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从一个人的默默无闻<span style="line-height: 1.8;">,到一群人的大步向前,一辈子,一件事。教育常思辨,常思新,</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新”即新颖、创新、推陈出新,亦是“新体系”它给我指明了方向。</span></h3> <h3>参赛课《推荐一个好地方》,孙琰艳老师。</h3><h3>板块一:分享交流,多角度推荐。</h3><h3> 课前习作通过PPT图、文、声并茂,展示了哈尔滨的美食、冰雪、美景。同学们推荐的好地方:旅游胜地、游乐场、雪乡动物园等,一花一世界,一城市一公园,一步一景皆是好地方。你想推荐哪里?美景、人文生活、还是美食,第一次训练说话,老师给出格式参考:我想推荐(古镇),我的理由是这个古镇很美/这个古镇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h3><h3>板块二:范文引路,学推荐方法。</h3><h3>出示范文图、文、声并茂展示哈尔滨美景,引导学生分析,说出文段中打动自己的地方,并板书跑道、小桥,健身等,得出写作密码:理由充分、特点介绍清楚。</h3><h3>板块三:当堂习作,小试身手</h3><h3>训练学生写片段要求推荐理由说充分,特点介绍清楚。</h3><h3>板块四:微讲评习作,回放课例再次修改</h3><h3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写完后,一学生自己读,他人评价提修改意见。再次展示剁椒鱼头的范文,引导学生提意见,分析从色、香、味三个方面写清楚,再次全体修改习作。</h3><h3><br></h3> <h3>参赛课:《我的名字》 <span style="line-height: 1.8;">陆彩萍老师</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板块一:猜名字</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知道我是谁吗/陆老师/温柔/你是个机灵鬼/会猜/会看/会观察。从哪看出来的?并画上概念图。陆老师给人的感觉亲切自然,温柔大方。</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板块二:说名字</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引导学生并展示名字的概念图,然后老师说自己名字的由来,陆彩萍着重名字彩萍,关于早产儿一年后报户口的故事,以及原本叫翠萍为什么又换成彩萍,让思维导图由抽象变得具体接着让学生彼此间说自己名字的由来,老师随机点评。</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第三版块:写名字</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写名字就如何写的问题,老师再次展示了姓名的思维导图,告诉学生要做到言之有序、言之之有理、言之有物等方法指导,重点写出名字中所蕴含的故事或所寄托的希望,有详有略,重点把握姓名中的“名”,条理清晰,重点要突出,名字中某个字可能有一段故事,寄托了父母的希望。写完后点评学生的范文并借助概念图帮助学生梳理存在的问题。接着陆老师展示了女儿《赵亦越说赵亦越》的范文,让我发现其实写作也是有模式的,比如范文引路寻找写作密码,比如二次写作,又比如写段成篇。陆老师的课堂始终如一――煽情,调动积极性。</span></h3> <h3>参赛课《我想对您说》 奚安陆老师</h3><h3>奚老师课堂上是个温婉可人的大姐姐,非常亲切,声音特别甜。</h3><h3>PPT展示之前的书信,复习书信格式并且改错。然后播放孩子们生活中比较典型的几个场景/孩子发高烧爸爸妈妈细心照顾/爸爸沉迷于游戏没空辅导我作业。激发兴趣/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说出父母逼我写作业的场景/送我去辅导班的场景,面对此情此景我们要对父母感激、建议、劝说。如果你不敢当着父母的面说时你可以写在信上。</h3><h3>学习父母艰辛的片段,回顾《慈母情深》,对片段集体评议/突出环境描写/体会母亲的艰辛。同样也是范文引路发现写作密码:不管是场景还是细节描写/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真情实感。</h3><h3>学生自主习作片段,第一次写清楚事情经过部分的场景或细节;第二次写你对爸爸妈妈表达感激或者建议或者劝说,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老师示范评改/学生自主修改。结课:你的家因为你的这封信会变得更加幸福。非常温暖,有爱的老师,虽然有些环节我不是很懂,但是我很喜欢这个老师上课的feel。</h3> <h3>参赛课《小动作成就大文章》 操德胜老师</h3><h3> 通过资料介绍了解这是一位特级教师,还是深圳市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于是对这节课很是期待。</h3><h3> 出去透了口气回来,发现讲台上居然站着一位如此年轻帅气的男老师,“哎,估计又是一位徒有其名的老师”,“咦,声音好有磁性”。</h3><h3>鼓掌欢迎/有序入座/打招呼/拥抱/宽大的臂膀/动作体现素质/,从你们爱写作吗?直奔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一招――小动作成就大文章。</h3><h3>板块一:品读动作片段,体会动词的准确性</h3><h3>PPT展示《景阳冈》武松打虎片段,学生读/试着填写动词,品读感知体会动词/揪住,提起(体现力气)……发现写作密码用词准确,将动词写清楚。然后老师演示拿书的不同动作(拿拖捏翻放)体会用准确的动词来表达。</h3><h3>板块二:范文引路,体会动词的连贯性</h3><h3>品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片段,比较两段文字表达效果的差异性,找到写作密码:连贯性的动作描写能够让动作更具体。老师演示喝茶让学生来说说发现了哪些动作(拿、揭/掀、品)让动作有画面感,然后老师PPT展示喝茶可能要用到的动词,让学生练习写片段。</h3><h3>板块三:范文引路,对动词进行修饰</h3><h3>学生读写的片段,老师评价“动词用得是多,感觉老师喝茶像机器人,是因为第三招没教”,来看大屏幕,展示《狼牙山五战士》英勇歼敌片段,好在动词前后的什么?――修饰语。找到写作密码:对动词进行修饰会让动作更具渲染力。学生对“老师喝茶”的动作进行描写修饰。</h3><h3>板块四:总结秘诀,运用秘诀</h3><h3>总结动作描写――明确秘诀,再观察两位学生扳手腕(1~2加油~气氛活跃,充分调动积极性),再展动词,写片段。</h3><h3>操德胜老师用他幽默,诙谐的评价语让课堂充满智慧的火花。</h3> <h3>苏州有园林,苏州有丝绸,如今苏州还有了新体系作文。漫漫教育路,孜孜常思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