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h3><font color="#ed2308">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虽寒冬初至,微风乍寒,但我校“说讲评”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font></h3><h3>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根据《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的课改要求,我校大胆尝试,提出了课前预习一一自主学习一一小组合作一一展示质疑一一达标检测一一课堂小结的“六流程”课堂教学模式。11月19日至12月3日开展了以组为单位,为期两周半的“课堂教学大比拼”活动。</h3><h3>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语文一组共有20位教师作课,每位教师都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和非常认真的学习精神。课前精心备课,听课聚精会神,评课热情诚恳。大家在彼此的交流中,收获满满。</h3><h3><br></h3> <h3><font color="#ed2308">教师讲课风采</font></h3><h3>王艳芳老师执教的《书戴嵩画牛》是一篇文言文,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题跋即写在字画、书籍、碑帖前后有关品评,鉴赏,记事,考订等的文字。课堂上,王老师紧紧抓住教学目标,挖掘语言文字,恰当处理教材,让学生在组内结对子,讨论交流,启示孩子们在生活中要仔细观察事物,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迷信权威的道理。</h3><h3><br></h3> <h3>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朱亚旭老师执教的《青山不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细心读书,边读边想的好习惯,引领学生读课文,悟句子,老人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辛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理解了“青山为什么是不会老的?”</h3> <h3>张悦老师执教的《月光曲》意境优美,课堂上张老师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及声音高低,面部表情来调动学生的激情,感染学生,以读为本,分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月光曲的文字之美、音韵之美、人性之美。</h3> <h3>张玲芳老师执教的《盼》在课堂上将朗读、表演等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既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去朗读,又在表演中让学生体会人物的细腻心理,同时注重写作方法的渗透。</h3> <h3>杨华婷老师执教的《松鼠》是一篇艺术性说明文,杨老师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感悟松鼠的乖巧、漂亮、驯良的特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在交流中合作,在合作中争辩,学生们学得水到渠成。</h3> <h3>秦艳老师的《慈母情深》,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合作交流、指导点拨等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从语言、动作、神态方面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母亲“瘦弱的背影、疲惫的眼神,忙碌的身影”等情境,从而寻找接过母亲的钱鼻子一酸的原因,进一步感受慈母情深。</h3> <h3>杨晒红老师执教的习作课《介绍一种事物》让学生们消除了提到写说明文就有点害怕的情绪,杨老师根据单元目标,结合学情,遵循由读到写的原则,灵活处理各版块内容,进行资源整合,开发精准的写作知识,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h3> <h3>王哲彦老师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注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一释疑一解析一理解一品味一成诵的过程,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可知王戎是一个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分析的孩子。</h3> <h3>王志刚老师的《麻雀》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抓住“老麻雀、小麻雀、猎狗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和“课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他们的特点,为什么?”两个问题交流,从而理解在庞大的猎狗面前,老麻雀奋不顾身的保护小麻雀这一伟大的爱的力量。</h3> <h3>崔欢欢老师的《牛和鹅》从整体感知、学习批注、迁移运用三方面,让学生们自主学习,反复品读,感受鹅的嚣张,不可一世,学生的批注能力得到了发展,整堂课充满年轻教师的气息。</h3> <h3>靳慧娟老师的《爬天都峰》采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兴趣,使其乐学,课堂上抓住天都峰的高和陡反复感悟爬山的艰难。靳老师的导学案设计的特别好,“导学案就像大家学习的导游”引领大家学习。</h3> <h3>郭华琴老师《望洞庭》是一首古诗,郭老师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入课文,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朗读古诗,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的疑难问题“解字词,明诗意,悟意境”,课堂效果较好。</h3> <h3>张燕老师《金色的草地》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境,展示图片,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h3> <h3>王蓓蓓老师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王老师教态自然,阳光般的微笑,极具亲和力,课堂上注重抓重点词品读课文,例如抓住“各种各样”“懒洋洋”“威武”这几个词,通过图片,动作表演形式来感受珊瑚之美,海参的确懒洋洋,大龙虾的确威武。</h3> <h3>杨丽娜老师的《大禹治水》问题设计巧妙,抓住关键词句,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想象,在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h3> <h3>王小芳老师的《坐井观天》善于创造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h3> <h3>原晋娟老师的《雾在哪里》是低年级课程,原老师非常重视识字教学,既结合音形义三方面来落实生字,更重视识字方法多元化。课堂上抓住雾的淘气,顽皮来教学,引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h3> <h3>李静老师的《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年级的一篇课文,李老师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做游戏,看图画,比赛读,唱儿歌,画脚印等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h3> <h3>郭婷婷老师的《项链》一课,时刻关注低年级孩子的学习习惯,引导孩子读一读、说一说,结合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特点,让孩子们感受浪花的可爱,大海的美丽。</h3> <h3>崔翠萍老师的《雨点儿》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认字,再分角色朗读课文,利用课件理解“数不清,飘落”,结合生活体验感受“天上的星星数不清”并指导朗读“数不清的雨点儿”,强调雨点儿多。</h3> <h3><font color="#ed2308">学生小组展示</font></h3> <h3>看,孩子们讨论的多投入,多热烈!</h3> <h3><font color="#ed2308">听课剪影</font></h3><h3>我们的杜校长也挤出时间深入课堂,聚精会神地听着,每位老师认真做着笔记,生怕错过每一个精彩环节。</h3> <h3><font color="#ed2308">说评课剪影</font></h3><h3>说评课更是老师们的期待,张校长就如何设计导学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跟老师们讨论的津津有味;张亚婧老师发出“累并快乐着”的感叹;郭晓芳老师提出语文要落实课堂目标这一重点;吕慧丽老师为一群实小的敬业老师而点赞!王志刚老师会为每一位老师写下一段听课感悟。</h3> <h3>经过本次活动,我们语文一组全体教师能够积极转变思想,投身于“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教学模式中,在实践中找不足,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在实践中收获满满,同时为今后的课改工作更加指明了方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