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专业书籍阅读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安国市药兴学校小学部“教学反思月”活动分享

佩佩

<h3>  2019年12月7日,安国市药兴学校小学部全体教师在学校会议室举行"让专业书籍阅读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暨2019年教学实践反思月活动分享。</h3><h3> 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一点半,四个半小时的读书分享,每个人夹叙夹议,研讨交流,深入的学习研究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h3><h3> 接下来每位老师会带着其他老师的感悟进行整本书阅读。继续探索不一样的带班策略。</h3> <h3>  带班是否讲究策略,直接关系着班主任能否全面尽到职责,决定着班级管理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影响着学生素质的提高程度。经过讨论,最终在众多专业书籍当中选定王怀玉老师的《从班级到成长共同体——不一样的带班策略》并制定出读书计划。</h3> <h3>  马娣校长首先对本册书的序进行的分析,并进行了第一章的阅读分享,她说班主任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班级文化的定位及工作走向。找准班级文化精神内涵,就可以撬动整个班级建设机制,也能更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h3> <h3>  党佩老师对第二章小组建设分享:选聘组长的步骤并结合本班小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老师们进行探讨。</h3> <h3>  姚海影老师分享第三章班委会建设,她说班主任要善于把目光拉长,放远,通过开展多种班级活动,为每个孩子搭建各种历练的平台,把班级管理的权利还给学生,创造更多同学互动合作的机会,促进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锻炼。</h3> <h3> 马红老师在推进以学生成长为目标的制度建设中,构建一种以关注学生主体需要,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基本理念,以发现小学生道德能力为着眼点的班级制度实施新模式,由单纯的“接受教育”变为建立在学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让道德教育根植于生活世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h3><h3><br></h3> <h3>  吴从从老师讲到: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是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共鸣,没有教育这个真情投入,就没有学生的真心理解。</h3><h3>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有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就在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流。</h3><h3>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沟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彼此信任,相互之间传递出彼此尊重,坦诚相见的悦纳感</h3> <h3>  马博娜老师分享:赫尔巴特说:“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做,一是管理,一是教育。而班级管理就是集这两件事于一身的最难做的工作。”这句话道出了班主任工作的本质。我们老师正在做的就是这两件任重而道远的事。</h3> <h3>  墨群老师提出问题:何谓综合能力?“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普遍重要性的个人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我们称之为综合能力。它更关注人们如何更好地应对自的个人生活和人际关系,&nbsp; 包括家庭角色、公民角色、工作角色等。”</h3><h3> 我们一方面欣喜于孩子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择友观和独立处理问是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提防过早的“圈子化”导致孩于交际能能力的弱化。</h3><h3> “同伴群体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同伴群体文化实现的。实际上,每一个同伴群体都是围绕特定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审美趣味等文化生活、建立起来的。”</h3> <h3> 张静老师就两类班主任对班级活动不同的看法和做法,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阐述。一是把班级特色活动与学校常规活动对立起来了,这是常态的单一的思维,工作状态是被动地完成上级安排的各类活动;二是主动开放性思维,面对常态工作善于推陈出新,深入挖掘常规活动的内隐性价值,与班级实际需要巧妙结合与转化,凸显班级特色。</h3><h3> 班级活动的教育内容重点在于真正“内化”于学生心田,起到滋养心灵的作用。班级活动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针对班级里现实存在的问题而开展。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其中,引领学生准备活动前的策划,活动后从活动目标的达成、活动中的再生资源做出总结,做好前移后续工作。</h3> <h3>  霍聪姗老师结合班级实际来分享,筛选阶段性行为养成焦点问题,建立一个关注学生的努力程度、个人的进步以及个性展示的梯级递进式评价内容体系,而不是简单的行为规范以及与他人的比较。通过个人阶段性重点目标的达成,学生的努力目标将会更加明确、行为将会得到规范、人格将会得到塑造,学生的注意力将会指向他们自己的进步和好的表现上。</h3> <h3>老师们优秀的读书笔记分享</h3> <h3>  马娣校长总结: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位有专业素养的教师,一位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一定是富有人文修养的教师。教师只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升自己生命的亮度,拓展生命的宽度、延伸自己的生命的长度,进而修得一种卓然不群、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终身学习,才能成为一名真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师,才会更加享受教育的幸福感。</h3>

班级

学生

老师

教师

分享

活动

班主任

专业书籍

教育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