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故里涡阳县公吉寺镇历史人文系列之一

霞光依依

<h3>古老的公吉寺镇历史及名字由来,您知道否?</h3> <h3>公吉寺镇位于涡阳县城西南15公里处,所属地区涡阳县,下辖地区辖2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西与临湖镇接壤、西南与店集镇相连总面积5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万亩,辖2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总人口5.1万人。境内地势平坦,芡河、罗沟、安营沟纵横南北,界洪河穿境东流。界公路、义宋路、十临路纵横全境,交通十分便利。</h3> <h3>公吉寺镇,自古交通便利,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其镇名称由来,据传为春秋战国时旗,楚灵王(公元前540-526年)北征,曾于今楚店集至公吉寺一带广建行宫,后又建立了很多庙宇,因取名宫记寺。因其地形如鸡、“宫记”与“公鸡”音谐,又渐名为公鸡寺。解放后,改为公吉寺。</h3> <h3>在古老的公吉寺镇,其历史名胜至今存留一株历史悠久,八百余年的古柘树。该柘树又名硌针树,属桑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体通常矮小而多分枝,然而在涡阳县境内的公吉寺镇李桥村却生长着一棵巨大的柘树,位于涡阳县公吉寺镇李桥村,树龄800年,树高9.6m,胸围345cm,为一级古树。说它神奇,一是因为这本是一种灌木类树木,能生长50年以上就很稀少,况且此树迄今已生长800年,还有就是这棵古柘树特殊的“身世”,与一段美丽的传说有关。</h3><h3></h3> <h3>古老相传,明朝洪武年间,刚刚经历了战乱之苦的涡阳县公吉寺镇,又迎来了一场灾难。这年夏季又发生了罕见的蝗灾,几乎是一夜之间田间地头落满了蝗虫。眼看颗粒无收,百姓有饿死之虞,玉皇大帝心生怜悯,决定派遣鸡公大仙前去搭救黎民百姓。鸡公大仙来到公吉寺镇后,便在一棵100多年的柘树上安了家。鸡公大仙然后施展法力,让那些肆虐禾苗的蝗虫纷纷飞到柘树上,奇怪的是,蝗虫只要一落到树上,立马毙命。村人见状,知道这棵柘树不是一般的树木,一定是神灵附体,成了一棵神树,便在这棵树前盖以寺庙,取名公鸡寺。久而久之,后人就把公鸡寺叫成了公吉寺,这就是公吉寺镇地名的由来。</h3> <h3>每到中秋或春节等节日,十里八乡,仍络绎不绝,焚香放炮、磕头作揖,祈求平安。直到现在这棵柘树前,人们仍然盖一小庙,供奉着鸡公大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