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车的回忆

作者:song.wei.qing🌹

<h3><font color="#b04fbb">推荐文章</font></h3> <h3>下乡的回忆</h3> <h3><font color="#010101"><b>昨天我开车正和-一辆大马车相遇,我当时从车里一看,使我回忆起了下乡年代的岁月。</b></font></h3> <h3>1968年12月22日毛主席授意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1969年许多年轻人因此下乡去农村。全国也开始有组织地将中学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去。</h3> <h3>每当回忆起那段青春之光,使我一时忘不了的事。那时我刚初中毕业的学生,为了响应祖国的号召,哪里需要我们,就立即去哪里!虽然农村生活若环境条件差,但农村的社员,男女老少,一天到晚都忙在庄家地里,他们都是那么勤劳补实,起早贪黑的劳动着。从来也不怕苦不叫累,我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就是为了体现一下农民的生话,尝试一下他们的苦和累。集体户生活也是和社员一样的上山种地,春种秋收的,虽然很若很累,而我们也从来不叫若不喊累。我们有困难了,就背诵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出万难去争取胜利,业余时间我们户里还搞点文艺小节目,宜传毛泽东伟大思想,歌唱红歌,我当时有个二胡就是在集体户时买的,每天都拉毛主席语隶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下定决心,领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不是请客吃飯》等多种语隶歌曲,每天经常拉天天唱,很快也就会拉多首毛主席语隶歌曲了,因此几个人在一起合奏一曲。有笛孑二胡.口琴.手提琴。有时去别的生产队互相宜传毛泽东思想的文艺汇演,所以回忆起。真是一段美好的青春时光,因为那时正是青春年华期,男女之间都有那么一种力量,互相羡慕对方的才艺。每天打闹也是很开心的,有时还去镇里去看场电影,记的电影:有青松岭,蹉跎岁月,都是描写知识青年下乡的好影片。</h3> <h3>最使我难忘的是我们几个小伙们经常在一起器乐合奏,我是二胡,宫丙中是小提琴,王晓霞独唱,还有田庆礼笛子,还有其它的口琴等块板,每天干完活,就去大树下乐器合奏一段。</h3> <h3>在集体户里三年之久学会了许多从来没干过的活,如放牛羊,赶马车我都干过,连猪官也当过,记的最危险的一次就是大马车翻进了山下的沟里,现在回忆起还有些后怕,事情是这样的,赶车的大伯和我关系不错,因为我爱好无钱电,用我自已的无线电无件帮他装了一个三管的半导体收音机,每天带着耳机,都听的着了迷,所以他就经常在家听收音机,马车有点小活就让我去代替他了。他常说收音机,我是他的师傅,赶马车他是我的师傅,所以他常让我替他赶马车,往山上送粪,拉柴禾等小活。</h3> <h3>这天我又去找他玩,他说今天他镇里有个亲戚办喜事,让我替他出趟车,我是很高兴的,因为在生产队里赶大车,赶上现在给领导开宝马车了,一搬人是劳不着干这个活的,今天又让我替他出车,真是高兴极了。</h3><h3>我又约请了我的朋友陈福久一块高高兴兴出车。上山时马还听使换,可是又到平道了,我俩都高兴,边赶着马车大声唱起来了,自然而然的马鞭子甩起来了,真是青松的插曲,大鞭子一甩下了岗。</h3><h3>马由于惊吓。再说都是新人在赶着它,越跑越快,可是怎样呼唤也不听赶了,一个劲往山下跑去了,陈福久一看马要毛了,早就跳下去了,最后我和大车一快翻下了山,当时我都混迷了过去,当我醒来时看见好几个社员在帮忙抬车,马也受伤了,我只是皮外伤,后来队长再也不让我赶车了,并把赶车人也彻职了。</h3> <h3>生产队那时托拉机太少,连手扶托拉机都很少有,有时翻地都用人拉,当时就是那么落后的,哪个生产队都是一样的,都是很贫穷的壮态。</h3> <h3>不管怎样我们在农村得到了段练,了解了农村生话确实很若,到现在每个人,也要知道我们吃的粮食都是与农村辛苦、劳动分不开的。</h3> <h3>1980年5月8日,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提出不再搞上山下乡。10月1日中共基本上决定过去下乡的知识青年可以回故乡城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