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展示,魅力绽放,收获成长——福山区小学数学优质课展示活动

福山区东华小学

<h1><font color="#ff8a00">  十二月是美好的月份,初雪是幸运的象征,伴着十二月的初雪,迟主任组织了全区优质课观摩活动,旨在展示六位优秀教师近两年来的课堂教学成果,以及把更多的经验分享给青年教师。</font></h1> 活动流程 <h3><font color="#39b54a">一、观摩六节优质课</font><br></h3><h3><font color="#39b54a">二、授课教师说课</font></h3><h3><font color="#39b54a">三、迟主任总结</font></h3><h1><br></h1> 一、观摩优质课 1.《策略与方法——转化》 <h1><font color="#ff8a00">  由西关小学张惠萍老师执教的《策略与方法——转化》一课思路清晰,层层渐进。</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  课堂一开始,张老师提出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紧扣本节课的课题,提出了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方法的重要性。本节课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注重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张老师将学生过去所学知识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公式推导中有转化。让学生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化新知为旧知。第二部分,数的计算中的转化。通过小数乘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转化,让学生体验化陌生为熟悉,化难为易的过程。第三部分,解决问题中有转化。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也隐藏了许多转化,可以化曲为直,化不规则为规则,化繁为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转化的意义,明白转化的重要性。</font></h1> 2.《三角形内角和》 <h1><font color="#ff8a00">  东厅小学王海英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设计新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王老师授课粗中有细,收放自如,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学风格都让人倍感敬佩。</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  本节课借助直角三角板引发猜想,教师引领学生经历测量计算、转化拼合、 推理验证的过程依次精准验证,最终顺利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层层递进,重点的突破水到渠成。在推理验证阶段,王老师另辟蹊径,用长方形沿对角线一分为二,得出直角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接着引导学生在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中找出直角三角形,从而验证内角和为180度。课后拓展部分,王老师鼓励学生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知识,使整节课兼顾深度与广度。</font></h1> 3.《鸡兔同笼》 <h1><font color="#ff8a00">  由实验小学杨宁宁老师带来的一节《鸡兔同笼》着实精彩。杨老师通过《孙子算经》引出千古课题——鸡兔同笼。让学生将文言文转化成白话文,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在解决问题时允许学生试错,通过出示表格介绍一一列举的方法,既自然又深刻。利用表格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规律,从而抓住本节课的关键——一只鸡比一只兔少两只脚,构建支架点出问题,以便更好地利用画图法理解算式。整节课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同时兼备趣味性和挑战性。这节课重点是想“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杨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到位,能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简洁不失深度,有趣不失严谨,再次为杨老师喝彩!</font></h1> 4.《重叠问题》 <h1><font color="#ff8a00">  由窦余小学唐淑美老师执教的《重叠问题》是四年级上册册智慧广场的内容。</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  唐老师激趣引入,巧伏重叠思想。首先出示一个脑筋急转弯:两对父子,为什么只有三个人呢?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脑筋急转弯引入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生通过思考发现爸爸有两个身份是重叠的,也就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引入环节用时不多,却达到了既激发兴趣,又孕伏新知的效果。</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  通过合作交流,建立模型集合思想。重要表现形式是韦恩图。唐老师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同时稍加引导,就摆出了韦恩图,但她并未就此罢休,而是继续演示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各区域各代表什么?通过唐老师的精心设问,清楚地理解了各部分表示的意思,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到了实处。</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  首尾呼应,拓展延伸。练习之后,学生对重叠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唐老师设计的练习,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并且把包含与交叉重叠与不重叠等几种不同情况。 通过题目揭示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为唐老师的设计巧妙,考虑周到点赞!</font></h1> 5.《策略与方法——数形结合》 <h1><font color="#ff8a00">  西关小学赵爱英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数形结合》一课干脆利落、严谨细致、多一个字都没有的态度让老师们禁不住赵感叹赵老师的“内功”如次深厚!精心设计了“形帮助数”“数辅助形”两个大环节。在形帮助数的环节,学生通过感受统计图,理解量的变化;借助面积图,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借助线段图,理解了抽象的数量关系。体会到“数缺形时少直观”的意义,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 “形帮助数”的优越性。 </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 第二个环节的“数辅助形”。赵老师创设了“到明明家坐客”、“比较两条竖线哪条长”、“判断下面的角分别是什么角”、“汽车运沙子”等例子。学生从这几个例子中真切体会到 “形少数时难入微”的意义,感受到“数是准确的”,“只有形没有数,就不够具体,就很难精准地算出来”。两个环节看似分离、实质如影随形的关联使学生明白了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当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要自觉、主动地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font></h1> 6.《用数对确定位置》 <h1><font color="#ff8a00">  压轴出场的王毅老师是唯一一位男老师,他成熟老道的演绎,风趣幽默的风格给我们带来欢乐的《用数对确定位置》。</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  王老师以“订外卖,填订单”这寒冬里几乎家家都会有的操作导入本课,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感恩那些为我们平静生活默默付出的人们。王老师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具体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体会到从线到面由原先需要一个数到现在需要两个数来以至于将来表示立体位置需要三个数来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当学生能够用两个数描述位置时,又会因为描述的方向和顺序的不同,交流起来不统一,这时“统一规则”的出现就顺理成章了。“统一规则”的出现,不仅解决了表达位置的统一性,还向学生渗透了“遵规守则”这一德育思想,使学生明确了“遵规守则的重要性.王老师对于数对边界0的设计,堪称本节课的“点睛之笔”。越是模糊的地方、越是难讲的内容、越是被大多数人忽略的地方我们更要去查资料、寻根源、下功夫深挖细讲,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和言简意赅的陈述让学生领悟到知识的溯源和发展。</font></h1> 二、授课教师说课 <h1><font color="#ff8a00">  六位优秀教师的说课,把两年磨一课的精华毫不保留的分享给在座的所有老师。 虽然每个人都是以简短话语描述了磨课的历程,老师们早已深深的感受到何为”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不是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有始有终,我们所付出的每一天,岁月终将会还我们一个灿烂未来!</font></h1> 三、教研员总结 <h3><font color="#b04fbb">  最后迟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是迟主任对六位优秀的老师最真挚的肯定;“不畏艰难,迎难而上,越挫越勇”是最基本的磨课精神;“严谨,丰富,深度,突破”是最应有的课堂状态。</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最后,迟主任对老师们讲课提出了八点要求:</font></h3><h3><font color="#b04fbb">①进一步提现学生主体,以生为本;</font></h3><h3><font color="#b04fbb">②把学生推到台前,教师在后辅助,增大学生探究空间;</font></h3><h3><font color="#b04fbb">③像华应龙老师学习,让学生多说;</font></h3><h3><font color="#b04fbb">④讲课要投入课堂;</font></h3><h3><font color="#b04fbb">⑤知识和语言要无死角的严谨;</font></h3><h3><font color="#b04fbb">⑥本体知识要讲解明白,方法要适当;</font></h3><h3><font color="#b04fbb">⑦既要娓娓道来,又要掷地有声;</font></h3><h3><font color="#b04fbb">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一定要苦练内功,做到循循善诱,收放自如。</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在迟主任的总结中结束了一天的活动。</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三尺讲台承载万千求学梦,优质课堂传递教育真本质。教离不开学,教离不开思,基于学情合理使用教材,让数学的思考有“生长点”;基于学情创设有深度的问题,让数学的思考有“创造点”;基于学情在关键处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的思考有“打通点”。做到如此,我们课堂才会有“闪光点”。</font></h3>

学生

老师

数学

王老师

转化

内角

重叠

鸡兔同笼

本节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