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淡如菊张大壮,他以“没骨法”画虾自创一格

伯寧

<h3><br></h3><h3>张大壮与唐云、陆抑非、江寒汀并称海派花鸟四大名旦。他的花鸟画清润秀美,喜欢画蔬菜瓜果、河虾螃蟹,形象生动活脱,别有韵味。陆俨少、陆抑非两位先生亦发自肺腑地说:“张大壮是当今画坛唯一有仙气的人。”</h3> <h3><ul><li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font color="#808080"><b>张大壮</b>:(1903—1980年)浙江杭州人。原名颐,又名心源,后更名大壮,字养初,号养卢,别署富春山人。章炳麟(太炎)外甥。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国画院画师。198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张大壮画集》。</font></li></ul></h3> <h3><br></h3><h3>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老西门一带,可谓人文荟萃,翰墨生辉。这里有浓郁的人文气息,也有繁盛的烟火气。然而,“人淡如菊,花鸟画家张大壮先生就是这样,人生是淡淡的,艺术是淡淡的,也在用淡淡的目光看着周围的世界,像老西门这样热闹的地方,门前又是电车站,可谓闹市中的热闹地了,可是他一住,使人感到那热闹的地方也淡了起来。”</h3> <h3><br></h3><h3>他有个不俗的身世,他是章太炎的侄子。幼年丧父,随母亲章炳芹生活。父亲张砚荪于金石书画有修养,善书画鉴定,在杭州府中学教国文,是郁达夫、徐志摩的老师。</h3> <h3><br></h3><h3>一九二一年,十九岁的张大壮,得庞莱臣赏识,得以在“虚斋”临摹名画。庞氏收藏在江南首屈一指,其收藏的作品品味高,琳琅典册,浩翰载籍,这让日夜浸淫在书林画海中的张大壮,朝夕临摹,潜心研习,就此奠定了书画基础。</h3> <h3><br></h3><h3>在那里,精心汲古,富览多闻,于金石谱录、书画词章,颇有研究,书法也日益精进。经过十年历练,学问修养均渊雅有致,所以不论画作诗作,自然清超绝俗,不同凡响。</h3> <h3><br></h3><h3>一九三一年,张大壮二十九岁,因体质孱弱,又长期缺乏调养,无奈离开“虚斋”,同时婉拒了吴湖帆梅景书屋共事之邀,就在离舅父章太炎不远处的永裕里居住,始更名“大壮”,远离缙绅名流,以卖画及篆刻为生。</h3> <h3><br></h3><h3>张大壮作品风格妍丽清润、秀美动人,多取材于日常生活所见的瓜果、鱼虾等,极富生活气息,他为此也曾说:“我画的都是吃的东西。”他特别喜爱画虾,经过他的细心观察和反复写生以后,笔下的虾往往神韵盎然。</h3> <h3><br></h3><h3>当时,齐白石画的虾已经名满天下,模仿者无不师从,但大多数人都是依样画葫芦,没有自己的风格。而张大壮却以“没骨法”来画虾,以色造型,以形写神,从而自创一格。</h3> <h3><br></h3><h3>张大壮的花鸟画取法恽南田,并将南田的“没骨渲染”发挥得淋漓尽致,画面秀美娇丽,赋色清润雅致。他的工笔花鸟则上学宋元,近学华新罗,用笔工细,色彩清丽,亦以秀逸淡雅取胜。至中年时,张大壮的恽派花鸟画已赢得了很高声誉,被誉为“现代恽南田”。</h3> <h3><br></h3><h3>而他生性散淡闲远,与世无争,又不喜交际,求己不求人,渐渐养成一种平民兼具旧文人的性格。但是在艺术上,张大壮却是有着过人的傲骨,他常说,做个画家,“嘴上要让人,手头上(即笔头上)不要让人。”可谓是他一生做人求艺的准则。</h3> <h3><br></h3><h3>张大壮虽然获得了海上花鸟画“四大名旦”的称誉,但是在当时仅依靠卖画为生,生活还是相当拮据的,加上他身患肺病,为减轻病痛,又染上吸鸦片的陋习,常常是光顾当铺,靠典当来度日。</h3> <h3><br></h3><h3>张大壮先生一生的艺术生涯有“有幸”于人。早年有缘得以入庞莱臣先生的“虚斋”,系统地学习、研究中国历代书画珍品,达到艺术上的早慧。也有“不幸”于人。中途开始病缠终身,不能以充沛的精力去积极地从事艺术实践,同样也失去了各种机遇。</h3> <h3><br></h3><h3>如果命运真给其“大、壮”的生命力,相信凭先生对中国绘画艺术见多识广的修养和运用自如的笔墨法度功力、聪慧的艺术和勤奋,一定能在他自己从事的各方面艺术上“古为今用”,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和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中国绘画作出更大的贡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