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12月7日为纪念吾祖故居,云浮,高要,岑溪等陈氏宗亲代表团前往南雄珠玑巷颍川堂为陈氏各祖上香,考证颍川陈氏各祖从广东氏族发祥地《南雄珠玑古巷》北落南下分支广东各地。</h3><h3> 广东省陈氏族志筹备组</h3><h3> 2019年12月7日</h3> <h3> 广东省《陈氏族志筹备组》肇庆工作小组与南雄珠玑巷颍川堂前任会长交流珠玑巷南迁陈氏流源。</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解读珠玑古巷》</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南雄珠玑巷,广东省历史文化古迹,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南雄市珠玑镇,大庾岭南麓,毗邻江西、湖南,自古是岭南通往中原的要道,是粤赣边境的商品集散地,史称“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h3> <h3> 唐朝敬宗皇帝即位百余年前,张九龄奉唐玄宗之命,开凿入庾岭梅关,把一条崎岖难行的山径开通为能通车马的大道。从那时起,梅关古道由丁沟通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使南北交通顿时通畅,成为岭南最重要的通道,而依据梅关道的珠玑巷也夹道成镇,古代称沙水镇,成为南来北往旅客的歇息地,上升为大庾道上最重要的驿站。</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广西岑溪陈氏宗亲代表团</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老的祠堂</h3></font></h3> <h3> 一栋栋如老朽般的老屋,一个个沧桑古朴的店铺,一扇扇吱呀作响的木门,一簇簇依附苍瓦上的青苔黄草……就是这么个地方。</h3> <h3> 珠玑巷是一个具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的古巷。它得名于唐敬宗年间。珠玑巷是岭南珠三角183个姓氏数千万人的祖地。传说是这样的:北宋末年,宋室南迁,中原人民为避战祸,纷纷向南迁。这些南迁的人,在兵荒马乱之中,扶老携幼,历尽艰险,越过大庾岭,心情始定,多在珠玑巷安顿下来。因为珠玑巷位于南雄盆地中部,土地比较肥沃,有沙水河灌溉,宜农宜牧,又居交通要道,商业相当繁荣,是个休养生息的好地方,所以吸引了不少南迁的人在此定居。</h3> <h3> 珠玑古巷”牌楼西侧,有个造型独特的塔,名曰贵妃塔。贵妃塔是一座元代实心石塔,建于1350年。塔叠于一口四方古井之上。石塔为平面八角形,共7层,用7块红色砂质岩雕刻成形,垒叠而成。</h3><h3> 贵妃塔的建造,记录了珠玑巷人一段悲惨的南迁历史。胡妃乃南宋度宗皇帝妃子。当时朝廷任贾似道为相,政治腐败。相传在咸淳八年(1272)八月,贾似道诬说胡显祖兄妹有夺权野心。度宗皇帝听信谗言,罢了显祖的官,并逼胡贵妃出宫为尼。胡贵妃便设法逃出皇宫。胡妃逃到杭州江边想投江自尽,被运粮上京的珠玑巷富商黄贮万搭救, 并随黄贮万到珠玑巷隐居。不久下嫁为黄贮万之妾。不料黄贮万的家仆告发,贾似道便启奏朝廷,诬说珠玑巷百姓要造反。于是朝廷决定派官兵围剿珠玑巷。这个事件史称“胡妃之乱”。消息传出,珠玑巷的居民纷纷逃难。其中多数砍竹结排,顺浈水南下,一直漂流到珠江三角洲各地。珠玑巷附近58村村民恐遭祸延,也四处逃走。胡贵妃见此惨状,为了不殃及珠玑巷乡亲,便毅然投井自尽了。元时,珠玑巷人为了纪念舍己救乡亲的胡贵妃,便在胡贵妃投井自尽的地方筑石塔纪念,石塔7层,意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是后人对胡贵妃的褒扬。</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line-height: 1.8;"><b><font color="#167efb">幽远的巷子</font></b><br></span></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这个用鹅卵石铺地的繁华集市,如今只留下鹅卵石般耐磨的遗迹。翻阅这页蜡黄的历史,就如同聆听千年的故事。</span><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 沿着卵石铺就的小径走进这条千年古巷,满目皆是古老民居。外面的喧嚣嘈杂几乎瞬间被隔离,仿佛穿越到另一个世界。</h3> <h3> 这里是中原民族向两广,云南等迁徙的必经之地。自南宋以来,大批中原的士民为避战乱而向南粤迁徙,途中便在珠玑巷落户。然而,南下的人越来越多了,珠玑巷容纳不了过度膨胀的人口,他们的子孙只好南下到珠江三角洲。接下来珠玑巷的子孙又因不堪战争、饥饿的压迫而远度重洋,散居五湖四海。据说有两万名散居世界各地的人士向中国汇报,他们是珠玑巷的后人。</h3> <h3> 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姓氏宗族文化,数千万珠玑巷后裔对“根系一脉,叶茂全球”这种观念,使越来越多的珠玑巷后裔把珠玑巷作为自己远游和慰藉心灵的目的地。南雄市政府统一规划,打造南雄江夏姓氏文化,因此一座座雄伟,金壁辉煌的现代祠堂环绕于沙水湖畔的另一侧,与古巷内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相衬虽有违和感,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终将完美地融合!</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陈氏宗亲你的转发是支持自己的家族</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扫二维码加我,我们共同交流陈氏文化</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