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宣姜的是非人生</h3><h3> 宣姜,春秋时期齐僖公的女儿。生得明眸皓齿,亦如当年姑姑庄姜的美颜。如果不是后来那场婚姻闹剧,这个叫姜的女子也许会是卫国后宫中一个贤淑的夫人,虽然生活也会不时有点波澜,泛点涟漪,但终归不会弄得浑身沾满污浊,千百年来为世人所指。</h3><h3> 公元前718年,宣姜年方十五岁正值情窦初开。她梦中的白马王子卫国储君公子伋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刻。卫宣公和夷姜开始为儿子操持婚事。按照国际流行趋势,齐国的宗室女儿自然还是首选。于是,便差人向齐国求婚。齐国当时的君主是齐僖公,齐僖公有两个女儿,深得姑姑庄姜基因,颇有春秋第一美人风姿。齐僖公心想,齐卫两国一直睦邻友好,世代联姻,更何况自己家的产品如此抢手,证明我们齐国很吃得开嘛!一高兴,就爽快地把大女儿许给了卫国公子伋。卫太子姬伋虽然出身有点尴尬,但身上也流着皇家的血液。他的母亲名夷姜,曾经是卫宣公之父庄公的妃子,可是卫宣公却与这位庶母私通,生下了这个儿子,偷养在宫外。当宣公终于继位为王的时候,他便正式将夷姜纳入自己的后宫,并立夷姜与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姬及这年不过十六七岁,和姜公主的美貌闻名于世一样,太子的风流俊美儒雅,也是诸国间有名的。虽然身世方面有些小小问题,但是并不妨碍他的未来国君身份。齐僖公立刻就答应了这桩十全十美的婚事。</h3><h3> 使臣公关顺利,使臣立即回国禀奏。不过这中间肯定是出了什么岔子,才使得事情朝着诡异的方向发展。显然,使臣的汇报内容比较关键。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使臣是如何向卫宣公汇报的,但既然以史为鉴,那么参考多年以后楚国的一件类似事件,我们也可猜个大概。100多年后,楚平王派大臣费无极到秦国为太子建求婚,秦国同意嫁女。可费无极为了讨好主子,在回禀楚王时,大赞秦女之美,极力怂恿楚王留下自用。为了自己能飞黄腾达,这家伙居然借花献佛,帮楚王拉起了皮条,把太子的未婚妻出卖给了老公公。更奇葩的是,对于这个馊主意,老色鬼楚平王居然毫不犹豫地采纳,果真把儿媳拉到了自己的床上。没错,卫宣公听了使臣的汇报后,也作出了相同的决定!这老家伙,上敢搞庶母,下敢纳儿媳,真是上不封顶,下没底线的混蛋。至于抢儿媳妇的过程,史书没有说,不过《东周列国志》里却有详细描述:宣公闻齐女有绝世之姿,心贪其色,而难于启口。乃构名匠筑高台于淇河之上,朱栏华栋,重宫复室,极其华丽,名曰新台。先以聘宋为名,遣开急子(伋)。然后使左公子泄如齐,迎姜氏径至新台,自己纳之,是为宣姜。时人作新台之诗,以刺其淫乱,这就是"筑台纳媳”的典故。</h3><h3> 《东周列国志》虽是小说,但我看,这一段情节比较可信。卫宣公马马虎虎给儿子另娶了一个媳妇后,便觉得自己仁至义尽,于是天天在新台跟宣姜这个曾经的准儿媳寻欢作乐。当然,“寻欢作乐”主要是卫宣公的感受。至于宣姜眼看心中的白马王子,换成了糟老头子,也许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那个时代,女子哪怕贵为公主,对于命运的安排,又能怎样?无非是泪往肚里流,强作欢颜接受命运的捉弄。这里有些蹊跷的是宣姜的老爸齐僖公。亲家变成了女婿,如何能受到了如此戏弄?但奇怪的是,齐喜公竟然妥妥地吞下了这只“苍蝇”。看起来,女儿的幸福无论如何也没有政治利益重要。况且亲家翁降格为乖女婿,自己的辈分平地涨一级,看来也不是啥坏事情。 </h3><h3> 自古以来,屁股决定脑袋事情太多了,宣姜也不例外。后宫的明争暗斗,宣姜从小耳濡目染没少学,知道一入侯门深似海,哪有时间让你儿女情长、自艾自怜,必须打起十二分小心迎接宫廷的血雨腥风。后来,宣姜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寿,小的叫朔。从此,如何维护自己的地位,如何把自己的儿子推上储君宝座,成了宣姜活着的全部意义。而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要做的就搞掉太子伋和夷姜。可怜夷姜,自从宣姜到来,眼见宠爱都随风而逝,未来成黄粱一梦,自己却毫无办法,只能是日日旧人哭、新人笑。关于夷姜的下场,《史记》只说“太子伋母死”,而未说怎么个死法;《左传》倒是说的简单嘎嘣脆“夷姜缢”,上吊死了,可又未说死因;不过《东周列国志》有个说法,说宣姜和小儿子朔总是不停地在老头子跟前说公子及的坏话,老头子经不住枕边风,怒斥夷姜教子无方,“夷姜怨气填胸,无处伸诉,投缳而死”。但《左传》等史书又说,夷姜死后,宣姜和朔才谗言陷害太子伋。那么,夷姜的死因只能是一个千古之谜了。夷姜死后,宣姜终于扶正。下一个目标就是干掉自己曾经的梦中情人、白马王子太子伋。其实不用宣姜怎么费劲,卫宣公这个老混蛋早就想收拾自己的儿子了。自从抢了儿子的老婆后,卫宣公总是有些心虚,倒不是愧疚,而是担心儿子心藏怨恨,迟早要报夺妻之恨。再加上宣姜的煽风点火老混蛋终于下定决心成为一个彻底的畜生。不对,虎毒还不食子呢,这家伙实在连畜生都不如。他的计划是这样的:赐予太子及一个小白旗,让他出使齐国,然后在国界处埋伏杀手,告诉杀手专杀手持白旗的人。太子伋很忠厚,对父亲始终敬爱有加其实,单冲这点,太子伋就不适合混政治、当国君,说好听点叫忠厚,难听点就是窝囊废。既然老爸下了命令,那就别耽搁了,赶紧扛着白旗上路。</h3> <h3> 谁知,这个阴谋被宣姜的大儿子寿知道了。寿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一向跟大哥要好,听到阴谋后赶紧跑去告诉大哥真相,劝说大哥不要去。太子伋却说:“逆父命求生,不可。”执意前行。有人说他迂腐、一根筋,我倒觉出这里面一股沉沉的悲情,他并非找死,而是绝望,有这样的父亲,伋已然是生不如死。寿见无法阻止,便偷了大哥的白旗,提前跑到边界,杀手看到白旗杀死了寿。寿的替兄赴死,绝不是无知者无畏。作为一个善良的孩子,我想,他这样做的动机既是想替自己父母赎罪,更是因为深深的失望吧。太子伋发现白旗丢失,赶紧跑到国界处找弟弟。见到寿已死,痛不欲生的伋对杀手说:“所当杀乃我也。”杀手也没推辞,又一刀干掉了伋。不过,刘向在其《新序》中,另有一种说法:(伋)见寿之死,痛其代己死,涕泣悲哀,遂载其尸还,至境而自杀。其实,无论是自杀还是被杀,伋和寿兄弟俩其实都是死于卫宣公的丧心病狂。伋死后,卫宣公便立宣姜的小儿子朔为太子。</h3><h3> 卫宣公死后,朔继位,称卫惠公,宣姜自然荣登太后宝座。然而,宣姜的好日子没过几天就到头了。卫国的大臣怨恨朔谗言害死伋,发动叛乱,废掉卫惠公,立伋的兄弟,也就是夷姜的小儿子黔牟为君。卫惠公跑到齐国避难。此时齐僖公已死,君主是其子齐襄公,即宣姜的弟弟,卫惠公的舅舅。外甥挨了欺负,舅舅自然不能坐视不管。于是,齐襄公联合各诸侯,带兵攻入卫国,杀死反叛的大臣,赶跑了黔牟,又让卫惠公坐回了王位。事至于此,宣姜本可踏踏实实当母仪天下的太后了。可谁知,她的亲弟弟齐襄公不知想唱哪一出,竟然想出这么一个歪点子:强逼着卫宣公的另一个儿子,也就是宣姜的庶子公子顽娶宣姜!真不知这哥们是心疼姐姐呢,还是故意作践姐姐,反正是所有无厘头的乱伦节奏统统让这苦命的宣姜赶上了。宣姜愿意吗?照例无记载。一生之中,她与卫宣公父子纠缠在一起,身份几经扭转,屈辱与荣耀,尴尬与尊贵,拧成了一股麻绳,将她紧紧绑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欲罢不能,欲哭无泪,欲说还休。后来,宣姜跟庶子公子顽居然又生了三男二女:齐子、戴公申、文公毁、宋桓公夫人、许穆公夫人。只是难为了卫惠公,到底是称宣姜母后呢,还是嫂子?</h3><h3> 宣姜死于何年,没有记载。一朵鲜花就这样凋谢在了东周大地上。</h3><h3> 根据网络整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