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之约,思维花开

Φ刘Ж薇Φ

<h3>  2019月12月5日,我带着对思维导图的热爱,只身一人来到济南参加了在营东小学举行的“全国中小学名师思维导图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h3> <h3> 2019年12月6日到8日,这三天的时间里,有幸聆听了在思维导图界有名的刘濯源院长,刘艳专家,马莉专家的精彩报告,有幸观看了来自李保伟和王红梅老师的优秀示范课。这三天里收获满满,收益多多。下面谈谈这三天学到的知识和感受。</h3> <h3>  刘濯源院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结合实例,为我们大家介绍了《基于思维导图可视化的教学效能提升策略》什么是思维可视化,原因是什么,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应用,又在学科思维导图绘制与教学应用上为大家做了无私分享。</h3> <h3>一、效能≠效率</h3><h3>(一)何为效能?何为效率?</h3><h3>1、效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h3><h3>2、效能: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h3><h3> 高效课堂应该是高效能的课堂而不应该只追求高效率。很多效率不低的课堂却不能真正的增效。</h3><h3> 效能=正确的方向×正确的方法×持续的方法</h3><h3> 效能课的标准:要知识入框(结构化)+策略生成+正向体验</h3><h3> 讲述≠灌输 探究≠合作</h3><h3> 学生的能力超过老师是最美的幸福感,这才是孩子真正的成长。</h3> <h3>提高效能的方法:</h3><h3> 一棵树是向上长重要还是向下长重要?经常被忽略的是树的下面。</h3><h3> 一个孩子哪些是树的上部分?哪个是下部分?</h3><h3> 上部分:成绩、操行、技能 —— 树梢上的教育,显性教育</h3><h3> 下部分:思维、情绪——心智</h3><h3> 内在的力量不够强大就无法支撑孩子的成长,那么内在的东西是什么呢?</h3><h3> 内在的思维习惯,分成两种:理性思维、情感思维,这就是心智。</h3><h3> <b>对于孩子的使命:</b></h3><h3> 知识不能只是一味的灌输,而应该注重心智培养,根据心智可以划分出四类:</h3><h3>1、心智好的孩子,就是精选品</h3><h3>2、心智差的孩子,有可能是危险品</h3><h3>很多上了名牌大学的学生,人生失去了方向——空心症,从小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就比较浅薄,生命被矮化了</h3><h3>3、还有一种是耐用品,这样的孩子,需要心灵上的温暖,当你的眼神遇到他时,充满了温暖的太阳的光</h3><h3>4、还有一种是淘汰品。</h3><h3>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成长力不够时,会急于浇水、施肥</h3><h3></h3><h3><b>心智教育的实践:</b></h3><h3> 必须把教育转移到树根上去。</h3><h3> 现实父母的做法:</h3><h3> 强其技而堕其心</h3><h3> 增其识而若其智</h3><h3> 比如药家鑫,钢琴专业,车祸发生时是两个生命的错误链接,非正向链接,小的时候缺乏与其他人的互动和沟通,无法承担责任,纯粹的技能和知识训练并不能提高孩子的心智,很多技能是炫耀性的,内在是空的。这是圣诞树人高投入,高学历地能力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思维不走路不着题。</h3><h3><b>365*12被动学习:</b></h3><h3>特质是被动</h3><h3>比如喂饭,本能的生存本能都丧失了,被动人格,对外界过度依赖,三四十岁还无法自理</h3><h3>比如重复抄写,让孩子过早地厌学</h3><h3>比如补习班,大脑与什么样的大脑发声链接</h3><h3>比如被监视,被监视的学习无法获得学习的乐趣,自主的学习会有一种自我奖励,多巴胺</h3><h3>比如题海战、吊瓶班级</h3><h3> 这样的教育大家都反思了吗?大多数没有!因为人找借口的速度永远快于自我反省的速度。</h3><h3>教:机械灌输 题海战术</h3><h3>学:死记硬背 盲目做题</h3><h3>结果:</h3><h3>习得性愚钝——浅思考、不思考、反思考</h3><h3>习得性无助</h3> <h3>让学习真正发生……</h3><h3>思维 可视化 教学体系</h3><h3>路径 图示 与学科内容融合</h3><h3>结构 图示组合 与教学效能融合</h3><h3>策略 与考试支持融合</h3><h3> 与核心素养融合</h3><h3>图示类型:</h3><h3>知识梳理——学科思维导图、逻辑关系框架图、概念族谱繁衍图……</h3><h3>解决问题——学科鱼骨刺图、解题策略模型图、数量关系示意图……</h3><h3>为什么要画出来?</h3><h3>比如家里装修、作战时的图纸</h3><h3>学困生与绩优生到底差在哪里?</h3><h3>看点状知识和网状结构</h3> <h3>  把知识建构清晰,同时锻炼概括能力</h3><h3> 理解性记忆 = 结构+意义</h3><h3> 记忆大师≠记忆力强</h3><h3> 如何把英语的“时态”用图示表示出来?</h3><h3> 结构化思考</h3><h3></h3><h3> 图示内核:提要素、理关系、建结构、明功能</h3><h3> 刘院长用理论+实践的方法给我们呈现了精彩、接地气、幽默、温馨是大老师的课堂,讲座时间结束,大家还意犹未尽,只怨时间太短、时间过得太快!</h3> <h3>  刘艳老师是亚洲首位世界思维导图锦标赛全球总冠军,拥有十年思维导图教学实战经验,也是思维导图发明人东尼·博赞先生亲自授予的“世界思维导图大师(MASTER TRAINER)”。</h3><h3> 曾担任浙江广电集团财富广播经济台主持人(播音员哦 !)🎤</h3> <h3>  刘艳老师一上台就用锻炼左右脑的手指操进行了开场白,全场互动,玩的很嗨!</h3><h3> 做个手指操游戏吧!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h3><h3>右手🖐🏼</h3><h3>伊——食指👆比——拳头✊呀——手掌🖐🏼</h3><h3>左手💪</h3><h3>伊——手掌🖐🏼比——拳头✊呀——食指👆</h3><h3> 练习一下,怎么样?能做的下来吗?那速度可以越来越快……刘老师说,这可以锻炼我们的左右脑思维💃太有意思了!</h3> <h3>刘老师说:</h3><h3>画📝 思维导图是训练大家的思考能力</h3><h3>读🎙 思维导图是训练大家的表达能力</h3><h3>思维过程⌛️ 演化为思维模式🔮</h3><h3>思维模式🔑 形成为思维习惯🙇</h3> <h3>思维导图让书读薄。</h3><h3><br></h3><h3>思维导图让书读薄。</h3><h3>一幅图⛺=一节课</h3><h3>↓</h3><h3>一幅图🎇=一单元</h3><h3>↓</h3><h3>一幅图🎑=一本书</h3><h3>↓</h3><h3>一幅图🚢=一学科</h3><h3> 如果从小培养,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思维大师。</h3><h3><br></h3><h3>下面是思维导图应用于各个行业中都适用☞</h3><h3><br></h3><h3>2019政府工作报告</h3><h3></h3> <h3>刘艳老师画的《民航工作会议》</h3> <h3>介绍如何学习思维导图</h3> <h3>一次完整思维导图的与5步骤✨ :</h3><h3>1.选择主题(画中心)</h3><h3>↓</h3><h3>2.设置架构(定主干)</h3><h3>↓</h3><h3>3.拓展内容(延分支)</h3><h3>↓</h3><h3>4.思考关联(找关系)</h3><h3>↓</h3><h3>5.添加图像(强记忆)</h3> <h3>总结内容用思维导图</h3> <h3>一位妈妈带孩子看完《哪吒魔童降世》画的导图</h3> <h3>学习英语的方法画思维导图</h3> <h3>语文学习中用思维导图</h3> <h3>数学课上的使用</h3> <h3>生活订计划目标用思维导图</h3> <h3>语文复习示范课</h3> <h3>数学复习示范课</h3> <h3>  李保伟–江西省特级教师;系国家、省、市、县级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英国*东尼博赞中心思维导图管理(中国)认证导师,江西省模范教师,江西省基础教育改革个人,在省级以上教育报刊发表文章30余篇,应邀赴全国各地讲学60余场次,现正致力于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的研究。</h3><h3> 李老师以思维导图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为例子,结合了班级孩子很多具体的案例,给我们以很大的启迪。反思自己的教学,觉得收获最大的有两点。第一,老师的教。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老师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老师的思维发散开来,也是满天璀璨的星光。所以,从教师的备课到学科的教学,从小学开始,教师的教就要创新,备课不是为了应付,备课是为了教,备课体现的不是字数的多少以及所谓的整洁,而是思维的含量,授课的思路。可能一次备课仅仅有一页A4纸,但整理这个课的思路可能需要花费两三个小时。所以,我们的研讨和备课更多的应该关注怎么教。二,学生的学,深刻感受到中国学生缺乏的创新精神,根源从小开始,应试的教学。学生学的很累,学的很多,但思维很少,不会主动思考,所以也要把思维导图融入到学生的学中,学生想明白了,就不会存在“老师讲了几遍了还不会”“讲过的题怎么又错了”。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首先要静下心来思考。</h3> <h3>  李保伟老师的的示范课课堂整个练习、讨论、思考的过程都展现了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推演能力的过程。</h3> <h3>  王红梅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示范课《少年中国说》(节选)这是一篇文言文</h3><h3> 梁启教学超作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一个才华横溢的学者,在风雨飘摇的1900年,以他的一支有力之笔饱蘸激情写下了慷慨激昂的热血之歌——《少年中国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h3><h3> 王老师层层递进的方式,带领孩子们一步步理解内容,王老师把班级分成6小组,先让孩子自己谈对课文的理解。在为什么叫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有何关系?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理解,通过引导孩子读,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感。</h3> <h3>  引领五年级的少年们赞美祖国日益繁荣富强的同时,回首中国被列强欺凌的屈辱岁月。让同学们体会梁启超先生写出《少年中国说》的历史背景和用意。同学们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也在王老师的讲解过程中慢慢积蓄,越来越高涨。整堂课在同学们满怀激情的诵“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h3><h3> 结课的环节是让学生铿锵有力的集体诵读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准备充分,较好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容量。</h3> <h3>我用思维导图记录的会议笔记</h3> <h3>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步思维图运用于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