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很多“新巩义”人恐怕不知道化肥厂。</p><p class="ql-block">我是化肥厂长大的孩子。</p><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是1970年化肥厂建厂初期招进的第一批青工,他们那一代人在劳动生产的同时也在厂子里立业成家、结婚生子,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了化肥厂和那个火热的时代。</p><p class="ql-block">厂子位于县城东南,当时还没有桐本路,今天桐本路宇华小区(含桐本路路面)、桐本路网通公司大楼及家属院、建设路南段紫荆花苑小区,是当时化肥厂的生产区。那时候也没有杜甫路,建设路在化肥厂处就向东转弯了,这里是县城通往东、西、南三个方向的交通要道,80年代初就建了县里第一个加油站(今天仍在运营的建设路加油站)。建设路路西是化肥厂生活区,1993年修杜甫路(当时叫南环路),生生把化肥厂生活区切成两半。杜甫路建设路交叉口西北、西南两侧有六、七栋化肥厂家属楼,北边到建设路中国石化加油站以南,是当时化肥厂的生活区。今天杜甫路建设路路面下是化肥厂的生活区大门、还有球场、大水房(洗衣房)、茶炉房以及一栋家属楼和一排东西向的平房等,杜甫路北侧还有我们难忘的大礼堂(大食堂)。现在锦江商务别墅区位置是原来化肥厂地上五层地下一层的职工大楼(我们俗称大五楼),当时非常气派,加上地势高,从县城往南望去,非常醒目。</p><p class="ql-block">现存和化肥厂大五楼差不多同龄的就是还“健在”的火车站附近老豫联厂区(一电厂)的五楼了,都建于1970年代(从两个厂的建厂年代可以知道,化肥厂的大五楼更早些),一电厂老楼应该算是巩义保存不多,现状最好的现代历史建筑之一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算是化肥厂的“老人儿”了,从记事儿起就在长辈们不怕苦不怕累、奋力建设“四化”的高涨热情中浸淫成长,他们都是从全县各村选派的优秀青年或军烈属子弟,还有一些来自省内和上海、山东等地知青,他们心底淳厚,充满热情,以业务精、贡献大为荣;他们辛勤工作,看中名誉,以偷懒算计、占公家便宜为耻。和我母亲同龄的女工阿姨们,甚至以早结婚为耻,厂里二十八九岁甚至三十多岁才结婚生子的女工比比皆是。他们每天听着铃声匆忙上班下班、做家务、照顾老人孩子,终日忙碌工作,行色匆匆,难得清闲。我长大后对待工作奋不顾身、无私无畏的劲头或应溯源于此。</p><p class="ql-block">化肥厂是县里自办的集体化工企业,69年筹建、72年1月投产。厂子占地规模虽比不上省化工和手拖厂,但也是县里重点企业。小时候厂里有广播室、医务室、理发店、小卖部、有自己的幼儿园、还有专门的电影放映员,职工之家里还有很多棋牌设施,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回家,厂里大喇叭放着新闻,大礼堂们前蹲着一溜边吃饭边聊天的工人叔叔伯伯们(那年月的食堂可没有桌椅),格外亲切。</p><p class="ql-block">印象中厂里“形势”最好的时候是八十年代中前期,我上小学、初中阶段。总有那么几回,正上着课,班主任没有任何征兆的进来宣布:化肥厂的孩子即刻回家,下午不要来上学了。我懵懵懂懂和同伴回到家,家长都笑了。那时候化肥一度紧俏脱销,一到农忙施肥时节,各式各样的卡车、拖拉机、架子车、小推车,从生产区厂门口排到生活区门口还不算完,厂里各家各户不常联系的亲戚朋友也都找上了门。学校则用这种方式向厂里“对话”,希望能获批化肥,解决老师的实际需求(当时很多老师家在农村有责任田)。学生家长中有厂长、销售科长、生产科长,一见孩子回家,啥也不说,装上一大卡车化肥亲自送到学校去了。厂里效益好的时候,年终给职工发过最时髦的风衣、羽绒服、皮鞋、羽绒被等等各种各样的物资,其实那也是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春风吹透内地时。</p><p class="ql-block">1990年前后,种种原因造成化肥积压滞销,厂里的工人听外界说巩县化肥厂的化肥“掺杂使假”时义愤填膺,其实哪里是什么掺杂使假,主要是设备老化导致成品质量和肥效不高。由于企业自身包袱大,转型困难,数停数开,几经坎坷,1998年化肥厂正式破产。</p> <p class="ql-block">我在化肥厂长大,随着厂子的兴衰先后换过三次住所,小平房、四层小楼、五层家属楼,前两处都已埋在现在的建设路和杜甫路地下了。我们与时代一起成长,化肥厂子弟中也走出了许多优秀人才,散布全国各地,留在巩义的也有不少供职于重要部门甚至领导岗位。还有一些职工在下岗分流后焕发第二春,开辟了很好的事业。现在的化肥厂家属楼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卖出、租住户也有一部分,但楼里还是有不少老职工。虽然与我现在上班的地方只隔了一条马路,因为父母从那里搬出有十多年了,我很少走进它。</p> <p class="ql-block">忘不了化肥厂的大礼堂:在电视机尚未普及的年代,有专人管理每天在那里放电视。年节活动时,大礼堂张灯结彩,有大会、有演出,好不热闹。</p><p class="ql-block">忘不了化肥厂食堂的油条:冬天的早上,在家喝了稀粥,然后拿着粮票、菜票去食堂买两根油条边走边吃着上学,油条面香、油香、入口软香,热气腾腾,太香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忘不了化肥厂的大操场:每当看到幕布张起时,我们赶紧回家搬凳子占座,在那里看了许许多多精彩的电影,还目睹聆听了许多大人喊叫和孩子哭闹。</p><p class="ql-block">忘不了操场边那一排笔直的杨树,找两棵树距、粗细适中的树,让树帮我们撑皮筋,可以和小伙伴痛快地跳一个下午。</p><p class="ql-block">忘不了开水房的烟囱,每天看到它吹响冒白气的时候,把家里的暖壶拿去全部灌满。</p><p class="ql-block">忘不了生活区大门里的那条坡道:每天从那里出入经过,我在那个长坡上循序渐进学会了骑自行车。</p><p class="ql-block">忘不了生产区的化肥场(堆):偶尔陪上夜班的妈妈去生产区,在雪白呛人的成品化肥堆上爬上爬下,看着场地里灯火通明、人来车往,一片生产繁忙的景象。</p><p class="ql-block">忘不了生产区的澡堂:那个其实没多大的大池子,几个简单的淋浴头,还有两张极为简陋用来换衣服的苇席床,以及用木板和轮胎胶皮自制的日式木拖鞋。就是管澡堂的阿姨有点凶。</p><p class="ql-block">忘不了化肥厂里那些叔们、姨们,他们正值壮年时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和一言一行,让我感受到火一样的激情、干劲儿与活力,让我更加无比坚定的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最美好最伟大的时代。</p><p class="ql-block">忘不了化肥厂里的一起玩耍长大的小伙伴们:燕儿、玲玲、苗苗、春静……不知道他们都还好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19.12.7</p><p class="ql-block">之所以叫《化肥厂2》,是因为2017年7月我还写过一篇《化肥厂》。</p> <h3>化肥厂生活区大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