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味,儿时记忆

还赎

<h3>《土豆粉》 文/宋根 家乡的小吃着实不少,可让我难以忘怀的却是“土豆粉”。 这种“土豆粉”,不是现在超市里那种土豆淀粉产品,而是纯天然绿色绝对手工制作的家乡小吃,儿时让我有幸大饱口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的家在涿鹿县城东南三十华里处的大山里,丘陵地少雨低温气候盛产土豆。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前闭塞的七十年代,人们还生活在以大队为集体,以小队为单位的人民公社时代。当时小米土豆是人们主要食物来源,单调生活的日常三餐使人们挖掘出不少有关土豆的花样吃法,其中就包括“土豆粉”。它是用原生态土豆(不剥离淀粉和粗纤维质),焖制碾压而成,那时候奶奶、母亲会在秋季土豆刨完入窨后(窨子,就是在自家一进门后面挖的窖),将稍微小一点的叫山药猴的小土豆(大个的已收藏备作全年食用,一般能吃到新土豆下来),用大锅焖上半锅,(焖,就是用自家灶上的大铁锅加上水,再放入土豆,一般以水不淹没为宜)焖熟凉冷后一个个剥皮装满大盆小钵,最后都拿到街门外磨杂粮的碾子上来回转动推压,最后碾盘上就铺上薄薄一层淡黄色的土豆泥,奶奶就用铲子蘸上水在上面划出不同规则的图形,有长条、菱形小方块然后在上边洒上水一条一块的扯下来放到水盆里。这样一顿美味佳肴就算做成了。回到家里,不等放桌上炕就盛上一碗,顺手浇上一勺白菜缸里的酸盐水加点醋,有条件的再放些辣椒酱味精等调料食欲更佳。这往嘴里那么一嚼一品,那叫一个好吃啊!劲道嫩滑,还有浓郁的土豆香气回味悠长,即当菜又当饭是主食还是付食,那是现在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的家乡味道! 时过境迁,现在村里的劳力都变成农民工,土地也退耕还林了,即使留守老人在房前屋后种点土豆也不似以前的个大面多了。唯一不变的是,镌刻在心中的记忆如影随形,伴随我走过了人生一大半路程。<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