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0002号

老蝉说事(不私聊)

<h3>  “上海市古树名木第0002号”古银杏位于上海浦东惠南镇文体路11号福泉古寺内,为宋代所植,是上海市8株千年古银杏之一。这两天正是银杏树叶最美的季节,今日我特地乘地铁去惠南镇的福泉寺观赏这棵有着“古银杏王后”美誉的千年古树。</h3> <h3>  前往福泉寺的交通:地铁16号线乘到惠南站下车,从2号门出站,然后左拐。在公交车站乘坐“南汇公交1111路”中巴到惠南镇南门大街中山路站点下车。下车后沿中山路向东走,到文体路右拐即到寺院。</h3> <h3>  这棵古银杏树龄1016年,树高20米,胸围6.38米,根围8.4米,冠径17.1米。该树为母株,树干挺拔,绿荫如盖,与嘉定“上海银杏王”南北呼应,故被誉为上海古银杏“王后”。</h3> <h3> 上海0002号古银杏地处浦东惠南镇,植于宋代,成为南汇一带成陆历史的见证者。最早的时候,本来有一雄一雌两株古木,福泉古寺建成后,被庇护于寺内。雄性银杏早亡,雌性银杏生存至今。</h3> <h3>  该树挺立千年,命运坎坷,饱经沧桑,上世纪20年代因遭遇雷击而焚烧,经二昼夜才将火扑灭,累累伤痕至今犹存,并由此形成一个上下相通的树洞。1937年8月,日本侵略军曾将古树枝干砍光,在树顶设置瞭望台。之后,古树却顽强地重生。</h3> <h3>  古银杏是指生长期超过了特定年龄的银杏树,其生长极为缓慢,饱经风霜、苍劲古拙,漫长的生命见证了世间的变迁,被誉为 “活化石”、“活文物”,兼有生态和文化的双重价值。</h3> <h3>  千年之前,这一带还是一片汪洋,0002号古银杏就生长在海岸边,成为引导来往船只的航标,同时见证着这一片陆地的不断延伸。</h3> <h3>  “文革”期间,福泉古寺遭遇劫难,古银杏也失去家园,流落街头。1989年,有关部门为古银杏建了一座古典风格的小院落,当时108岁的老寿星、清代末年秀才苏局仙为其题写横额“千年银杏”四个字。</h3> <h3> 2000年,为保护古树,有关部门将北面紧贴古树的体育馆拆除,辟建绿地,同时将古银杏50米范围内路面、土质、排水全面改善,最大限度的保证其生长环境。2010年福泉古寺扩建修葺一新,“古银杏0002”回归家园,成为古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h3> <h3>走过千年的沧桑岁月,</h3><h3>经历千年的风霜严寒,</h3><h3>聆听千年的晨钟暮鼓,</h3><h3>看尽千年的世态炎凉。</h3> <h3>千年银杏证道性,</h3><h3>万世菩提悟禅机。</h3> <h3>福泉古寺:</h3><h3> 福泉古寺始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初名“甘霖院”,有大殿及两厢,殿后偏东有“福泉井”,早于寺开凿,中国古寺往往依水而建,依井而建,因为古时水源是建寺之本,故将其改名为福泉寺,意喻“善福之源泉”。</h3> <h3>  明嘉靖年间(1522—1366年),此地处于东海沿岸,福泉古寺毁于倭乱。明万历元年(1573年)重建。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再建大殿,其后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年)均续修。清同治元年(1862)寺毁,仅存明隆庆五年(1571年)所铸古钟一口,钟高1.62米,周长3.4米,重1600公斤。</h3> <h3>  寺内原有比丘尼多人,解放后陆续还俗参加社会生产活动。“文化大革命”中佛像遭毁,房屋被移作他用。1978年后落实政策归还寺产,至1993年正式归还福泉古寺使用。1997年由僧人和居士组成福泉寺管理小组,改为僧寺,边开放边修复。1998年新建大雄宝殿、山门、寮房等建筑。</h3> <h3>  1999年,经南汇县人民政府批准,重新登记为佛教寺院。2002年2月新建玉佛楼。2010年再次全面整修,改山门由西向为南向,重修山门、三层天王殿,左右厢房等仿古建筑,使福泉古寺焕然一新,复兴重光。</h3> <h3>  福泉古寺有镇寺三宝,分别是隆庆钟、福泉井与宋银杏。1981年南汇县人民政府以古钟为名在福泉寺西建立公园,并特设钟亭。1986年3月,福泉寺古钟由南汇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2月9日,“古钟”回归福泉寺,复制品存于钟亭内供参观用。</h3> <h3>  福泉古寺于2010年进行了彻底的整修,收回了原寺前的一片土地和厢房,将面朝文体路上的原山门拆除,改山门为南向,并重建山门。</h3> <h3>  如今的山门双檐黄瓦黄墙,中央寺匾为“福泉古寺”,中门两侧对联为松江书法家杨了公先生所书楹联“盘曲种灵根七百年犹留银杏;庄严瞻妙相三千界普现金莲”,三门两侧仍保留了原门联“四朝古树、二代洪钟”。</h3> <h3> 山门背面斜对千年宋银杏,中匾为“同圆种智”,对联为“千年银杏证道性,万世菩提悟禅机”,充分借助千年银杏之机引发为禅语。</h3> <h3>告别千年古树,走出福泉古寺</h3> <h3>  离开福泉寺,我又到隔壁工农南路63号的清凉庵瞻仰。</h3> <h3>清凉庵:</h3><h3> 惠南镇清凉庵于1937年2月,由比丘尼从顺、从宽等筹资建造,占地一亩,当时仅有大殿、二间偏房和三间小屋。因此庵在惠南镇的历史较短,民间俗称“新庵”。</h3> <h3>  1987年12月,经南汇县人民政府批准重新开放,1990年2月19日,上海市佛教协会真禅法师来庵主持开光仪式。由比丘尼比宽师太担任住持。</h3> <h3>  近年来陆续修建了殿房、山门,并新建了寮房、斋堂等生活用房。现大殿供有三世佛以及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弥勒、韦驮等菩萨。</h3> <h3>  不过现在的清凉庵依然很小,它所有的一切都在一个三层的建筑群里,小中见大,错落有致,布局合理。</h3> <h3>  1991年从宽师太去世后,由其弟子心了师太为监院。2003年9月23日区佛协副会长妙觉法师兼任清凉庵监院。</h3> <h3>  清凉庵现有比丘尼十人。共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 大雄宝殿中的“三世佛”金碧辉煌,庄严宏大。</h3> <h3>清凉庵圆通殿</h3> <h3>清凉庵钟楼</h3> <h3>清凉庵庭院楼梯</h3> <h3>清凉庵门前银杏</h3> <h3>清凉庵讲经堂石雕</h3> <h3>清香一束,有求必应;</h3><h3>红烛一对,心想事成。</h3> <h3>作者网名:老蝉说事</h3><h3>摄影时间:2019年12月5日</h3><h3>摄影地点:上海浦东惠南镇文体路11号</h3><h3>摄影器材:华为手机</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更多内容请关注:“新浪微博老蝉说事的专栏”,谢谢!</h3>