、张嘉丽、王娣、崔瑜等11人。 尤其是来自安乐村小学的廖黎黎和来自拱星墩小学的张嘉丽是主动在微信群里与我相识主动联系的我,我内心充满感动,为两位年轻教师的求师心切而深深感动。</h3> <h3> 2013年的教师节前夕,她们在畅家巷小学的会议室里与我见面。我们进行了工作室的首次碰头会。一起制定了我们的学习制度,研修制度。大家共同畅想制定出工作室的建设方案和三年的工作目标以及我们的教育愿景。</h3><h3> 2013年11月工作室开展了“诊断课堂”的青年教师大练兵活动。廖黎黎老师执教了《孔子拜师》一课,张嘉丽老师执教了《猫》。两节都是三年级的语文阅读课。课下学员们共同评课说课,大家的语言总是那么坦诚,各抒己见,议论纷纷。</h3><h3> 2014年的4月,正是桃李芬芳,迎春满园的季节。工作室迎来了“精讲巧练,智慧语文”的观摩研讨活动。本次观摩课有领衔名师张艳玲与徒弟廖黎黎同课异构执教《可贵的沉默》。还有张春梅老师的说课《老人与海鸥》。这次活动我们还邀请了省上教育专家王毓新老师和区教研室穆健老师的光临与指导。整整一天的活动,上午三节听课,下午的专家点评虽然紧张但很充实,也获得了王毓新老师和穆健老师的好评。</h3><h3> 一路前行,工作室已成为大家联系的桥梁,成员们个性不同但追求一致,智识有异但心里相容。读书交流中的思想碰撞,研讨课中的精益求精,课题研究中的潜心思索,高效课堂的破茧尝试……工作室更像成员们成长的咨询室,在每一位教师知识拓展,业务增长和能力提升方面发挥着 力所能及的积极作用。在语文魅力的感召之下,我们一路前行,一起走过多少刻骨铭心的日子。一起学习,交流,切磋;一起实践,反思,磨课。理念在碰撞中焕变,激情在交流中升华,策略在实践中创生,智慧在磨课中迸发。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营养,更有智慧的启迪和温馨的幸福。<br></h3> 我们的送教活动 <h3> 作为城关区的名师工作室,我们不仅肩负着引领青年教师进行学科专业成长的责任,更承担着辐射薄弱学校影响薄弱学校共同提升教研水平的任务。工作室成立以来,曾跟随兰州市教育局金钥匙导师团的号召去皋兰山二营小学送教,也曾几次来到永登县内的小学送教。值得回忆的是2017年的年底,我们应薄弱学校城关区东岗小学的邀请,带领我的团队来到东岗小学送教。那天寒风习习,天气严寒。一进校门,学校领导班子早已在门口迎候。那天魏校长外出学习还没有回来,学校副校长和主任们热情接待了我们。走进干净明亮的会议室,热腾腾的茶水端了上来。简单寒暄后进入了主题。工作室廖黎黎老师为她们送上了一节四年级的阅读课《牧场之国》,张春梅老师为他们执教了一年级绘本故事《狼大叔的黄焖鸡》。课后主人和执教的老师们一起来到会议室共同评课,气氛热烈,大家议论纷纷。表达了对语文教学课的思考,名师张艳玲老师还做了关于“中年级阅读课中读写结合方面的建议和思考”。整个送教活动坦诚自然,真实有效。对东岗小学的语文老师们带来了有意的收获。<br></h3> 学员成长,勇创佳绩 我的精英队员张春梅的故事 <h3> 我始终坚信:每一个孩子是一粒种子。我愿意把自己的热情化作一缕阳光,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甘甜的雨露和肥沃的土壤,使每一粒种子都能充满勃勃的生机。这是工作室最杰出的学员张春梅老师的教育格言。从2003年调任畅家巷小学以来,她始终充满热情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充满智慧的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扎实有效的完成学校教科室的工作。对待工作兢兢业业,自己本身又带班主任工作,还承担学校教科室工作。经常加班到深夜,学校里第一个到校的总是她,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的也是她。<br></h3> <h3> 又是一个周末的下午,下班的铃声已经敲响,却见教导处的灯还亮着。我缓缓走进二楼教导处,推开门,偌大的教导处空荡荡的只有她还在电脑前埋头敲打着。我亲切地打招呼:“梅子,这么晚了还忙吗?儿子也不要了吗?”她转过身微笑着看着我,疲惫的眼神显得有些朦胧,我轻轻走过她身后,不经意地用双手揉捏着她发硬的肩膀,唉,最近她老喊脖子疼,一定是颈椎不舒服给她揉一揉也许会轻松多了。她再次转过头笑着说:“谢谢师傅,师傅辛苦了。”我紧接着问她:“怎么创兴杯的说课比赛不参加了?你的《老人与海鸥》说课稿准备得怎样?”她苦笑着说:“师傅,最近太忙了教导处一大摊子事呢,哪有时间准备课啊?我还没认真看呢。”“不行,再忙自己的业务不能丢,我要逼着你进步,再忙也得挤时间看课,要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吃透教材,揣摩你的教学语言。你好好准备,下周我请王毓新老师给你听一听指点一二。”“遵命师傅,一定好好准备。”“我先走了,你也忙完早点回家啊。”</h3><h3><br></h3><h3> 虽然压力大工作忙,但张春梅的进步却是飞速的。从她执教的《祖父的园子》、《人物描写一组:小胖墩与嘎子》、到绘本故事《狼大叔的黄焖鸡》、《老人与海鸥》。几年的磨炼练就了她吃透教材和挖掘教材的本领。她的课越上越精彩,越上越成熟。6年下来获得了许多奖励和成绩。2015年获得兰州市教科所表达类教学系列比赛二等奖;《老人与海鸥》获得全国创新杯阅读教学说课比赛一等奖,魅力银奖;2016年绘本教学《灰姑娘》获得省教科所“儿童文学阅读教学”一等奖;2015年省级规划课题“小学生作文自改能力的有效策略”通过鉴定;2017年的省级课题《班级小干部轮换制的行动研究》结题。如今的张春梅老师也是城关区教育界成长起来的精英。2018年她又光荣的评选为“城关区名班主任”。<br></h3><h3> </h3> 潜心读书,慧心写作 我的得力弟子廖黎黎与张嘉丽 <h3> 刚刚上完一节语文课,我还沉浸在孩子们激动地各抒己见表达中。“老师我认为鲁迅先生真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总是那么帮助,你看他都不怕脏的为那个车夫洗脚包扎伤口。” “老师,我认为正像他的名言中说的,他真是一个横眉泠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式的坚强的人”“老师,……”意犹未尽,手机响了,打开微信,原来是那个最富有情感的小徒廖黎黎发来的短信“师傅,天冷了你多穿衣服,别感冒了。”“师傅,别太累了,最近血糖值怎样?”每当听到这些知心的话语心里总是暖暖的。</h3><h3> 小廖老师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老师,她热爱生活,爱好写作,喜欢周游世界。他的课堂总是充满情感让人意想不到。从她执教的《孔子拜师》、《可贵的沉默》《牧场之国》到《女娲补天》。每一节课都是情意满满,语感强烈让人难以忘怀。通过来到工作室这几年的锻炼自身业务素质提升很快。也获得了一定的业绩。 她是教育硕士,兰州市教学新秀,县区级骨干教师、城关区优秀教师。曾获得第32届创新杯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说课一等奖、甘肃省青年教师下水文比赛一等奖,兰州市骨干教师优质课一等奖。散文《微尘里的婆罗花》获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我是教师”征文比赛一等奖。</h3><h3> 她还是个文学爱好者,喜欢把工作、生活中的点滴用文字记录下来。利用三年时间,她将平时参加工作以来所写的文字进行了整理编排,出版了个人第一本诗歌散文集——《夜雨兰山》。这本书,是她的诗和远方,是她对自己职业的升华。 今后,她将会不断书写,为语文,为教育,温润淡定,做每一抹绿色上润物无声的甘露。</h3><h3> 张嘉丽,第一次见她,那颗小虎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热情大方总是说话不断。但却是我最喜欢的学员。因为她是第一个从网络上自己打听认识我,要参加我工作室的青年教师。2011年至今一直在薄弱校拱星墩小学担任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如今已经成长为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及年级组长。 </h3><h3> 2016年6月做课《乡下人家》荣获城关区第十三届教学新秀;《带刺的朋友》荣获2018年全国第49届创新杯说课比赛一等奖;2019年11月获得城关区骨干教师荣誉称号。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区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多次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br></h3> 团队新建,砥砺前行 <h3> 6年以来,我们始终相守教育的梦想,做城关区最好的语文教师,做一个让学生爱戴家长放心的好老师。6年的教研与学习研修活动,我们坚持每月一次的“金点子分享”例会,每学期一次的“教学成长课”的观摩活动,我们坚持外出学习培训向专家请教。我们坚持读书,实践,反思,碰撞,提升的教研理念。</h3><h3> 2019年的秋天,工作室重建。我们又迎来了新鲜血液和新的力量。她们是畅家巷小学的热爱语文教育的中年教师张调霞,曹觐,陈丽君老师。还有来自团结新村小学的陈华,徐恬,张丽莉老师。还有支教中的有缘人张掖路小学的陈奇老师。还有两位同工同酬的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老师,畅家巷的王雅君,团小西校区的候姣娇老师。还有来自盐场堡小学的苏文欣老师和梁丽娜老师。现在工作室共有成员13人。我们的力量更强大了,追求教育梦想的信念更加执着。</h3><h3> 2019年的11月在畅小温暖的会议室里, 13名成员相聚在一起召开见面会。张艳玲老师做了工作室的三年规划方案,重新制定了我们的学习制度,读书制度和研修任务。张老师亲切的笑容,和蔼的态度让老师们没有了拘束。她们一起进行了第一次的朗读表演,真是各显身手,魅力无穷。朗诵会结束后,张老师布置了假期的学习任务和读书要求。要求每位学员利用假期阅读两本教育名著,撰写一篇语文教学总结。从下学期开始要试着制定自己的三年业务成长档案。坚持每月完成一篇教育日志。<br><br></h3> 做树的事业 <h3> 有人说花的世界是芬芳迷人的。果的世界是甘甜纯美的。而我更看重树的世界。因为尽管到了最严寒最刺骨的冬季,它却把根牢牢扎进深深的泥土里,在一整个漫长的冬日里积蓄营养,等待来年春天才孕育生命。因为它始终相信,不管冬天多么漫长春天总会来到。只要春天一来,树根会马上吐露新芽,抽枝展业,长成一棵繁茂的大树。回想自己27年的教学生涯,我始终追求树的梦想。因为我相信只要是一株拥有梦想的小树苗,如果放在城关教育这片肥沃的泥土中,他就会成长为为人类带来绿荫,为人们服务的苍天大树。<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