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访名师

王永刚

<h1><b>  王安平老师祖籍安徽省萧县人,自幼喜爱武术,学过少林拳、形意拳、八卦掌。1958年师从北京意拳名家王斌魁先生专修意拳,在这期间他又阅读了在关佛、道、儒、医、武等有关著作,同时遍行中国大江南北进行考察、学习、切磋,悟出了“大道至简至易的意拳气功”和“中华浑圆功”,把治病、健身、医疗、气功、武功融为一体,其代表著作有《意拳气功》、《修真心语》和《中华浑圆功》。1994年年近六旬的王安平选择江西南昌湾里,作为修建“武术气功浑圆山庄”的基地。1996年山庄初建成,王安平隐居此地进行意拳气功(浑圆功)的学术研究。</b></h1> <h1>  九八年四月二十日,单位组织大家到上海、杭州旅游,期限十天。我没有去过人间天堂的杭州,很想去西湖,看断桥、看雷峰塔、寻觅白娘子的芳踪。可是十天的假期对我来说太难得了,参加建行工作十几年了,这种机会太少了。我更想去南昌,全国闻名的意拳大师王安平老师在南昌创办的浑圆山庄,更是我早已向往的地方。</h1> <h1>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呀!我一咬牙,决定去南昌。单位领导和爱人都不同意我去,一人出门千里独行,让领导和爱人都不放心。我说我多年的练武保护自己没有一点问题,我又常一人出门,经过耐心做工作,领导和爱人才勉强同意我去。就这样,我千里独行一人来到了历史名城南昌。</h1> <h1>  浑圆山庄位于南昌西郊,美丽的梅岭之上,山庄景色很美,如一幅迷人的粉彩画,但我却无瑕欣赏如画的美景,兴奋的是终于来到了早已向往的这一方武林静土,见到了闻名全国的意拳大师王安平。不顾旅途劳累,刚到山庄我就在学员班里站起了意拳里的浑圆桩。从上午九点开始站起,我一动不动一下子站了近三个小时,让那里的学员们很惊讶,一下子对我另眼相看。</h1> <h1> 山庄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很多,对武术的共同爱好,对王安平老师的崇拜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武术爱好者走到了一起。初次见到王安平老师,王安平老师独特的相貌让人称奇。</h1> <h1> 王安平老师约1.65米的身高,体量适中,六十多岁的人了,看上去像五十刚出头的样子,两眼炯炯有神,奇特的是他宽阔的前额正上方发际间长有半个鸡蛋大的一肉球,一派仙风道骨,如一世外高人让人过目难忘。</h1> <h1>  王安平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浑圆桩的要领后,学员们各自都站起了浑圆桩。开始人很多,一个小时过去了,站桩的人减了一半,又一个小时过去了,还有四五个人在坚持,天气也开始变得炎热了,慢慢地只有我一个人还在坚持站桩。王安平老师出来后看见我还在用功,主动问了我的过去练功情况,对我的毅力大加赞赏。很快我的情况被浑圆山庄的三个教练了解,他们都想与我交流一下,互相取长补短。我的个性也不喜张杨,多年的交流切磋经验告诉我,出门在外应与人为善,不能争一时短长。初到此地我更应谨慎为好,但我也不能错过这次很好的交流学习机会。为此才有了下面的故事。</h1> <h1>  刚到山庄头一天,不习惯那里的饮食,晚上到山下饭店吃饭,碰上珠海的梁羽生(这位老兄与香港写武侠小说的梁羽生同姓同名,为此好多小女生误会了还找他签名)和海南的林杰比我早一天到山庄,也在此吃饭。我们三人很快就聊熟了,很巧的是三人相隔一岁,我最小,我先做东。约好每晚都要聚餐一次,轮流做东。一直到离开山庄我们三人都形影不离,梁兄现在还有电话经常打来。</h1> <h1>  这种感觉真如同水浒里义字当先,梁山结义一般。山下学员班住宿条件较差,两位老兄让我晚上住到山上他们的房间里,三人边聊边与我简单切磋了一下。我一出手两位都很佩服我的功底和敏捷的身手。第二天两位老兄就到处为宣杨,说山庄来了位武林高手,想找教练比武。山下三位教练听说了此事,也作好了与我切磋的准备。我埋怨两位老兄多事,两位哈哈大笑,没事,就是要镇镇他们,我们对你很有信心。</h1> <h1>  我很低调,在学员班里对三位教练很友好,对切磋一事只字不提。第三天早上,我让功力最好的陈敬梓教练教了我五形功里的熊形。我很快就掌握了动作要领。随后我们聊了一会,就友好地搭起了双手。我们俩练功的地方东西长,南北短,我身后一米多远就是近五米深的沟。俩人用的是推手里最激烈的散推手,很快俩人动作越来越大,越来越激烈,你来我往,我以守为主,以柔克刚,不论陈敬梓如何发劲,我都随手化解掉他的攻势,但丝毫不敢掉以轻心。我感觉陈的功力很好,功力应在我之上,但技术有点不足,经验也欠火候。大约推了十多分钟,陈由于发劲过多体能消耗过多,气喘嘘嘘,我面不必色,有刃有余。两人休息了一会,就刚才的技术问题作了一番探讨的交流。我对陈的功力和发劲大加赞赏,陈对我的柔化技巧推崇备至,两人谈得很投机。中午梁兄与林兄作陪我请了三位教练嘬了一顿。我们边吃边谈拳论武,气氛很好,一下子我们都成了武友,真应了天下武友是一家那句话了。</h1> <h1> 聚餐结束后,下午我在山庄静静地站起了桩功,大约五点左右,我突然感觉身上热感很强,很快就遍及全身,浑身上下如同在热水中泡的似的。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一个小时才慢慢减弱。正好王安平老师过来,我就这种强烈的热感现象向他请教。王老师说,这是很好的现象,别人几十年都没这种感觉,你才来几天就有了,说明你过去的基础很好,你的悟性也很高,好好练下去大有前途的。从那天起这种感觉就很稳定,现在身体一放松,心里静下来,这种感觉就来了。 &nbsp; </h1><h1> 晚上陈告诉我,明天上午他们要同南昌大学散手队有一场实战切磋,问我想不想去看一下,我爽快地应了。这种实战机会那里能错过呢。我很感动,因为这种比赛一般是不让外人看的,说明他们对我的信任。</h1> <h1>  第二天上午,我们一行五人如约来到南大散手队的练功大厅。一共打了四场,很激烈,我看的都有点手痒,很想上去也打一场。我脱了靴准备上场,因为我是客人,陈劝住了我,我只好作罢,出门在外还是小心为上。通过这场实战切磋,我也看出了双方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为自己的练功和实战又上了一课。</h1> <h1>  在山庄我住了八天,与大多数学员很快熟悉。每晚我的房间里人最多,许多学员都想与我切磋一下,我是来者不拒。通过这种方式独特的交流,结识了许多天南海北的朋友,但其中也有心怀不善者。</h1> <h1>  我到山庄的第六天早上,刚练完功,正准备吃早饭,一海南学员想让我教他太极推手,我爽快地答应了。我带他来到一片没有人的小树林里,两人刚搭上手,就尾随来不少学员把我们两人围上了,大家表示也想跟我学推手。我一边作着示范一边讲解着推手的技术要领。这时上来一位身材魁梧身高约1.8米的学员,光光的脑袋,面色不善,有点像水浒里的鲁智深。他说想领教一下,我同意后,两个搭起了右手。刚划了半圈,他的右手突然直奔我的咽喉,欲锁我的喉。他这一举动,在推手规则里属侵人犯规,属禁用手法,但民间切磋没有人制定规则。我不动声色,任他锁喉。当他的右手欲发力锁我的喉时,我的颈部突然变粗,同时身体下沉,整个身体的重量全部放到了他的右手上。他顿感右手难以承受,欲抽手变招。不容他变招,我的身体前冲,喉部对着他的右手一个挤劲,他的身体飘出撞在了离他身后两米远的一颗树上,撞得他直呲牙。我上前问他还试否?他说,佩服!你比我们这里的教练强多了!</h1> <h1>  在山庄的后两天,又来了几位王安平老师的老弟子,听说我后,都与我切磋了一下,对我的柔化、发力、身法大加赞赏,并向王安平老师推荐,欲让我成为意拳弟子。王安平老师亲自到我的房间里,让我演示了一下发力,展示了一下身法,给我调整了一下桩架,表示任可。我对王老师说:意拳我体会尚浅,等我回去练习有成,我再来正式拜师,王师笑允。</h1> <h1>  我的习武、切磋、交流、教学和应付社会上形形式式的挑战,每个过程都有许多的故事。习武的过程不仅是对人生的一种追求,对自己来说,更是让自己怎么样学做人,做个正直、无畏、侠义、阳刚的男人。通过习武使我更理解了“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这句话的深刻内涵。</h1> <h1> 时间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几次欲往南昌拜师,都没有机会前往。每年到了五月黄金周,就想起了南昌,想起了王安平老师,就想起了在浑圆山庄那八天的日日夜夜。</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